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我国天然水域和农田面积宽广,动、植物性饲料资源丰富,养鸭的条件十分优越.
养鸭是家禽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向人们提供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鸭肉,鸭蛋和多种轻工业及医药制品原料,同时,鸭群可以起到中耕、除草,捕虫、积肥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养鸭的设备较为简单,易于管理,投资少,收益大。
发展养鸭不但可以括跃城乡经济,增加收入,而且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鸭的生物学特性
(一)早熟一般麻鸭16~17周龄开始产蛋,北京鸭20周龄开始产蛋,樱桃谷肉鸭和狄高鸭26周龄开始产蛋.
(二)繁殖力强蛋用品种一年可产蛋280~300枚,肉用品种一年可产蛋140~200枚,兼用品种一年可产蛋160-180枚。
如果以受精率,孵化率各80%,育雏率为95呖计算,则一只蛋用品种的母鸭一年可以繁殖170~181只鸭,一只肉用品种的母鸭一年可以繁殖84~121只鸭,一只兼用品种的母鸭一年可以繁殖99~108只鸭。
(三)生长快北京填鸭56天龄体重可达3公斤,樱桃谷肉鸭49天龄体重超过3公斤,狄高肉鸭56天龄体重达3.5公斤.
二、鸭的生活习性
(一)喜水、合群鸭喜欢在水中寻食,嬉戏,求偶交配,且合群性强,适于放牧饲养或圈养.
(二)喜欢杂食.鸭的嗅觉、味觉不发达,对饲料的味道要求不高.不论精,粗饲料或青饲料,还是昆虫、蚯蚓、鱼虾等都可作为鸭的饲料.可以充分利用江河,湖泊、水塘等天然牧地养鸭.
(三)耐寒性强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即使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也不影响产蛋和增重;但耐热性较差,夏季开始不久就逐步换羽停产。
(四)生活有规律鸭的反应灵敏,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一天之中的放牧,觅食,嬉水、休息,交配和产蛋等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时间规律.这种规律,一经形成就不易改变。
放牧时,上午一般以觅食为主,间以嬉水和休息;中午一般以嬉水、休息为主,稍事觅食,下午则以休息为主,间以嬉水和觅食.交配活动则多在早晨和黄昏嬉水时进行.产蛋活动则集中在下半夜进行.产蛋旺季一股在春季,夏季则开始换羽,逐步停产。
(五)无就巢性鸭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选育,已丧失了就巢的本能,因此无孵化能力,需要实行人工孵化和育雏.
本文由中华养殖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种鸭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种鸭的饲养管理鸭群养至60天龄左右,如需留作种用,则转为后备种鸭.后备种鸭的选留,可根据品种(品系)特征,选留标准等选留一定数量的公母鸭.如作为商品蛋鸭,只选母鸭.其余不能留作种用的公母鸭,则可出售或转入育肥鸭舍,经短期育肥后再出售。
后备种鸭的性成熟期,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后备种鸭的饲养期约为80~120天,这个阶段鸭的适应能力增强,饲养上要求既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又不能过肥,过早成熟.饲养方式可分为放牧和舍饲两种。
1.放牧饲养:一般麻鸭品种多采用这种方式。
以牧饲为主,视觅食天然饲料的多少而适当补料或不补料.选择靠近河汊,湖泊,池沼,稻田等盛产鱼,虾、螺和水生饲料的地域放牧,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一般500~600只鹏一群,放牧前配备好2~4名管理员,了解当地农作物布局,施肥习惯,喷撒农药的种类和时间,放牧与回牧路线等情况,防止发生事故.放牧时,应选择平坦道路或利用河沟水面缓慢前进,多赶至河汉游牧,以锻炼潜水觅食能力;夏季天热时,游牧休息地可不用遮荫,遇上小雨不需躲避,让鸭群习惯日晒、风吹,雨淋,以锻炼抗日晒。
抗风雨的能力,增强体质。
2:舍内饲养:没有放牧条件时可采用舍内饲养方式,在设有运动场的鸭舍内饲养.舍饲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日粮中青绿饲料比例可达55~70%,粗饲料20~30%,谷物饲料10~15%,并适当添加矿物质饲料。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以14~16%。
代谢能2,400~2,600千卡/公斤为宜.动物性饲料可酌情补给,但不宜过多,否则往往造成过早成熟而提早产蛋,体重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使以后产蛋持续期短,产蛋少而小.
(2)在良好的天气,每天把鸭群放在运动场上至少5小时以上,让鸭子适当运动,防止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
(3)为避免过于早熟和临产前身体过肥,在开产前30—40天要限制饲养·,减少精料用量和饲喂次数,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3%左右.每日喂2次,并控制食量.如鸭群饥饿,可多给青绿饲料.经过15—20天的限制饲养后,可恢复正常饲养,增加精料用量,逐步按产蛋鸭的标准饲养,这样再过15~20天即开始产蛋,一般种用麻鸭控制在140天龄以上,北京鸭控制在18C天龄以上开产为宜。
(4)每天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舍内外环境清洁。
(二)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后备种鸭养到临近产蛋时,再经过挑选,符合要求的则转入成年种鸭阶段,进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作菜鸭处理.饲养产蛋鸭的目的是为了产蛋多,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高,鸭苗健壮.产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除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外,还要用于蛋的形成,因此要求较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可分为以放牧为主和以舍饲为主两种方式。
1.以放牧饲养为主的饲养管理:产蛋鸭的放牧饲养主要是利用扛河,湖泊。
海滩、农田等动物性饲料和青饲料较丰富的天然牧地牧饲种鸭,并加强补料,尽量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以充分发挥它的产蛋潜力.水稻产区向来就有春季放湖塘,秋季放稻田的习惯.放牧饲养产蛋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放牧前,要了解牧地情况,选择水生饲料较多,水质良好,水流缓慢的水域和农田,不要在刚下过农药或下农药不久的地方放牧;除恶劣天气外,白天大部分时间,将种鸭放养在天然牧地让鸭群活动,觅食和交配;放牧时要掌握空腹快赶,饱肚慢赶,上午多赶,下午少赶,爬坡上下、过堤坝沟渠都不能急赶的原则;要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和观察天气变化,如天气不太好,要少放,近放;放牧路程不宜太远,以在0.5~1公里为宜:在牧地要注意鸭群的动态,要注意个别离群的鸭的行动,防止走失。
对一些觅食不勤,经常休息的鸭只要多赶动,让它们多觅食;清晨和傍晚种鸭交配较频繁,要让鸭群在一定水面上嬉水配种,以提高受精率。
由于一年四季气候条件,天然饲料数量,鸭群的产蛋情况不同,各季的饲养管理也有所不同。
(1)春季:南方气候温和,是母鸭的盛产期;北方气温回暖,冬季停产的母鸭正在恢复产蛋.由于春季的母鸭产蛋强度很大,产蛋率可达85%以上,每天放牧游走的活动量也大,而春季气候变暖,天然饲料逐渐增多,因此,要抓紧放牧,增加放牧时间,同时根据鸭群每天产蛋的多少与鸭群采食天然饲料的情况适当补喂一定量的谷实广糠麸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使能恢复过冬时的营养消耗,迅速恢复.体质,以提高产蛋量和保证种蛋品质。
每天补喂次数可视产蛋率的高低而定,见表51.
早上出牧前约喂七成饱,晚上则尽量喂饱。
每次放牧路线变动不宜过大,游牧距离不宜过远。
早上出牧时宜逆流而上,便于觅食和吃饱,中午如不回舍,可在牧地补料,收牧时宜顺流而下。
为提高种蛋的受精率,种鸭的公母比例要适量,一般肉用型鸭为1:4~6,兼用型鸭为1;10~12,蛋用型鸭为1:15~20.
(2)夏季:初夏时鸭群的产蛋量仍较高,但体重有减轻趋势,为了延长产蛋时间,必须加强放牧,尽量利用天然饲料。
放牧时间尽量延长,每天早出晚归,中午注意防暑,不要让鸭群在水温较高的浅水中浮游,应赶到阴凉处休息,以免影响产蛋。
夏季暴风雨较多,要在雷雨之前将鸭群赶回鸭舍或到避风遮雨的地方休息。
在夏收期间,上午和下午放在稻(麦)田中觅食遗粒;中午赶至水深的江河、湖泊或池塘浮游:傍晚收牧后,视饥饱程度适当补料,并留在运动场休息,至深夜天气凉爽后才赶回舍内.炎夏时,由于受热的应激,食欲减退,新陈代谢降低,鸭群的产蛋率下降,很多母鸭出现生理上的换羽停产.为了使鸭群在秋季能提前恢复产蛋,缩短休产期,要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鸭群任其自然换羽,约需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换羽期间产蛋率很低,蛋形变小,品质不良,受精率明显降低,换羽不一致,换羽后再次产蛋参差不齐;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一般只需两个多月时间,换羽一致,换羽后产蛋齐,蛋的品质好,能达到较高的产蛋高峰.
人工强制换羽主要措施是突然改变鸭子的生活条件和习惯.当鸭群产蛋率下降至30%以下,蛋形变小,甚至有畸形蛋,受精率降低,即表示大部分种鸭换羽停产.这时可以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人工强制换羽可分为关蛋,拔羽和恢复三个步骤.
关蛋,在3~4天时间内,使母鸭停止产蛋.具体方法是把鸭群关在舍内3,天,不放牧,不放水,不喂饲料,只给饮水,每天放在水上运动场洗澡片刻,或在停喂饲料前一周逐步减少饲料喂量,至第8天停料只给饮水,关养在舍内2~3天.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规律急剧改变,营养缺乏,鸭的体质变弱,体脂迅速消耗,鸭的体重急剧下降,产蛋完全停止.此时,鸭的前胸和背部羽毛相继脱落,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的羽根透明干涸而中空,拔之易脱而无出血,这时便可进行人工拔羽.
拔羽:拔羽一般在6月初前后进行:拔羽的最适当时机是主翼羽的羽根干涸中空之时,羽轴与毛囊脱离,拔之易脱而无出血.拔羽应选择晴天的早上进行。
具体操作是用左手抓住鸭的两翼,然后用右手由内向外侧,沿着该羽毛的尖端方向,用猛力瞬即拔出来。
先拔主翼羽,后拔副翼羽,最后拔主尾羽.强制换羽时要将公母鸭分开,以免公鸭伤害母鸭.公母鸭要同时拔羽.拔羽的当天不放牧,不放水,防止毛孔感染,将鸭群关放在舍内或运动场上,给予饮水和少量谷实类饲料.
恢复:鸭群经过关蛋,脱羽,体质变弱,体重减轻,消化机能降低.为了促进新羽生长和鸭体恢复健康,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但不能操之过急.喂料量由少至多,质量由粗到精,经7~10天逐步恢复到正常饲养水平,以免因暴食招致消化不良,甚至死亡。
每天可喂3次,其中晚上1次.拔羽后第二天开始放牧和放水,加强活动.放牧距离由近到远,时间由短到长,至拔羽后lo天才能恢复正常管理.一般拔羽后25—3 0天新羽毛可以长齐.拔羽后35~45天便恢复产蛋,所以在拔羽后20天左右开始加喂动物性饲料.
拔羽后,鸭群体质瘦弱,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疾病,应特别注意管理,每天更换垫草,保持舍内清洁和干爽.
(3)秋季:夏季经过人工强制换羽的鸭群已开始恢复产蛋,是全年中的第二个产蛋高峰.秋季又是晚稻收割季节,在秋收时节将鸭群放田觅食遗谷,可减少补料.但深秋以后,水草逐渐减少,动物性饲料缺乏,需适当增加补料,晚上补喂豆饼,鱼粉等,以提高产蛋率和延长产蛋期.
(4)冬季,对正在产蛋的鸭群要增料,以使能多产些蛋,即使停止产蛋也要补充一些精料,使产蛋鸭过冬不致于过度瘦弱,为采年春季产蛋打好基础.
入冬以后,气候转冷,放牧时间应减少。
早上推迟放牧,下午提早收牧,晚上早入舍避寒。
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段放牧鸭群.冬季鸭子不大活动,要注意勤赶勤轰,以增加运动,晚上在鸭舍内也要赶动鸭群,对减少种鸭肥度有利.
冬季一般每天喂料3次,早上放牧前喂料1次,中午在牧地补料,傍晚收牧回舍后喂1次,并让鸭吃饱.补料以谷实类为主,适当喂些动物性饲料和青料。
2.以舍饲为主的饲养管理:一般肉用型品种多采用以舍饲为主,牧饲为辅的饲养方式,种鸭舍应建在靠近河汊,水塘的地方,或设置人工水池以供放水,运动,洗浴和交配。
舍饲时,应根据产蛋率高低来配合日粮,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4~22%,代谢能2,400~2,800千卡/公斤.日粮组成中以谷实类为主,约占60~70%,豆饼10~15%,糠麸类15—20%,鱼粉5—10%,另添加骨粉1—2.5%,贝壳粉3~5%,食盐0.5%。
一般青饲料与精料比例各为50%.产蛋鸭过肥时,可增加青饲料量.青饲料缺乏时,每50公斤配合饲料添加10克复合维生素。
北京鸭一般每天喂3次,盛产期晚上加喂1次,停产期每天喂2次,每天每只鸭约需配合饲料200克.麻鸭一般每天喂2次,每天每只约需配合饲料120~130克.
管理上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冬季和早春做好防寒工作:春季多到舍外活动,夏季可在运动场搭棚遮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鸭舍要通风凉爽,盛夏的晚上可让鸭群在运动场露宿;霉雨季节要适当补充光照,要注意防潮防湿,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勤换垫草,保持鸭舍干燥.每天清洗饲料槽和饮水器,秋季日照渐短,可在早晨或晚上适当补充光照.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气温的突然变化:冬季要注意防寒,做好保温工作.有阳光的天气,可让鸭群在舍外活动,放出前,应先将舍内窗户逐步打开,待舍内外温度接近时,再放出舍外,以免感冒.冬季要注意补充光照.补充光照与自然光照每昼夜应达到16小时.
舍内饲养时,一般利用附近水流平缓、繁生水草鱼虾的坑塘或人工水池供鸭群洗浴和交配.放水要定时,有规律地进行,以免影响产蛋造成减产.人工水池要经常更换清水,以免水质腐臭,影响鸭的健康.
本文由中华养殖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鸭的饲养管理
(一)中鸭的特点中鸭是指31—70天龄的鸭,即从正羽开始长出到长齐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生长羽毛,肌肉和骨骼,是生长最快的阶段.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此期鸭的觅食能力、消化能力以及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都大大加强了,如气温无突然变化,一般可在鸭舍内常温下生活.
在日粮配合上要求供应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日粮中可逐步增加谷实;糠麸、饼粕类饲料和青绿饲料.日粮以粗蛋白质16~18%、代谢能2,400千卡/公斤为宜.
(二)中鸭的饲养管理可以分为放牧饲养和舍内饲养两种形式。
1.放牧饲养:麻鸭体型较小,行走灵活、觅食力强,最适宜放牧饲养.要结合自然条件和农事生产季节,充分利用河汉、湖泊。
海滩、农田等牧地放牧,觅食天然饲料.视觅食天然饲料饥饱程度适当补料,一般每天补料2~3次.放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放牧时可选择水草茂盛,鱼虾多的河道或湖泊,池塘等,不要在刚施过农药,化肥的农田放牧。
(2)可将中鸭赶至稻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前进,既结合水稻中耕除草、除虫,又达到放牧的目的.(3)放牧地不宜太远,炎热的中午和台风暴雨时不宜放牧,以免中暑或受凉感冒.放牧时遇刮风下雨,应及时收牧或赶到避风遮雨的地方休息.(4)在水中游牧时,宜逆水缓慢前进,便于觅食和吃饱.(5)在有风天气,宜逆风放牧,以免鸭毛被风吹开而受凉.(6)傍晚放牧时,应检查牧地鸭群,清点鸭数,以免失鸭.
2.舍内饲养:肉用型鸭体型较大,行走较迟钝,觅食力较差,不适宜长时间放牧,多采用舍饲形式,把中鸭圈养在有水陆运动场的鸭舍内。
舍内饲养需要较多的饲料,要求日粮中的营养物质更为完善。
鸭舍要做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和保持清洁干燥.饲喂用具和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
喂料要定时定量,防止饥饱无常,影响消化机能。
并多喂青料。
饲料中应加入10%。
直径0.2~0.4厘米的砂粒(也可放在运动场内任鸭采食),以增强消化机能,降低精料消耗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寒冷季节圈养蛋鸭的管理
1搞好棚舍的防寒保暖工作
天气寒冷时,必须保持棚舍内温度在深夜时达到5℃以上。
因此,棚舍四周除留出一定数量的窗门通风换气外,可先用稻草围严、围实、封死贼风的进口,北墙要加双层厚稻草,外面再围上一层塑料薄膜,棚顶也要加盖稻草。
鸭子在吃饱后便洗理羽毛,待羽毛干后,便寻找干燥地方卧下休息。
可采用糠灰垫鸭棚,既有吸湿作用,也有消毒作用。
鸭子喜欢在干燥的草窝里生蛋,因此在鸭棚四周还必须再铺1层软而短的干稻草。
在棚舍内四周产蛋区铺10-20厘米厚的稻草或10厘米厚的细刨花。
清晨收蛋时,把稻草撤出,待清除粪便后,在舍内再铺上1层干净的稻草。
这样每天晚上鸭群回舍前,产蛋区再撒放一些新鲜稻草或细刨花保温效果较好,又可节省人力。
垫草垫料忌潮湿,否则蛋鸭易着凉感冒。
2控制温度
一般圈养蛋鸭的最适温度为摄氏15-18℃,低于5℃或高于35℃都会影响蛋鸭的产蛋率。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鸭棚内的温度。
鸭舍内的垫草不必清除,可在垫草上勤垫干燥的垫草,让下层垫草发酵产生热量,使蛋鸭睡在上面腹部不会受冻。
此外,鸭舍除了向阳面的鸭子出入门,其他的门、窗要严封,鸭舍周围要用草帘或塑料薄膜封围,以防寒风侵入,使鸭舍日夜温度保持在15℃以上。
3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
寒冷季节蛋鸭要消耗一部分热能来抵抗寒冷的侵袭。
因此,蛋鸭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饲料中要适当增加玉米等高能量的饲料,使得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8%-20%,钙2.5%-2.8%,磷0.45%-0.55%。
特别要注意保证钙在饲粮中的配比,因为过低时,蛋鸭促性腺激素分泌就会减少,影响产蛋。
此外,还要定量添喂青绿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每千克饲粮中应有40-60毫克。
冬季由于气温低,蛋鸭维持能量的需要比平时大大增加,因此,在日粮配方中要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每千克日粮代谢能不低于11 297千焦。
为了维持能量蛋白比,每千克日粮中粗蛋白应不低于17%,而且配制的饲料一定要合理。
4夜间补饲
要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必须日喂4次,第4餐在晚上喂。
夜间10-11时给鸭群加喂夜餐,比不喂夜食的蛋鸭可提高产蛋量7%-9%。
喂料时,鸭舍内的料槽要加放5-6个,使每只鸭都能吃到夜餐,保证鸭
群产蛋的整齐度,便于大群管理。
5供给足够的清洁温水
当棚舍外气温低于5℃时,蛋鸭若饮用冰水或很冷的水,易引起应激而使产蛋量下降。
因为饮水太冷导致适口性较差,蛋鸭饮水不足时,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受到影响,所以蛋鸭的饮用水以清洁的温水为好,隔夜的饮水要及时更换。
同时备齐足够的水盘,防止断水现象的发生。
6保证光照时间
寒冷季节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缩短,使得蛋鸭脑下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造成产蛋下降。
因此,必须补充人工光照,使每天光照时间维持在16-17小时。
可在傍晚和早晨加大光照亮度,鸭棚内每20平方米用1盏40瓦灯泡;深夜时,用15瓦灯泡代替照明,给鸭群一种朦胧光照的感觉,刺激蛋鸭的性腺活动,促进卵巢发育。
7增加放水和运动
早上当棚舍外气温较低或气候条件恶劣时蛋鸭可不放水,但在中午天气较暖的情况下,要驱赶鸭群到舍外运动场运动。
冬季常出现严霜冰冻的天气,不论明霜还是暗霜,凡是有霜雾的天气,蛋鸭不宜放水。
要等太阳出来把霜雾照散后,才能让蛋鸭出舍放水。
因蛋鸭吸人霜雾容易生病,而且鸭蹼踏着霜,会使鸭蹼皲裂、出血。
蛋鸭放水要掌握天气、时间和次数。
晴天宜在上午9时和下午2时左右;多云或小雨天气宜在上午9时放1次,下午可不放;阴天刮风或大雨天气,可不放或隔天放1次水。
8减少不良刺激
蛋鸭舍周围要保持安静,防止外人人舍惊扰和在附近鸣放汽车高音喇叭。
当鸭群放水时,饲养员要及时打扫棚舍,开启窗门通风换气,并用0.3%-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喷雾,既起到消毒作用,又能消除棚舍内的氨臭味,补充氧气,减少污染空气对蛋鸭的刺激。
9及时挑出停产鸭及病弱鸭
晚上鸭群入棚舍后,要勤于巡查观察,发现停产鸭及病弱鸭要及时从鸭群中挑出,另栏饲喂,以减少饲料损耗。
10不喂发霉饲料
寒冷季节多有连绵雨雪天气,饲料保管不善很易引起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
蛋鸭对此很敏感,故千万不能饲喂发霉的饲料,垫草垫料发霉时,要及时清除、更换。
11重视疾病防治
产蛋前1个月和休产期可肌肉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每鸭1.9-2.0毫升预防鸭瘟;10天后再肌肉
注射禽巴氏杆菌病活疫苗,每只1.5-2.0毫升预防鸭霍乱病。
鸭舍定期预防消毒可选用1:200的“百毒杀”(葵甲溴氨溶剂)和2%的烧碱等进行消毒。
12防止受惊
鸭子都在午夜1-2点钟夜深人静的时候下蛋,最怕受惊,一旦受惊就会乱飞乱扑、互相碰撞,这样软壳蛋、碎壳蛋便会增多,产蛋量也大大减少。
因此,平时要尽量保持鸭棚安静,不要让陌生人随便进出,同时也要防止老鼠、野兽等进入鸭棚。
夜里要在鸭棚内亮1只15瓦的电灯(停电时可改用煤油避风灯),避免鸭子因黑暗受惊。
外出运动时,如碰到雷雨天气,要提前将鸭群赶进棚内,以免受惊而影响产蛋率。
13定位产蛋
在产蛋前将几只蛋放在草窝里,鸭子就会蹲到这个草窝中生蛋。
一般3-5天后就会习惯。
草窝应设在阴暗处,并用草席遮盖。
此外,鸭子产下的蛋要及时捡拾,如果连续几天不拾蛋,则会影响产蛋率。
14组群合理
一般来说,一群鸭子以300-500只为好,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7-8只为宜,冬天可密些。
高产蛋鸭的管理要点
(一)选择优良品种蛋鸭要高产,良种是关键。
因此,—定要选择生产性能好、性情温驯、体型较小,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耗料小、产蛋多、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蛋鸭品种。
如绍兴鸭,高邮鸭等。
(二)优化环境条件适宜的生产环境有利于蛋鸭发挥生产性能。
温度、密度和光照等就是重要影响因素。
1,保证适宜的温度。
温度可影响蛋鸭的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利用率。
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
2.蛋鸭群的饲养密度。
一般为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为1:50~1:80
3.搞好光照管理。
产蛋期光照的具体做法是:大约18平方米装1盏25瓦的灯泡,灯泡高度离地约2米。
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开始逐渐延长,22周龄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的延长要等递加,即每天增加15—20分钟。
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可逐渐延长,直至每昼夜16~17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强忽暗,只许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