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宝实验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经典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
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A
解析:A
A.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承接在光屏上也能够用眼睛观察,故A正确;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也改变,故B错误;C.光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错误;
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D.图丁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解析:D
A.远视眼的晶状体比较薄,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需要用凸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厚,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面,需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A错误;
B.图乙中,平行光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这是发生了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并不能发出光线;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的。
故C错误;
D.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七色光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可以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C
解析:C
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交汇而成的,撤去光屏,则交汇的光线会继续传播,眼睛只要在光的传播方向上,就能看到。
即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看到像。
故选C。
4.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李老师是近视眼
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A
解析:A
B.李老师要戴眼镜才能批改作业,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学生的容貌,说明李老师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远视眼,故B错误;
A.远视眼需佩戴远视镜,远视镜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
C.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故C错误;
D.远视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故D错误。
故选A。
5.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A.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C.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A
解析:A
为了查看纺织品的布纹缺陷应用透镜将布纹放大,才能清晰观察。
A.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A符合题意。
B.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点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纺织品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疫情期间随着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图所示的这个小东西,迅速蹿红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
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教师直播课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虛像
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
D.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D
解析:D
AB.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能使手机上的图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甲:加水后,硬币“再现”
乙:人民币“防伪”
丙:放大镜把字“放大”
丁:近视眼成因
A.甲图中,硬币在“再现”是光从空气中进到水中时光发生了反射
B.乙图中,防伪技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C.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D.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要用凹透镜矫正A
解析:A
A.硬币在“再现”是光从水中进到空气中时光发生了折射,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验钞,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凸透镜
C.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远视镜是凹透镜A
解析:A
放大镜、投影仪镜头、远视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小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20cm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C.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变短,蜡烛在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C
解析:C
A.由图可知物距
35cm>2f
像距
f<20cm<2f
故有
10cm<f<17.5cm
故A错误;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B错误;
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正确;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D
解析:D
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
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因此,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①④。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手影
B.用放大镜看字
C.水中筷子“弯折”
D.湖中倒影A
解析:A
A.手影是光射到不透明的手上,在手后面留下阴影,所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字,是透镜的应用,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弯折,是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湖中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A。
12.如图,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折射到点()
A.左侧f 处B.左侧 2f 处C.右侧f 处D.右侧 2f 处D
解析:D
由图可知发光点在两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所以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折射到右侧两倍焦距处。
故选D。
13.平行光从左侧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现让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入射透镜(如图乙),关于以上情形有下列说法:
①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②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③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
④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不会平行射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解析:C
由图甲可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
故选C。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关于屏幕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幕上成放大的、倒立的虛像
B.屏幕上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屏幕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D.屏幕上成放大的、正立的实像C
解析:C
由图示知,物距小于像距,且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___________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等
大),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放大投影仪
解析:放大投影仪
[1][2]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6.今年2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机器人利用电磁波把实时拍摄的画面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______三种基本的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
照相机变大蓝
解析:照相机变大蓝
[1]机器人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为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变大。
[3]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可以混合成各种色光;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的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
17.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为了检验推断是否正确,他将凸透镜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大
解析:大
[1]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的光斑会变大;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光斑会先变小,直到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下来凸透镜继续靠近纸面,纸上的光斑又会逐渐变大。
18.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 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
人站在摄像头前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
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缩小变大解析:缩小变大
[1]摄像头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人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9.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
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靠近增大漫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投影仪的构造特点及制作原理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等当于物体屏幕相等当于光屏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与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解析:靠近增大漫反射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掌握投影仪的构造特点及制作原理。
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等当于物体,屏幕相等当于光屏。
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与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1][2]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说明画面大了,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3]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
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观众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还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变化,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20.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18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
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______,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______。
把近视眼镜放在己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______(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甲丁远离透
镜
解析:甲丁远离透镜
[1]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会聚光的本领过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甲。
[2]根据近视眼的特点,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矫正近视眼的图是丁。
[3]把近视眼镜放在己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此时像距变大,像会向右移动,则光屏应该往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三、解答题
21.如图,请画出入射光线A、B、C经过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图示中的透镜是凸透镜,则平衡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凸透镜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B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C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所以作图如下:
22.图中是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通过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解析:
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90°-30°=60°
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3.(1)如图所示,a处黑点是陈老师所在的位置,b处黑点是小明同学所处的位置,现要使小明沿图中视线方向通过平面镜看见陈老师,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并大致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2)如图所示,A是发光点,B是发光点A经薄凸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光线A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岀射光线,并用“.”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3)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解析:
(1)[1]过a点作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延长图中视线所在直线,交竖直直线于O点,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bO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过O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位置;如图所示:
(2)[2]连接CB,就是入射光线A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A点画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D,连接DB,交主光轴于F点,则点F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如图所示:
(3)[3]由平面镜成像,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
24.如图甲所示,AB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请利用所学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位置。
解析:
连接AA 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光心,即凸透镜的位置,过A点作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与像的连线交主光轴于焦点F,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