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田井灌溉用水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井灌溉用水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田井灌溉用水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单位:**县**镇**村
3、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负责人:***
5、建设地址:**省**市**县
6、项目总投资:74.94万元
7、资金来源:自筹
8、项目建设周期:5个月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方案及工程技术方案;
3.项目建设条件;
4.环境保护、节能及绿化;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社会效益分析。

1.3项目建设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改变目前靠天
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局面,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增产效应和生态功能,加快察尔森镇好田嘎查的经济发展。

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缺水问题,提高粮食单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牧业生产经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可大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1.4项目区概况
察尔森镇好田嘎查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洮儿河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为灌溉补给。

在各河谷侧留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

其补、径、排的关系是典型的山区渗入――径流型水循环特点。

该地区属中温带温暖半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当地植被覆盖率高,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埋深平均在3-10米,动水深埋深10-12米。

成井深度为30-60米,单井出水量30-60/立米/小时。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13327.20亩,其中旱地为8900亩,有3500亩通过灌区进行灌溉,还有2000亩有井灌设备,本次设计井灌田2400亩。

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
本示范项目灌溉用水为地下水,因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水源工程建设;②输配水工程建设;③动力配套设施建设;④农业技术配套措施等。

建设规模
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总控制面积为2400亩。

其中新建:机井40眼、井房40间;水泵及配备管线40台套;变压器1台套,低压线路6公里。

1.6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总投资74.94万元,其中第一部分41.76万元,第二部分28.58;其他费用4.6万元。

国民经济评价值显示:经济内部回收率EIRR=22%>12%;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52>1;投资回收年限Pt=3.8年;经济净现值ENPV=58.5万元。

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经济效益较好,井灌工程切实可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
2.1 自然概况
2.1.1社会经济情况
好田嘎查位于洮儿河左岸,察尔森镇的东南3公里处,所辖有七个自然屯。

好田嘎查共有农户460户,1899口人,劳动力30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嘎查,总耕地面积为13327.2亩,其中旱地8900亩,本次设计控制面积为2400亩。

2.1.2地形地貌
本次设计的项目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东北部,海拔高程为200-400米之间,其地形地貌表现为典型的高低起伏的浅山丘陵地貌特征,
分布有低山和沟谷,在低山和沟谷之间分布有滩地。

工程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滩地上。

其地势较为平坦,又经过老乡多年耕地修整,局部基本形成平地。

2.1.3 土壤植被
项目区土壤主要以(草甸)黑钙土为主,表土层厚度一般大于0.7米,质地为壤土(轻壤-重壤),保水性好,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土地较为肥沃,适宜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

项目区为农田耕作土壤,种植一些玉米、土豆、高粱、谷子、杂豆等,主要以玉米为主。

植被主要有羊草、野古草、柞树、杏树、桦树,人工种植林有杨树、柠条、杏树等。

项目区土地由农户承包,由镇政府统一管理。

2.1.4 气候
项目区处温带温暖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四季比较分明。

该区主要自然灾害表现为春旱、风沙、冰雹、霜冻、白灾等。

降水是该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其表现为时空上分布平均衡,据乌兰浩特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降水量411.64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内,约占全年降水的75%。

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0.5毫米,约是降雨量的4.5倍。

年均气温4.2℃≥0℃积温2900℃以上,≥10℃积温240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为2580-3120小时。

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较
大,多集中在4-5月份,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27天,最大冻土层深度249厘米。

由于上述气候特点,使得本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风沙等危害。

2.1.5水文地质条件
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洮儿河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为灌溉补给,此外在河谷侧留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

其补、径、排关系是典型的山区渗入――径流型水循环特点。

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气候、地貌、地质结构、地表水体的动态变化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的补给与消耗是平衡的,曲线呈锯齿状。

据调查,示范项目区区域地层结构主要有:上层为厚约1.0米左右的壤土,其下为砂卵石层,厚约10-20米,再往下为粘土夹碎石层,厚约3-5米,再下层为富水性较好的松散风化层,厚度约为30-50米,基岩深度约在60-80米。

项目区内洮儿河流域,流域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根据当地水文地址条件及开采经验,降雨入渗补给量为991.68万立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94.18万立米/年。

项目区地下水水位埋深3-10米,动水位埋深10-12米,成井深度一般为30-60米,单井出水量30-70立米/小时。

水质良好,符合饮水及农田灌溉水标准。

2.1.6 水利工程现状
截止2001年底,科右前旗境内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座,总库容约13亿立米,建成堤防8处,总长63.4千米。

已建或在建引水枢纽5座,兴建各类灌溉井8700眼,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7300平方公里。

好田嘎查项目区耕地面积13327.2亩,其中8900亩旱田,有3500亩利用灌区灌溉,2000亩有机井等配套设备,这些水利设施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仍有一些地块没有任何浇灌设备,农民种地依然得靠自然降雨。

因此为了加大该地区的灌溉力度,发展水利事业,以水利为中心,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调整种植结构,集中经营,使该地区的农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第三章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次设计工程建设控制总面积为2400亩。

灌溉形式为机电井配备管带,按地形地块的不同,将项目区概化为两类典型设计,Ⅰ类地规格为250米×267米(面积100亩),共计6块(600亩);设置10眼机电井,Ⅱ类地块规格为500米×333米(面积250亩),共计7块(1800亩)。

此块地设置30眼机电井,利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考虑到新增电容,项目区增建变压器及配套低压线路。

3.1水源工程
项目区水源主要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潜水)为主。

水源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机电井和井房建设。

需新建(打)机井40眼,设计成井深度30米,单井出水量大于40立米/小时。

为管理方便,每眼机井修建一间9平米井房,同时井房还可作为临时存放物品的地方。

该区需修建井房40间,面积共计360平米。

3.2 首部工程
为了积累井灌系统实际运行的基础数据,有利于今后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井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本项目灌溉系统工程的首部,在设置调压阀、控制阀等设备。

3.3 井灌工程
项目区灌溉工程采用机井配备输水管带的灌溉形式;是利用输水管带代替土渠(明渠)输水到田间地头进行沟(畦)灌溉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形式,该项措施目前被农民接受的一种灌水方式。

其特点是:节水、省地、省时、适应性强、便于掌握和管理、增产增收、投资少、见效快,便于应用。

通过本次工程的建设实施,可使察尔森镇好田嘎查的农业经济有进一步的提高。

3.4 灌溉设计保证率与灌溉制度的确定
根据乌兰浩特市气象站多年降雨资料统计,科右前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9.8毫米,4-9月份作物生长季降雨量380.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92.9%,
降水也是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按有关规范要求,本次设计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

据当地实测资料表明,0-60厘米土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土壤干容重为1.3-1.4克/立米厘米,田间持水量为16-20%(重量百分比)。

饲料玉米平均日需水强度5毫米/日。

根据上述气象资料和当地实际灌水经验,结合以往相关地区科研成果,确定本示范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作物种类为玉米。

其灌溉制度设计的确定详见表3-1
作物灌溉制度设计表(灌溉设计保证率85%)
表3-1
3.5 水量平衡计算
该区地下水泥塘里深3-10米,单井出水量30-60立米小时,动水位一般在10-12米。

据统计,项目区属洮儿河流域,其流域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11.64毫米,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地下水开采系数选用0.70,其开采量用系数法计算。

(1)年降雨入渗补给量
由公式Q=αPF计算
式中:P――降雨量
F――计算区面积
α――降雨入渗系数
经过计算,在不考虑侧向补给的情况下,示范区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63.48万立米/年。

计算成果见表3-2
项目区地下水计算成果表
表3-2
(2)流域内年需水总量
据统计项目区内现有水浇地(井灌)2000亩,另有3500亩利用灌区灌溉,共5500亩,(简称上游)。

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400亩(简称项目区),则:由公式
Aqn
Q需=——————(1+μ)+Q R可计算出流域内年需水总量:
η
式中:A——灌溉面积,5500亩、项目区2400亩;
q——灌水定额,上游60立米/亩、项目区40立米/亩;
n——灌水次数,n=5;
η——灌溉水利系数,η=0.85;
μ——开采水损失系数,μ=5%
Q R——人畜饮水量,Q R=0
计算结果见表3—3
经计算,流域内用于灌溉需水总量为192万立米/年(未考虑人畜饮水量),只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25%。

说明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能满足作物灌溉用水要求。

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表3—3
示范区采用井灌措施后,设计年供水量、供水流量均可满足其用水量和用水流量要求。

3.6配套设施建设
该区目前正在进行农网(电力)改造,该区有高压(10V)线路,需要把低压线路按补每眼机井,因此尚需解决一些低压线路及配套设施。

总体工程实施设计新建配套变压器1台套(200LKVA1台、100KVA2台),低压线路(380V)6千米。

3.7 农业技术配套措施
井灌工程应与农业技术配套措施相结合,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本着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气候资源,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林、副相结合,以林护农,以农促副,以副增收的原则,以示范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当地政府种植结构调整思路,种植品种以玉米为主。

同时,还要推广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如平衡施肥、立体种植、良种引进,以及保水保肥等农业综合技术。

田间测试
在种植生产的同时进行水的利用率、作物产量、水分生产率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综合测试。

4 典型设计及建后管护
4.1井灌项目区的灌溉典型设计
根据当地生产经营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井灌为本次项目区的主要灌水形式。

本次设计将每60亩配一眼机电井、一套水泵及管带。

作物品种为玉米。

4.1.1 主要参数
日需水强度Ep=5.0mm/d;
计划湿润层深度h=0.6m;
灌溉设计保证率p=85%;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95;
田间水利用系数h田=0.85;
灌溉水利用系数η=0.80
4.1.2灌水定额
依据灌水定额公式m=667r s h(β1-β2),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本区实际确定:r s=1.35g/cm3;h=60cm,β1=18%,β2=11%。

计算得灌水定额m=37.8立米/亩,折合m=56.7mm。

取设计灌水定额m=40立米/亩(60mm)
4.1.3 灌水周期
依据公式T=m.h田/Ep,m=60mm,Ep=5.0mm/d,h田=0.85
计算得灌水周期T=10.2(d)
取设计灌水周期T=11(d)
4.1.4 灌溉定额
根据本区作物需水规律、作物生育期雨量和设计灌溉保证率,结合当地实际灌溉经验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确定灌溉定额为200立米/亩(300mm),详见表3-1
4.1.5 灌溉制度拟定
本实施方案设计参考作物为饲料玉米,它是本区种植面积较大耗水较多的一种作物。

根据当地实际灌水经验,结合以往相关科研成果,拟定饲料玉米全生育期(5-9月份,约120-130天左右)灌溉定额(灌溉保证率85%)为200立米/亩(即300mm),全年共计灌水5次,灌水定额40立米/亩(60mm),详见表3-1。

4.1.6 单井控制灌溉面积
依据公式:Fo=QTtη(1-η1)/m
式中:Fo-单井控制面积;
Q-单井出水量;
T-灌水周期;
t-每日机泵工作时间;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η1-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
m-综合净灌水定额。

本次设计:Q=40m3/h,T=11d,t=12h,η=0.8、η1=0.2,m=40立米/亩。

则计算得设计单井控制灌溉面积Fo=85.2亩,本次设计单井控制灌溉面积Fo=60亩。

4.1.7 井距及机井眼数的确定
(1)项目区井距的确定依据公式:
L0=25.8√Fo
式中:Lo-井距;Fo-单井控制面积。

计算得Lo=25.8√60=200(m)
即布设机井时,相邻两眼机井的井距不得小于200米。

本次设计布置机井,井距基本满足理论要求。

(2)机井眼数的确定依据公式N=F/Fo
式中:N-机井眼数;
F-规划区内灌溉面积;
Fo-单井控制面积;
好仁项目区:计算得N=2400/60=40眼
4.1.8沟(畦)规格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和土质条件,结合以往科研成果和经验,确定本井灌方式为垄沟灌。

垄沟规格为:沟长40-50米,沟距0.6米(中间种植两行玉米),设计流量为1L/S。

4.1.9 设计流量
αmΑ
依据公式:Q设=————
ηTt
式中:Q设-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3/h;
α-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
A-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亩;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t-日工作小时数,h。

取:α=1.0,m=60mm,A=60亩(33350平米),η=0.80,T=11d,t=12h,计算得设计流量Q设=28.4(立米/小时),取设计流量Q设=40(立米/小时)。

4.1.1 水泵选型与配套功率
Qm
依公式:hf=f———L
Db
计算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f:Ⅰ类=3.1米;Ⅱ类=3.6米。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取:hi=hf×10%=0.4米
则管网系统水头损失:h=hf+hj Ⅰ类=3.5米;Ⅱ类=4米
出水口工作压力取:ho=0.3米
机井动水位:ΔH=12米
泵管水头损失:hf2=5.7米
地面高差(ΔE)平均取2.0米
系统设计扬程:Hp=h+ho+ΔH+hf2+ΔE
则:Ⅰ类=23.5米;Ⅱ类=24米。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设计扬程为Hp=24(m),设计流量Q=40立米/小时,则选取水泵型号为:175QJ40-24/2型潜水泵,其技术参数详见表4-1。

管灌配套潜水泵主管技术参数与配套功率表表4-1
4.2 配套工程典型设计
4.2.1 水源工程典型设计
(1)机井
本次机井典型设计深度30米,井径200mm。

据调查,单位深度造价228元/米,单井成井费用6840元/眼,出水量大于40立米/小时。

项目区新建机井40眼。

(2)井房
典型设计井房面积9平米/间,规格为3米×3米,高2.5米。

项目区新建井房40间。

4.2.2 动力配套建设工程设计
动力配套工程设计包括低压线路及配套设施建设。

动力配套建设工程设计详见表4—2。

动力配套建设工程设计
表4—2
4.3 建后管护
井灌项目区建成后,能否发挥其最佳效益,管护工作至关重要。

项目区管理人员2人。

管护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本工程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个人投入为辅修建的工程,本着谁建、谁有、谁管的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工程运行管理、养护维修、水源保护和合理计取水费等工作。

3、工程管理单位按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提取工程设备折旧费和大修费,由水利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4、水源配套设备、固定管道等固定资产,由农户自己使用管理,并负责这部分设施的日常保管和维护工作。

5、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区效益和示范作用,工程管理单位和技术人员必须深入到示范区所在地,宣传有关节水灌溉设施的合理作用和维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和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水平。

4.4 项目实施计划
井灌建设项目在2007年5-6月勘测、设计,8月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筹措配套资金,明确技术负责机构及技术负责人,做好材料设备采购计划和土地协调工作。

待项目立项后即可动工,计划于2007年9月开始备料,10份月动工,争取明年春耕前全部完工,使工程早日发挥作用。

5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科右前旗境内,根据当地生产经营状况,确定井灌为本项目区主要的灌水型式。

本次设计将项目区地块按其形状大概划分为两类(1眼机井控制60亩水浇地):
好仁项目区控制面积是2400亩,其中:Ⅰ类600亩,Ⅱ类1800亩。

Ⅰ类地块长267米,宽250米
Ⅱ类地块长500米,宽133米。

5.2 编制依据
1、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
规定》。

2、水利部水总(200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3、水利部水总(2002)《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4、水利部水总(2002)《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3 基础单价
人员工资按水建(2002)116号文计算。

5.4 资金筹措
科右前旗好仁节水灌溉项目区总投资74.9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0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24.94万元。

总概(估)算表
建筑工程概(估)算表
单位:万元
设备安装工程概(估)算表
建筑工程概(估)算表
单位:万元
6 经济效益分析
6.1计算依据、原则及方法
6.1.1 遵照《水利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计算。

6.1.2 项目区节水工程的增产增效经济效益以典型年作物种植面积及调查的产量和现行价格计算。

6.1.3 按照有无对比法,计算示范区建成后的综合效益。

6.2 基本参数的确定
6.2.1项目区经济计算期为20年。

6.2.2 工程当年建设当年发挥效益,年运行费与效益同步。

6.2.3 社会折限率取12%。

6.2.4 固定资产形成率按85%,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投入物与产出物都采用影子价格计算,影子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

6.3 效益分析
6.3.1产出物价格的确定
产出物价格的确定,产出物价格按当地调查统计的资料,玉米的价格为1.0元/公斤。

6.3.2效益计算
(1)节水效益
项目区总面积2400亩,大水漫灌每年用水量300立米/亩,年用水量72万立米,采用井灌年用水量200立米/亩,总用水量48万立米,年节约用水量24万立米,水资源费按0.02元/立米计,可节省水资源费0.48万元/年。

(2)作物增产效益
井灌项目区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种植面积2400亩,产量调查及实施井灌后的增产效益计算见表
项目区作物增产计算表
表6-1
(3)节省劳动用工费
灌区的每个灌溉单元(60亩)利用节水灌溉可节省用1.0个用工,每个用工(按6个月计算)年工资2700元,13个灌溉单元共节省用工费3.24万元。

(4)年总效益
项目区节水灌溉增效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4万立米,还可新增经济效益51.24万元(未计水费)。

按水利分摊系数0.6计,井灌工程年总效益为30.74万元。

6.3.3 费用计算
(1)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项目,达到预定规模时所需要的国家、集体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投入的主体工程费用和相应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总投资为74.94万元。

(2)年运行费用计算
年运行费是指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增加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动力费、维修费和管理费,分别计算如下:
a、动力费:节水灌溉系统动力耗能,计算公式为C=NTP
式中:N-电动机的配套功率KW式马力。

T-水泵的年运行小时数h。

P-耗能(燃油)价格。

动力耗能需用量计算见表5-2,动力耗能费每年需投资3.17万元。

井灌工程动力机耗能量计算表
表6-2
b、维修费
由于缺乏类似规模工程的实际统计资料,帮参照《水利经济手册》,维修
费率取费标准,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形成率85%)的4%执行。

固定资产总值63.70万元,合计维修费2.55万元。

C、管理费
项目区运行管理按2人/年计,年费用为6000元/人,合计管理费1.2万元/年。

D、年运行费(成本)
节水灌溉区每年新增运行费由燃料费、维修费、管理费构成,合计6.87万元。

6.3.4 折旧费计算
固定资产形成率按85%计算,74.94万元,总投资形成固定资产值63.70万元,经济计算期20年,按照直线计算法(不计残值),年折旧费为4万元。

6.3.5 水费
由于本工程是由国家及自筹资金建设,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费由农民个人承担,成本水为0.32元/立米。

成本水费=(3.17+2.55+4)/20=0.49元/立米。

6.3.6 费用
由上述费用计算可知,项目区节水灌溉年总费用(不计水费)为10.87万元。

6.4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法对示范区进行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6.4.1 评价指标计算
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及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n
经济净现值计算公式:ENPV=Σ(B-C)t(1+is)-t
i=1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限率取12%
t-经济计算期各年序号t=1、2………20年
B t-第七年的效益万元
C t-第七年的费用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计算公式:
n
Σ(B-C)t(1+EIRR)-t=0
t=1
经济效益率费用比计算公式:
n
ΣBt(1+is)-t
t=1
EIRR=—————————————
n
ΣCt(1+is)-t
t=1
投资回收期(Pt)按静态公式计算,即:投资回收期(年)=总投资/(效益-费用)。

6.4.2 国民经济评价
由计算结果得知:经济净现值ENPV=58.5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22%>12%,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52>1,投资回收年限Pt=3.8年<12年。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经济效益较好,节水灌溉工程切实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