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国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耳与国歌
聂耳家乡的骄傲
把者岱小学李玉蓉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每一次看
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边响起了这首铿锵激昂的国歌声时,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战
火纷飞,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的红色革命时代。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至今仍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都要唱的
一支歌,这是响彻全中国,响彻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
它的旋律,它的气势,是那
样的高昂、雄壮、坚定、有力,那样的强烈,那样的令人振奋,热血沸腾!它巨大的号召力,鼓舞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前进!前进!前进进!”它的曲作者是聂耳。
聂耳咱们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15日,诞生在昆明甬道街72号他父亲聂鸿仪开办的“成春堂”小药铺楼上。
聂耳4岁丧父,靠母亲行医卖药清贫度日。
聂耳自幼表现出
对音乐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
学童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多种乐器,求
实小学组织“学生音乐团”时,聂耳被选为乐队的小指挥。
他十分喜欢家乡丰富多彩的民
间音乐,尤其对云南花灯与洞经音乐有浓厚兴趣。
聂耳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
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开路先锋》、《毕业歌》、《卖报歌》等几十年
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
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并将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该影片的主题歌。
随着电影的公开放映,《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
由于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
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它不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当时,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民族
解放战争时期,也一直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励着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
《义勇军进
行曲》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著名黑人歌王罗伯逊曾深情地说:“这首歌不
仅唱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决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包括美国黑人在内
的争取解放的决心。
1978年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我为家乡云南玉溪有这样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的我们更要
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怀着聂耳那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学习、工作和生活!
北京奧运会的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
每当听到这雄壮有力的国歌声,我心里激动不已。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想起了
她的曲作者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是一手执笔,一手拿枪与敌人进行
斗争的时代楷模,是黑暗的旧中国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在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下涌现出
来的热血青年。
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阅历也颇为简单,但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的
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不少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但是,有关聂耳的成长历程和其人其事,可能了解的就不太多了。
下面,笔者就把所知的点滴介绍给大家。
聂耳于1912年出生,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号紫光,在他四岁时,父亲便不幸撒手人寰,全家仅靠母亲给人看病来维持生计。
幼小的聂耳就已经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时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他懂事较早且乐于助人,所以小朋友们都爱找他一起玩。
聂耳深知家中贫寒,所以从小就自觉地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他上学时买不起课本,就借来别人的书,逐字逐句地抄在纸上当课本用他还利用节假日摆摊,卖些对联等以补贴家用。
就
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他就仅凭着心记口背,顽强地读完了初中,毕业后,恰逢云南惟一的一所公费省立师范学校招考新学制的高级师范生,聂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被分配到高级外语专业班。
聂耳求学之时,正值国内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革命形势发生剧变的时期。
然而,才思敏捷的聂耳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窘迫而无所作为,更没有因为社会的动荡而消沉,相反,他以冷静的头脑,认真地思考着个人和民族的未来,他通过阅读进步报刊、接触进步人士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从中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启迪。
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因此,一当革命歌曲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他便极为喜欢和痴迷。
那铿锵有力的节奏,悲愤与控诉的音乐语言,都在强烈地震撼着聂耳的心灵,如大革命时期广为传唱的《国际歌》、《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列强》等歌曲都给聂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局和形势的召唤使聂耳的创作灵感大发,加上他超人的天赋,很快便写出了许多首久唱不衰的传世之作。
经过时局的考验和实践的洗礼,聂耳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很快就受组织的派遣,离开学校来到了上海。
到上海后不久,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反帝大同盟(虹口区的组织),从此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
1932年4月,聂耳以乐队实习生的身份考进了明月歌剧社。
多年来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的环境与潜心歌曲创作的机会,他显得格外珍惜。
他坚持在业余时间练小提琴,每天长达6个小盹他还坚持自学音乐理论、歌曲创作知识。
他从民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又从外国的经典中学到了诸多的创作手法,聂耳很快便成长为一个底蕴深厚的音乐家。
后来,通过剧作家、词作家田汉的联络,聂耳向党组织表达了以音乐为武器,通过创作歌曲为革命做贡献的愿望,他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和肯定,之后,他便迅速地拜会了音乐家任光、张曙、吕骥等一大批革命艺术前辈,并与同志们一道,组成了苏联之友音乐创作小组。
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文艺的“文化围剿”,聂耳于1932年底投入到了党领导的电影工作战线,他在这一时期的出色表现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白色恐怖最为残酷的1933年初,聂耳终于如愿以偿,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的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革命精神,积极参与创作了
许多划时代的音乐作品:《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和《新女性》等都
生动的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风貌;《铁蹄下的妇女》、《梅娘歌》、《飞花歌》和《卖报歌》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最底层的思想情感;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和
《毕业歌》则更是他在那个时期创作的代表作。
他的歌曲通俗易学,极易普及,所以它们一
经问世便很快地流行于大江南北,甚至连敌占区都在传唱,一时间影响极大,成为鼓舞人们
为真理而战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