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台州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及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匀称(chèn)驰骋(chěng)决别( jué)粗制滥

B . 勾当(gòu) 醇朴(chún)谮害(zèn)心无旁骛
C . 濒临(bīn) 雾霭(ǎi )拮据(jū)题纲挈

D . 缄默(jiān)媲美(pì)伎俩(liǎng)义愤填膺
2. (2分)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句的。

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B . 文章结构匀称指的是部分(头尾主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要协调,主体中内容的主次详略的安排要恰当。

C .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D .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 . 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 . 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问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D . 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4. (2分) (2017九上·简阳月考)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 .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 . “狂澜” “沉湎” “鞠躬尽瘁” “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5.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达在打死郑屠后,逃到二龙山出家,法名为智深。

B . 《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他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

C . 《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故事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D .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与《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一起号称“四大悲剧”。

6. (2分)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莫言,这位中国淳朴农民的儿子,,,——《红高梁家族》《檀香荆》《蛙》……瑞典皇家文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称:“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①犁开了中国乡村沉默的土地②扎根土地③用他语言的犁头
A . ①③②
B . ③②①
C . ②③①
D . ①②③
二、书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jiào liàng jiào liàng________吧!
(2)zhì zǐ yí lín________。

(3)sài wēng shī mǎ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9·上海) 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

(蒲松龄《狼》)
(4) 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
9. (20分)(2018·安顺)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0. (7分) (2017八下·江都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吴绮
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

榆钱飞尽荷钱出,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________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________时的景物。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诗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11. (14分) (2019七下·余姚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王学御①于王子期② ,俄而与子期逐③ ,三易④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⑦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御:驾车。

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

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易:更换。

⑤调:协调。

⑥诱:引诱。

⑦所以:……的原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见往事耳(了解)
B .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
C .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
D . 未尽也(尽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2. (25分) (2017七下·吉安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较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我终于回到了家乡。

那天,天空透不出一丝光辉,空中的云,浓而厚,有着模糊轮廓如纤维结构,饱含水分,一片片呈凝聚态如一坨坨吸饱了的纸尿裤上的棉絮。

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雨便柔和地下了起来。

午饭过后,雨停了,三叔带我出了村。

临行前爷爷一再叮嘱我要听三叔的话,山上虫蛇多,捕猎陷阱多,别乱跑乱逛,以免走丢或发生意外。

同时他又嘱咐三叔好好照看我。

三叔早已成家立业,见过的世面也多,难免不愿意多听爷爷的叨唠,说:“放心吧,不就去挂个纸扫个墓啊,丢不了。

”说完,爷爷递给我一袋子,里面装了扫墓要用的鞭炮、冥纸和几柱香,外加两把伞,三叔则扛着一把锄头。

就这样我们开车出发了。

出村不远,没了水泥路,取而代之的是稀泥浑水的山路。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艰难的驶着,给脆弱的泥地留下如刀割般的累累伤痕。

泥泞不堪的路使得车轮陷入打滑的困境,看来这天气是无法驾车上山了,我和三叔只好把车停在一旁,徒步上山。

虽然相聚不远,但山脚下的天气却不同于村里。

山被薄雾笼罩,山岚若隐若现。

我们拖泥带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显得格外清亮。

越往山里走,雾越发多,山路越发的窄,直到没有了山路的痕迹。

我望着眼前的景象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志怪。

啊,难道看鬼片看多了?淡定,要淡定,好歹我也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我是去看祖先的!我一边努力说服自己,一边不由自主的拽着三叔的衣角。

再往前走,草木越密,荆棘越多,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三叔和我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凭借着往年的印象,寻路来到了祖辈的墓旁。

一到墓前,三叔就向四周张望,过后,便拿起锄头把墓边的草和灌丛刈去。

我走到墓前,凝视着墓碑上的字,从中可以看出清晰的家族脉络。

在我看来,三叔锄草必要花费一番工夫,我便在一旁采起了厥条。

或许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造出的万物是如此的精致与奇兀,即使在墓山上,厥条也够到了天地万物的灵气,长得愈发长而粗壮。

我遍地撒网似的在丛林和墓边穿梭采颉,忘乎所以,殊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毛雨又密密地斜织着,雾越发大了起来,像层层纱布似的轻垂。

看不到三叔,看不穿这浓雾后所隐藏的万物,我只是阵阵感觉到脖领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和沉重起来。

我有点急了,我有些后悔独自乱窜。

与此同时,我感觉脚边的灌木丛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双眼睛在监视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我,走的越快我越感到背后不安。

在我眼中,老墓地是最恐怖和最神圣的地方。

这里埋葬着祖先,所以神圣;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怪事,所以恐怖。

我不断跑着不断回过头张望,然而身后什么也没有。

我继续走着,怀着失落的魂魄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告诫自己:亏你是大学生呢?!学了那么久的唯物辩证法哪去了,党不是说了我们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没有神仙鬼怪……真的是鬼片看多了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可是,此时的心理暗示对我而言毫无作用,我心越发急了,咬紧牙关,双脚不听使唤的往前走。

越往前,雾渐散。

地域慢慢地变得开阔起来,突然,在一小平地旁的树影里闪出一个人,我乍一看,以为是三叔,正当我准备走过去时,他却从一棵树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抿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这声音很熟悉,像是小时候小爷给我吹唱的曲子。

我诧异地望着不远处的他:“三叔,是你吗?你也会吹这曲子?呃,还是回家再吹吧。

山上吹听得怪可怕的,别招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他吹着树叶,回头看着我。

“小爷?!”原来是小时候经常逗我玩的小爷啊。

我心里激动极了,连忙跑去和小爷寒暄一阵。

小爷和我谈了
很多,叫我好好学习,高考考个理想的大学。

我笑嘻嘻地凑过去说,我高考完了,现在在上大学呢!
“啊?是么?都高考完了?。

”小爷迷离幽暗的眼神中闪出一丝迷惑。

我望着眼前他,总感觉有点陌生,紧接着心里一阵急跳。

我想逃,我要挣脱这里。

我突然之间转身就跑,给毫无防备和顾虑的小爷一脸的惊讶,他一边追一边喊:别跑,小心别摔了!
我心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不是高考完了吗,为什么小爷不知道呢?……啊!,不对,小爷…小爷好像去年意外去世了,而且听说在6月左右走了!我吓得头皮发炸,心跳急促,双脚像是装上了发条似的拼命往回跑。

终于,我耳边不再传来小爷的声音,而且不远处的鞭炮声。

我寻着鞭炮声跑去,终于豁然开朗,我见到了三叔。

三叔望着衣服溻湿的我,问道:“你去哪了?快给你曾爷爷烧纸。

”我连忙走去,说:“好,但是…三叔,小爷的墓在哪儿?”
三叔带着一丝诧异的眼光:“挪,在那。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连忙拿了些冥纸和几柱香,走到小爷的墓前……
山中的雾已全部消散,我和三叔也踏上了归途。

在路上三叔追问我,刚才他扫墓的时候我去哪了,把他急得。

对比我抿嘴一笑,我说自己采厥忘了时间。

说完还连忙拿起袋子里的厥条给他看,他点了点头。

但他没看见在那厥条中还夹杂着一片亮晶晶的树叶……
我不断拷问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我懂了,在这场迷雾后有着许多的错误:我相信我遇到了早已逝去的小爷,我也明白为何小爷听到“我高考完了”这句话时的惊诧。

为了高考,我们失去了许多,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亲人,为了高考,我们禁锢中学校的题海战术中。

清明节本该祭祖扫墓,可是为了高考我已记不清我何时到扫墓。

在高考面前,朋友,家人,青春,节日都俨然如山上的层层浓雾,可远观而不可近触,在高考面前高考分数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高三学子们重走旧路,重蹈覆辙。

噫嘘唏!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清明节时,扫墓去吧!
(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阐述你的理由。

(2)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多角度地赏析下列句子。

①那天,天空透不出一丝光辉,空中的云,浓而厚,有着模糊轮廓如纤维结构,饱含水分,一片片呈凝聚态如一坨坨吸饱了的纸尿裤上的棉絮。

②淡定,要淡定,好歹我也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我是去看祖先的!我一边努力说服自己,一边不由自主的拽着三叔的衣角。

(3)有读者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清明,所以作者无须写“雾”,以“雾”为题不是十分恰当。

对此,写“雾”是为了更好的营造朦胧恐怖的氛围,“雾”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最后作者由表层的“雾”升华成人生的迷雾,并拨开了高考这层浓雾。

你如何看待?
(4)“小爷已逝”这一情节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

(5)《雾》一文出来前,有人劝作者把最后两段删去,经过一番思索后,作者还是把它保留了。

你觉得应不应该删去呢?说明理由。

13. (11分)(2017·温州) 现代文阅读
天道立秋张承志
①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②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

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

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③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

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④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

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

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

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⑤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

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⑥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⑦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⑧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

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⑨可是,那一天是立秋。

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

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

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

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

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

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⑩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⑪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

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

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⑫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

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

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⑬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

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⑭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

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

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

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⑮我几乎想落泪。

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

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

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

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

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⑯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⑰我在沉默着呐喊。

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

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⑱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

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

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⑲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

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

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

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

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⑳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

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

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

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

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漫漫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下划线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

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我”: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

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2017·宁波) 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

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

”小钟真的被吓慌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

”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

”小钟终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二、书写 (共1题;共3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答案:12-4、
答案:12-5、
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