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经济学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药物经济学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质量、效益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强调了药物经济学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医院管理;卫生经济效益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作者仅就药物经济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
药物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技术,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的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卫生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相对社会经济效果,以求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1]。
从宏观层面上讲,药物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无限性与药物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规律的,是为药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
从微观层面讲,药物经济学是医院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服务质量。
2 药物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药物经济学一语由Townsend于1986年首次提出。
1991年Bootman等人编写了第一本药物经济学专著-----药物经济学原理(《Principle of Pharma coeconomics》),标志着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形成。
目前,澳大利亚、美国及欧洲多个国家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药物经济研究准则、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丰硕成果。
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大约只有10几年时间。
1993年,张钧等在《中国药房》期刊上,发表了《药物经济学概论及在我国运用的几点设想》[2],揭开了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标志着药物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诞生,也为改革开放形势下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药物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实际应用,药物经济学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已经和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国家在医疗卫生改革中实行的基本药物制度,在制订基本药物目录时需要依靠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物价部门在制定药品价格时要参考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新药的研制和开发要提交有关药物经济学研究报告;医疗保险部门在规定药品报销范围时也离不开药物经济学的支持。
值得提出的是,各级医院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 药物经济学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3.1 指导制订医院用药目录医院用药目录,是经过一定程序的筛选批准购入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所有诊断、治疗、预防药物的总名称目录。
是药物药品进入医院的通行证。
在制订药品目录时,应该主要考虑两方面的指标:一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是否具有成本效益最优的特点,即与其他药品相比,是不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药物经济学的引进和应用可以满足上述要件,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分析评价,以效益与成本之间的比值关系来决定药物的取舍,将那些效益高、成本低的药物遴选进医院药品目录中来。
3.2 指导制定医院药品处方集医院药品处方集是医院制定的处方规范及临床药物使用指南。
它向医生具体说明某药品在临床上的效果如何,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其内容一般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剂量、药品疗效及毒副作用等。
国家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
其目的就是指导医生规范用药,帮助医生优选药物。
但过去许多医院的处方集没有列入药物经济学内容,缺少经济学的描述和评价,如果把药物经济学评价写入处方集,就赋予了医院处方集新的内涵,使其具有了可比性功能,医生可根据比较结果,在同类药品中选出那些疗效确切、价格适宜、副作用小的药品用于临床,既可节约医疗成本又能提高医疗质量。
3.3 辅助新药研究开发医院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阵地,卫生技术人员是新药研发的生力军,医院制剂及长期应用的协定处方是新药研发的“火花”与源泉,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新药研发又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国外研制新药平均每个品种要耗费12年时间,大约需花费2.5亿-3.5亿美元[3],经济学问题贯穿始终。
因此,医院在进行新药研发时,要对拟开发新药前景进行药物经济学预测,从原料来源、工艺流程、市场前景及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避免新药研发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失误及社会资源的损失,从而使新药研发更加科学、合理、经济。
3.4 指导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手段,是经“以患者为中心”和医院评审之后,我国医院管理的又一次浪潮[4]。
临床路径可提供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合理收费的医疗服务氛围,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医疗、护理措施按既定流程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管理史上的创新,药物经济学将在这一尝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玉.国家基本药物遴选药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2009(2):80.
[2] 张钧.郭震洲.王力深.药物经济学概论在我国运用的几点设想.中国药房.1993(5):11.
[3]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4] 73家医院将为112个病种临床路径探路.健康报,北京,2010年1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