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文化】白杨桥《开到荼蘼花事了——奇女子柳如是的传奇一生》(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悦读•文化】白杨桥《开到荼蘼花事了——奇女子柳如是
的传奇一生》(下)
悦读提示:
柳如是:“你殉国,我殉夫。
”
钱谦益:“水太冷。
”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四季风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副秘书长。
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
出版散文集《广袤原野十八棵树》(与人合著)、《开在指尖的花儿》。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三)曾是“相府下堂妾”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为柳隐,因读辛弃疾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故号如是,蘼芜君,又称“河东君”,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著有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万历四十六(1618)年,柳出生于浙江嘉兴,有人根据明末社会环境与有关诗文考证,推测柳如是出身书香门第,早受启蒙。
因家遭变故,被人口贩子转辄拐卖(参见《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崇祯元年(1628年),柳如是被卖入吴江盛泽归家院,以假母之姓为姓,此乃杨姓之由来。
(秦淮八艳之马湘兰)
归家院掌门,系江南名妓徐佛,姿容不俗,会操琴弹唱,擅画兰草。
聪颖的柳如是,在徐佛的精心调教下,不几年就才艺出众,且能诗词、书画。
崇祯四年(1631年)柳如是虚岁十四,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为侍婢。
柳聪明乖巧,很得周老夫人欢心。
被周看中强索为妾予以独宠,周又亲教柳读诗学文,点拨启发,使柳的诗画水平大有长进。
清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载:“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
”未及一年,群妾醋意大发,屡屡加害,几被处死,后经周老夫人劝阻,才被逐出周府,卖于娼家。
明末政治黑暗,内忧外患,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同时激化。
外有满族后金入关之忧;内有宦官、朋党之争。
但士人以清议时政为风尚,以逛院狎妓显风流。
吴越一带,人文荟萃,名流交相唱和,咏诗著文,清议朝政。
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后,重回归家院。
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入籍为妓。
在乱世风尘中,一路飘零。
是年冬,柳赴松江陈继儒山居晚香堂,为陈七十五寿辰祝贺。
此次寿庆,柳如是与宋征舆陈子龙等相识。
松江才子宋征舆,“云间词派”最先填词人,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
宋与柳同岁,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自晚香堂寿庆后,宋就恋上柳,紧追不舍。
但宋生性懦弱。
宋柳相恋不久,松江知府方岳贡受宋母请托,以取缔“流妓”为名,责令柳如是限期离境。
柳找宋商议,宋一味推诿不敢担当,竟劝其“姑避其锋”。
柳大怒,即以短刀斫断古琴七弦,与之断绝关系。
在松江官府“驱柳”事件上,陈子龙仗义解围。
此后,陈柳诗词酬答不断。
崇祯八年(1635)春,柳如是与陈子龙公开同居于松江南园。
陈子龙作《樱桃篇》、《秋潭曲》。
柳如是作《游龙潭精舍登楼作,时大风,和韵》、《声声令·咏风筝》等。
两人情趣相投,你吟我和。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然好景不长。
同年初夏,陈子龙正妻张孺人挟陈氏祖母、继母等人之命,亲到南园,迫使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
柳被迫移居横云山麓,陈、柳二人关系时断时续,间有诗词文字交往。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柳如是刊刻诗集《戊寅草》,署“柳隐如是著”,陈子龙还专门为其作序。
柳如是天生聪慧,又自小周旋于名流士大夫之间,是故翰墨丹青,弹唱度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写诗唱和。
每次集会分题命韵皆能顷刻而就,颇有曹子建之捷才。
有人评其诗:“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
”她性格豁达开朗,常以南宋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梁红玉自比,一时闻名而来者应接不暇。
松江一带的著名才子,争相追逐。
曾经沧海难为水。
虽然屡受打击,但柳如是择婿标准不降低,为了摆脱诸人纠缠,柳几番细思量之后,扬言:非才学如钱牧斋者不嫁。
(秦淮八艳之寇白门)
(四)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张爱玲为了成全白流苏和范柳原,用了一座城的毁灭做烟花。
而明朝的崩溃,却实实在在压塌了柳如是的梦境。
覆巢之下无完卵,柳
钱的爱情一下子飘摇在乱世之中。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着拥立新君。
次年南京成立南明弘光政权,柳如是为抗清大业,支持钱谦益出任南明的礼部尚书。
次年夏,清军南下,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为时一年的生命宣告结束
1645年5月,清政府兵临城下,柳如是目睹了清兵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如今既然大势已去,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你殉国,我殉夫”。
但钱谦益一句“水太冷”似一瓢冷水浇灭了她的幻想,柳如是悲愤不已,纵身跳水。
虽然被搭救上来,但一颗心冷了一半。
而残存的一半,还没焐热,又被冷了一次:史敦《恸余杂记》记“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
钱忽曰:‘头皮痒甚。
’遽起。
人犹谓其篦头也。
须臾,刚髡(剃去头发)辫而入矣。
”而他的不少同僚好友——如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却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玉瓦之别,已见分晓。
到这个时候,柳如是已经对钱谦益失望了。
所以钱北上京城任职,柳坚决不去只身留在南方。
钱本指望凭其才学名声,求个宰相级别的高位,结果清廷只给了个“礼部侍郎”的虚职,任编修明史副总裁,还被人嘲笑为“两朝领袖”。
钱自感没趣,心灰意冷。
期间柳如是不断来信规劝,一再提出“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半年后钱谦益终于下定决心,托病向清廷辞官,很快得到应允。
(秦淮八艳之董小宛)
顺治四年(1647年),受淄川谢陛案牵累,钱谦益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牢。
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
柳如是进京后,多方奔走,设法营救。
一面用重金贿赂清廷大员梁维枢等人,一面恳求正直之士为卢、谢申冤。
至冬,此案因证据不实,钱被
关押40天后获释。
第二年,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钱谦益再因黄毓祺案被株连,羁囚南京大狱。
危急关头,柳如是再次挺身而出,不顾产后身体虚弱,上下活动,鼎力相救,还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面派人恫吓告密者,迫其连夜逃走而无对证;一面说服已定死罪的黄毓祺,坚决否认。
使之无法立案。
并买通狱吏,以黄因服刑过重而亡上报,狱吏也无须承担责任。
与此同时,一些留在南京的明朝遗民,同情钱谦益因反清复明而下狱,通过各种关系向朝廷大员说情开脱。
钱又一次死里逃生,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
两次囹囿之灾,击碎了钱清廷高官的幻梦,加深了夫妻感情,也促其晚年政治态度改变。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与柳如是积极响应,“尽囊以资之”。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钱谦益去世,年八十三,葬于虞山南麓。
据说,他临死前悔恨地呼喊:“当初不死在乙酉日(按:指柳如是要与他一起投水殉国事),这不是太晚了吗?”(顾公燮《消夏闲记》)是啊,太晚了。
如果那天守节殉国,不会有《南明野史》的“钱声色自娱,末路失节,既投阮大铖而以其妾柳氏出为奉酒……钱令柳姬谢阮,且命移席近阮……落后人诟病;也不会因谄事马士英,而被起用为札部尚书;更不会在国破家亡的民族危难之际,雨中跪献城,斯文扫地,落千古骂名;就连乾隆皇帝都鄙其人格,挖苦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翁,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说的虽然有点过,但也可见进退无据的钱不仅旧朝引以为耻,所投新朝也弃之如敝履。
(秦淮八艳之顾横波)
可惜历史没有彩排。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评人品,讲的就是一个“气节”。
苏武留胡十九年,持节不辱,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样的例子烁若繁星,举不胜举。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千年而生机盎然,是因为有这些读书种子,有这些有节之士,有这些铁骨,
在历史的天空,铮铮作响!
钱死月余,柳悬梁自尽,年四十六。
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关于她的死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至今尚无定论。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比较普遍的说法有二,一是为夫殉情,二是家人逼迫。
但她在遗书中明白地写道:“死后棺木不能入土,因国土被人占去了,要在土室中悬空置铁索,再放棺木于铁索上。
”殉国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柳如是一生,虽历尽辛酸曲折,却始终在追求做人的尊严,宁为玉碎,不做瓦全。
她一生有过两次自杀,一次是清兵围困南京,钱等竟先后投降。
柳得悉后非常气愤,准备了刀绳要他尽节:“你殉国,我殉夫”,可钱贪生怕死,柳欲奋身跳进荷花池,却被钱死死拖住。
另一次是清兵攻下常熟,柳再次劝钱效法屈原自沉于水,钱面有难色,见状,柳“奋身欲沉池水中”,又被钱死死拖住。
想她一个弱女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足以令多少男儿汗颜?她一心想做梁红玉,历史却不给她机会,她只好自己成全自己。
美过,绚丽过,灿烂过,让时间在花开荼蘼的那一瞬间停止,枝头抱香,千百年遗世独立。
隔着三百年风雨山岚,再看奇女子柳如是,幼年不幸,命运多舛,一生所托非人。
不可否认,钱谦益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却不是凛然磊落的君子,虽“四海宗盟五十年。
”然“才大而识暗,志锐而守馁”其俗鄙贪生之处,几与市井之徒无异。
何况两人相隔36岁,生理、心理都不可能太过和谐。
(秦淮八艳之李香君)
但中国的历史多是男人书写的,所以纣亡怨妲己,周灭赖褒姒,就连唐玄宗抢了儿子的媳妇,马嵬坡前,还是逼着杨玉环命染白绫。
他们说红颜祸水,他们说歌妓诗妓,他们还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几千年了,被女人养大,被女人爱着宠着,惠泽着,一回头落墨,女人们却面目全非!细读史书,冷眼看事,不知亡国恨的岂止是商女啊。
妓女不过是被迫着出卖肉体,那些出卖灵魂的呢?出卖国家的呢?那些出卖祖宗的,甘当汉奸和走狗的男人们、权贵们、精英们呢,算什么?
但总有好男人的,总有客观公正评价: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王国维夸赞她:“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史学大师陈寅恪称其为“女侠名姝”“文宗国
士”,认为她虽然是“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其事迹却令人“感泣不能自己”。
并毕十年之功,写成八十万言的《柳如是别传》,除了那份传奇,欣赏的恐怕也是那份气节吧。
(秦淮八艳之卞玉京)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