(完整word版)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与外接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与外接法
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的电路有两种接法。

(1)电流表内接法
电路:如图1。

结果:测量值偏大,即R测〈R。

定性解释:电流表内接时,电流表的读数与R中的电流相等。

但由于电流表的内阻R A≠0,而具有分压作用,使电压表读数大于R两端电压,因此,
由R测=U/I算得的电阻偏大。

定量分析:因为电压表所量得的是R和R A的串联电压,所以测得值是R和R A的串联等效电阻,R测=U/I=R +R A﹥R0
绝对误差ΔR内=R测R=R A。

因此,在待测电阻R》R A时(这时电流表的分压很小),内接法误差小。

(2)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如图2.
结果:测量值偏小,即R测〈R.
定性解释:电压表的读数与R两端电压相等.但由于电压表内阻R V≠∞,而具有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R的电流,因此由
定量分析:因为电流表量得的是通过R和R V的总电流,所以测得值是R和R V的并联等效电阻.
因此,在待测电阻R《R V(这时电压表分流很小)时,外接法误差小。

在实测中,内、外接法的选择并不都是理论上越精确就一定越好。

例如:设待测电阻R=5Ω,电流表电阻R A=0。

05Ω,电压表电阻R V=10KΩ。

理论结果似乎说明外接法更好,但实际上我们使用这两种线路所得测量值是会相同的。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指针式电表,由于制作时磁钢的强弱、动圈电阻的大小、刻度的间距、阻尼的大小等等因素不可能都绝对相同,因此电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误差——误差等级,中学学生实验使用的电流表、电压表一般都是2。

5级电表,即测量误差可达最大刻度值的2。

5%。

在这种情况下,δ内=l%和δ外=0。

5‰的差别,电表本身已不能反映出来,因此测量结果将相同。

但如果待测电阻是0。

5Ω,则内接法的误差就会达到10%!这时就应使用外接法了。

在实测中,不一定都能事先知道待测电阻的大概值,也不一定很清楚R A和R V的大小。

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一种较好的接法,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①将待测电阻R与电流表、电压表如图3接好,并将电压表的一根接线K空出。

②将K先后触碰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a、b.③比较两次触碰中两个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若电压表读数变化显著,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明显,应使用外接法,K接a;若电流表读数变化显著,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应使用内接法。

K接b。

用电流表(内阻约4Ω)和电压表(内阻约3kΩ)测量电阻R的阻值.分别将图甲和图乙两种测量电路连到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

按照图甲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4.60mA,电压表的示数是2。

50V;按照图乙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5.00mA,电压表的示数是2.30V。

比较这两次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大于543Ω
B.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小于543Ω
C.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大于460Ω
D。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小于460Ω
内接法和外接法,中学时代基本上不会要求你严格计算,只要会大致估算,在计入电阻的情况下,电压表相当于一个理想电压表和一个电阻并联,电流表相当于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

首先我们大致判断哪种方法更加准确,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实验题中一样可以判断,进而选择合适的器材),待测电阻大概多少欧姆,事先估计一下,然后看看电流表的电阻,电压表的电阻,然后看电压表电阻/待测电阻;待测电阻/电流表电阻,看看两个比值的大小,如果电压表电阻/待测电阻》》待测电阻/电流表电阻,那么电流表外接更加准确,反之电流表内接更加准确,这个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结论(也就比较电流表分压和电压表分流的比例关系)。

按照上述给出的结论,所以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图甲更加准确一些,并且小于543Ω
因此我们选择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