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
腹膜炎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
致腹膜透析不能维持的最常见原因,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
虽然各腹膜透析中
心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不同,但总体发生率仍在1.1-1.3次/(患者?年)。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
腹膜透析的开展,导管连接系统的改良,消毒措施和无菌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炎发生
率已降至1次(2-3患者?年)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根据多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
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
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2年4月,在我科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
拔除透析管,停止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者3例。
3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4例出现腹膜炎,以上患者透析操作资料,通过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或其陪护交流和观察透
析操作所得,由血液净化中心腹透室收集。
1.2 腹膜炎诊断标准[1](1)有腹痛、发热,腹透引流液混浊等临床症状;(2)腹透引流液
常规检查白细胞大于或等于100/mm3。
其中中性粒细胞数大于50%。
(3)腹透引流液培养
出致病菌。
以上3项至少具备2项即可诊断。
2 结果
36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者有14人次。
其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7人次。
发生腹膜炎的患
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
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患者比较,属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严者5
人次。
为了节约费用,反复使用碘伏帽者7人次。
加药时违反操作2人次。
3 讨论
3.1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原因分析(1)目前认为外源性感染即接触性污染是发生腹膜透析
相关性腹膜炎的最主要原因,本资料结果很支持这一观点[2][3]。
(2)调查结果提示:随着
透析时间延长,透析过程中无菌操作观念逐渐淡薄,这可能与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密
切相关。
此外医务人员也忽视了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问题,没有定期随访和监督透析
操作的执行情况。
从而使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伙因素增加,因此要加强透析的再培训,
强调使之定期化、制度化。
(3)在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很大比例,这是由
于这些患者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视物不清,且手眼协调能力差,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常不达标,或需要在透析液中加胰岛素,也容易造成污染。
(4)此外,现有的双
联管路系统虽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改进,但对于高龄患者进行短管与透析管路连接时,污染的
机会仍然很大。
操作时接触了无菌部位,未能及时采用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在进行无菌
操作时,反复使用一个碘伏帽增加了腹膜炎的发生率。
3.2 降低腹膜炎发生的护理措施(1)以上腹膜炎的发生原因提示: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
操作培训和再培训,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2)责任护士应多次反复给患者强调并指导
腹膜透析正确操作(包括透析环境的清洁、洗手、带口罩、透析操作等),并检查患者及其
家属洗手、透析操作步骤,加强患者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对洗手要求特别严格。
(洗手是一
种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手段,腹膜透析作为一种居家治疗,需要操作者
规范洗手,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3)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未严格控制对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是发生腹膜炎的原因之一。
腹膜透析操作者大多为非医务人员,对于这一人群在腹膜透析操作前的洗手状况也应关注。
(4)对发生腹膜炎,特别是反
复发作腹膜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透析环境,寻找发生腹膜炎的可能性并加以解决。
(5)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眼病,要严格控制高血糖,加强对其家中腹透操作者的操作培训。
(6)尽量避免在腹透液中加药,如必须加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7)对腹透中并发腹
膜炎的患者,积极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并遵循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腹腔内给药)相结合的
原则。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
[2]李军.腹膜透析228例临床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1):74-76.
[3]Oreopoulos DG.Petitoneal dialysis in the past 20 years:An exciting journey.Peril Dial Int,1999,19(supple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