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的地位十分特殊,贯穿着两条基本的线索:其一,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文明处于源头阶段,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其二,从全球观的角度看,东西方在文明的源头虽然有许多相似点,但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课分三目讲述希腊文明的发展。
第一目,通过学习爱琴文明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开端;第二目,讲述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第三目,具体介绍了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类型及公民政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特点;“黑暗时代”的特点;理解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文明进程所产生重大影响,古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及影响;了解城邦政体的几种类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文字史料和图片了解爱琴文明,比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差异;探究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殖民之间以及与希腊文化形成之间的关系,重点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东方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文明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正是由于东西方的差异才形成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色彩。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难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对世界古代史了解的比较少,但是许多神话传说或者文学作品中却经常提到神秘的古希腊,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因此,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在知识方面满足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开始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思维,所以,在讲述相关内容时,不用刻意形式的提问以表示互动,而是要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情景模拟法、图示法
情景问题法,师生情感互动,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在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进而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启发式学习,通过预设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维,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结构教学法,通过将本节课分成若干结构,层层递进深入,一步步的吸引学生兴趣,揭示本课内容。
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视频等。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导入:
上一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同样,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贡献。
这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而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是怎样的?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着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教师:什么是爱琴文明?
(出示一张古希腊地图,明确爱琴海、克里特和迈锡尼的位置。
)
学生: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提问: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各有什么特点?并比较两种文明,分析迈锡尼文明有什么突出特点?
(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与克里特文明相比,迈锡尼的不同之处是充
满好战尚武的气息。
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社会比较混乱,战争比较频繁。
而爱琴文明的灭亡正
是毁于战争。
之后就进入了“黑暗时代”。
二、黑暗时代(约前12世纪—前9世纪)
公元前12世纪,希腊北部山区的多利亚人侵入希腊半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
希腊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封闭又贫穷的沉寂时代。
西方学者称之为“黑暗时
代”。
这一时期因留下一部重要文献《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故又名“荷马时代”。
[过渡]到了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三、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那么,什么是城邦?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呢?
1、城邦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古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斯巴达
斯巴达的面积达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男性公民最多时有9000人。
斯巴达是闻名希腊的军事霸国,其显著特点是对全体公民实行军事训练和兵营生活制度。
雅典
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男性公民最多时有3万4万人。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城邦繁荣时期,位于雅典卫城
的中心,是雅典人供奉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神庙。
提示:结合城邦的概念及书上的小字部分总结出城邦的一个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过渡]古希腊城邦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那么古希腊的地
理环境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又对希腊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1)经济生活:
选择走向对外殖民扩张,发展工商业的道路。
(2)民主政治生活:
有利于希腊人实行小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
四、古希腊城邦政体
政体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中外联系:我们国家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古希腊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公民大会和城邦政体
划分依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根据3位同学的演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乙、丙所在的城邦属于哪种政体类型?甲:僭主制乙:寡头制丙:民主制
甲:僭主制
你们知道吗?我所生活的城邦,谁都不能也不敢议论我们的统治者,只要是他的命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天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服从他的命令呢,他的统治位置又不是通过继承所得的,只是用非法手段篡夺了别人的政权才获得现在的统治地位罢了。
唉!我们的未来在哪?难道要一直这样被统治着
乙:寡头制
与我们相比,你们的处境还是不错的,我在的城邦里,所有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连小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天天都要生活在兵营里面。
你们知道吗?我们城邦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是由那三十个所谓的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来决定,三十个人那么少啊,谁能保证他们的决策一定正确呢。
丙:民主制
听完你们的话,我觉得还是我们的城邦比较好啊,虽然说公民权利只掌握在我们城邦的男性公民手中,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权力参加国家的管理,但至少我们的公民大会还是很有权力的,什么事都要我们共同批准才可以具体实施!这样想想,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
3、城邦公民: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成为城邦公民的条件:
(1)成年男性(2)祖籍本邦
(3)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4)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4、公民政治的意义
(1)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本课小结
两种文明一种国家形态五种政体类型
小试牛刀
1、(2014·福建宁德期末)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
在他看来( A )
A、公民是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
B、城邦人口互相熟悉
C、城邦和民主两者相互依存
D、城邦中人人都有管理权利
2、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D )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3、(2009·福建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C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4、(2015·福建文综·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A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课后作业
探究:
古希腊利用海上优势开展“大殖民运动”,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出现
过“大殖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