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4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考任务1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5分)
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教师根据考核要求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公共政策环境特征是指公共政策环境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与复杂性。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动态性与稳定性。
一般说来,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并实施,就会反过来对产生它的环境发生反作用,从而引起环境的变化。
但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公共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稳定性既通过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稳定体现,同时又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相关制度的稳定性体现。
第三,确定性与突发性。
虽然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正如哲学里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样,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体现出确定性。
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它们的数量、
质量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决策者在事先可以预料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这些往往出乎决策者的预料,尤其表现为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
第四,交叉性与定向性。
交叉性是指各环境相互发生作用,这就把环境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甚至是整个系统的。
而定向性是指特定的政策环境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
第五,主观性和客观性。
主观性是说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各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构成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主观性;客观性是指除决策者本身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构成的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认为改变的,因而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客观性。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
第一,政治环境。
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政策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情况的总和。
主要包括基本的阶级状况、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结构、政治文化、国家法律完备程度、军事与国防状态情况等。
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政治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治环境。
具体说来,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1)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也就是说,一切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界定都来自并必然来自于政治环境;(2)政治环境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即政治环境制约着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和行为,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系统的现实特性,政策要适应政治环境;(3)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政治环境本身也经历着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公共政策必须不断调整,使自己与政治环境保持平衡。
第二,经济环境。
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社会生产力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
就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来讲,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和根本条件。
任何公共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方案并取得成就,必须从本国或本地区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具体说来:(1)经济条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条件;(2)经济实力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基础条件;(3)经济状况是制定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第三,自然环境。
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是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势、地形、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物。
它为人类社会
生存提供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和创造文明的自然前提。
自然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体现在:(1)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自然环境与其他多种环境组成一个外部系统,对公共政策过程发生影响;(2)公共政策影响自然环境变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此,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善自然环境、造福于人类,又可破坏自然环境、祸害于民。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究竟会向哪个方面发展,则取决于政府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科学认识,能否按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等方面制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形成和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自然环境,以达到公共政策与自然环境共赢。
第四,国际环境。
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由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冲突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稳定性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秩序。
国际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大系统,它的构成丰富和复杂,体现多层次、多方面的网状结构,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现代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公共政策的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2)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3)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选择途径,即在既充满机遇又潜伏危机的国际环境中,各国在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时,一方面要选择加强国际合作的公共政策途径,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已有的国际规则,依靠实力参与竞争。
公共政策环境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国内与国际之分,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分,还可分为政治、经济、自然等单一要素,只有准确认识与把握公共政策环境,才有可能制定出最优的公共政策。
形考任务2
考核任务形式: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25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外来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
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
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
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
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
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
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务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
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群体人数增多了。
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
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务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
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
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
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
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
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
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
“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
统筹规划,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
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
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贷、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于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
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形考任务3
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实际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提交内容字数在1000字以上,其中案例部分内容不超过300字)。
(25分)
考核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0章—第14章的内容。
2.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3.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
4.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5.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加州杏仁营销与农业合作社案例
美国的大杏仁全部产自加州,加州大杏仁占全球大杏仁产量的80%以上,远远超过第二大生产国西班牙和第三大生产国澳大利亚。
2008/2009生产年度,美国加州中部谷地总共出产73.26万吨大杏仁,实际种植面积达68万英亩。
加州有大约6000个种植大杏仁的家庭农场和100家大杏仁处理商,这100家处理商中当年总共销售了63万吨大杏仁,平均价格1.40美元/磅,平均每家大杏仁农场年收入接近32万美元。
在2008年美国前10大特种作物(非粮食作物)出口额榜单上,加州大杏仁以18.97亿美元高举榜首,比第二位葡萄酒(9.63亿美元)和第三位苹果(7.37亿美元)出
口额总和还要高出12%。
加州大杏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2008/2009年度,中国进口了4.54万吨加州大杏仁,已经成为列西班牙和德国之后的加州大杏仁全球第三大市场。
在美国国内加州大杏仁在大杏仁消费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0%。
在美国国内的坚果类消费细分市场上,主要有大杏仁、核桃、榛子、胡桃、开心果和其他坚果(主要包括巴西栗、澳洲坚果、松籽、板栗、腰果等),加州大杏仁以58.5%的市场占有率(2008/2009年度)傲视同侪。
美国是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的现代化农业国家,以220万农场主,养活了3亿多人口,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也是一个农业高补贴的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高达190亿美元(正好低于WTO规定的美国农业允许补贴上限),但美国的农业补贴90%都给了20种农作物中的5大主要作物:小麦、大豆、玉米、大麦、棉花。
对属于特种作物(非粮食作物)的加州杏仁,美国政府并没有给予直接补贴。
而且加州大杏仁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按照传统的农业比较优势理论,这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等)拥有优势的产品(因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很多),似乎美国不应该在大杏仁这种产品上也有如此超强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要解释加州大杏仁的成功,就必须要回顾加州杏仁商会(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ABC)和蓝钻种植者合作社的成长历史。
加州杏仁商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农业合作社联社,也是一大批类似的美国农业合作社联社,新奇士橙合作社、优鲜沛蔓越莓合作社等,中的杰出代表。
解剖加州杏仁商会的案例,对发展中国自己的农业合作社联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加州杏仁商会的管理和运营:
商会的经费来自于各成员处理商按每年杏仁销售额比例缴纳的会费,会费征收比例是年销售额的2%(其中0.8%为商会运营费用和研究费用,1.2%为市场营销费用和消费者教育费用)。
2009/2010年度加州杏仁商会征收的会费加上美国农业部海外市场推进计划(MAP)配套款,合计为3669万美元。
商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了成员处理商必须如期按销售额缴纳会费,如果不交或延期缴纳,就会面临罚款。
会费缴纳和征收体制非常关键,这是保障商会正常运转和持续不断地开展市场营销、稳定和扩大加州杏仁在北美和全球市场的消费和市场占有率最为关键之处。
随着加州杏仁市场的不断扩大,每年的会费也在不断增加,有了稳定的经费征收机制和经费来源,商会就可以制定长期的市场营销和产业发展战略,分步骤地有序推进。
为此2009年商会专门开设了一年制的“杏仁产业领导力培训”课程,由商会董事长、董事、CEO、市场营销总监、美国农业部官员、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和专家亲自授课或担当导师,学员毕业后会加入商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或参加董事会。
经过严格选拔,目前有14名青年才俊正在接受培训。
在加州杏仁商会2009年度报告中赫然写着:“我们产品的核心是特色,我们通过创新来驱动价值提升”。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新型研究、创新型产品应用、创新型消费者教育。
确实如此,作为坚果大家族成百上千的成员之一,加州大杏仁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依靠堪称完美的产品定位和“三个创新”。
其实加州种植的大杏仁树品种也多达30多种,每种美国大杏仁的核壳硬度、核仁形状,色泽与表面特征都各不相同,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存在微妙差异。
加州杏仁一般分为四大类:极品(Nonpareil)、卡米尔(Carmel)、米逊类(Mission Type)以及加利福尼亚类(California Type)。
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极品,产量是第二位卡米尔的3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但这么多种大杏仁,如果各自为战,每个杏仁种植区域、每个合作社、甚至每家农场都宣传自己的“特色产品”,仿效日本搞“一村一品”模式,那将是多么混乱的局面。
形考任务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试题1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
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
准则。
选择一项:
A.
个人
B.
企业
C.
社会组织
D.
政府
试题2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选择一项:
A.
权威
B.
利益
C.
公共
D.
权力
试题3
试题正文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
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
选择一项:
A.
公共政策客体
B.
非官方决策主体
C.
公共政策主体
D.
执政党
试题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选择一项:
A.
利益集团
B.
非政府组织
C.
大众传媒
D.
公民
试题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选择一项: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政策目标
D.
思想库
试题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选择一项:
A.
国际化
B.
信息化
C.
公共政策环境
D.
全球化
试题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政治文化
B.
普通文化水平
C.
精英文化
D.
传统习俗文化
试题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选择一项:
A.
科臣
B.
萨拉蒙
C.
林布隆
D.
罗威
试题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选择一项:
A.
强制
B.
管制
C.
限制
D.
管理
试题10
试题正文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
便捷计算方法。
选择一项:
A.
《理解公共政策》
B.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C.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D.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试题11
试题正文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选择一项:
A.
政策议程
B.
政策对象
C.
政策目标
D.
政策问题
试题12
试题正文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选择一项:
A.
重要
B.
次要
C.
权威
D.
枢纽
试题13
试题正文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选择一项:
A.
效果评估
B.
可行性评估
C.
价值评估
D.
风险评估
试题14
试题正文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人
B.
精英
C.
文化人
D.
经济人
试题15
试题正文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
夫斯基写的()出版作为标志。
选择一项:
A.
《执行》
B.
《奥兰克计划》
C.
《政策执行与评估》
D.
《公共政策学》
试题16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选择一项:
A.
评估调查
B.
评估完成
C.
评估执行
D.
评估实施
试题17
试题正文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
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选择一项:
A.
超常利益
B.
失常利益
C.
正常利益
D.
合理利益
试题18
试题正文
维护和实现(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A.
个人利益
B.
公共利益
C.
家庭利益
D.
集体利益
试题19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和集团分析模型。
选择一项:
A.
史密斯模型
B.
多源流分析模型
C.
价值分析模型
D.
精英分析模型
试题20
试题正文
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选择一项:
A.
帕累托
B.
肯尼思·阿罗
C.
庇古
D.
萨缪尔森
试题信息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试题21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B.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C.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D.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试题22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执政党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立法机关
试题23
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能力建设型工具
B.
命令型工具
C.
系统变迁型工具
D.
激励型工具
试题24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B.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C.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试题25
试题正文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交换
B.
强制
C.
说服
D.
领导
试题信息
信息文本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试题26
试题正文
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
共”而制定的政策。
()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27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28
试题正文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
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29
试题正文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
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30
试题正文
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
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31
试题正文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
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选择一项: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