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二配套课件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页,共46页。
辽东半岛 基岩海岸 珠江三角洲 淤泥质海岸
江苏北部 砂质海岸 南沙群岛 珊瑚礁海岸
第十页,共46页。
2. 图1-3-2“黄河(huánɡ hé)入海口地区的海岸(1986年)”和图1- 3-3
“提黄示河:(h作uá为nɡ海h陆é)分入界海线口的地海区岸的线海,岸并(2不00是0年一成)” 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的。在地质历史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转换,引起海平面的升 降,导致海岸线的进退。地壳变动所导致的地面升降,也会引起海 岸线的进退。此外,河流、海浪等外力作用也是影响海岸线进退的 因素。图1-3-2和图1-3-3反映了黄河三角洲1986~2000年的海 岸线变迁。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的类型是淤泥质海岸,其泥沙来源于 黄土高原。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加上 海水的顶托和咸淡水的混合作用迅速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及滨海 平原。
尝试探究:人类目前对海岸开发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提示(tísh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 建设、海洋旅游和海洋空间利用等。
第一页,共46页。
了解 主要海岸类型的特点和分布状况 掌握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 应用(yìngyòng)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大影响
第四页,共46页。
特点:海岸坡度平__缓__。广阔的滩涂和湿地是发展_滩__涂__(t_ā_n_tú_)、农业 _水__产__养__殖__以及_生__态__旅__游__的理想场所。 分布: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苏、_山__东__、_河__北__等地。 (4)生物海岸:可分为_珊__瑚__礁__海岸和_红__树__林__海岸,在_广__东__、 _广__西__和_海__南__等沿海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海岸发育(fāyù)良好。 生物海岸具有多生种态_____功能。 二、海岸带及其利用
B.淤泥质海岸(hǎi àn)
C.基岩海岸(hǎi àn)
D.珊瑚礁海岸(hǎi àn)
(2)下列地区中,属于图示海岸(hǎi àn)类型的是
( )。
A.辽东半岛
B.江苏北部
C.珠江三角洲 D.南沙群岛
(3)根据其特点,如何开发利用这种海岸(hǎi àn)?
第十五页,共46页。
答案(dá àn) (1)C (2)A (3)利用其坡陡水深、岸线曲折的特点兴建避风浪的港口;根据其 多海蚀地貌的特点进行旅游开发。
(lìyòng) 1.海概岸念带通常指海水向陆地冲击的_最__上__界__和海浪向海岸传播时
开始作用于海底的最_大__深度处之间的狭长地带。在我国,海 岸带的范围习惯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_1_0_千米,向海 域延伸至_1_0_~__15__米等深线。
第五页,共46页。
2.开发利用方式 (fān海gs岸hì带) _资__源__(_zī_y_u_á、n)_丰环__富境__优__美__、_气__候__宜__人__、_交__通__便__捷__,
第十二页,共46页。——海岸hǎi àn)类型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大陆海岸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长达1.8万多千米,再加上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 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还有众多深邃的港湾,以及贯穿内陆的大 小河流。它不仅是国防的前哨,又是海、陆交通的连接地,是人 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带。这里遍布着工业城市和海港。海岸具有 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地貌特征,可辟为旅游(lǚyóu)基地。
生态功能
宜发展 旅游
广东、广 西和海南 等沿海的 热带和南 亚热带海 岸
第二十页,共46页。
【方法技巧】 对比法记忆海岸(hǎi àn)类型的主要特点和区 别。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思维拓展】 (1)我国海岸线包括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 长达18 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还有14 000多公里的岛屿海 岸线。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dà ɡuó)。 (2)世界上海岸线曲折的地区,多优良港湾,如欧洲西部多港 口,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即在该区,而海岸线平直的地区,则 少港口,如非洲海岸线平直,港口就少。
(1)加固和提高_海__岸__防__护__堤__坝___的设计标准,以防止海浪袭 击与海水入侵。 (2)有计划地改变当地农作物的_种__类__和_品__种___,以适应逐步 变化的气候。 (3)尽量减少各种_温__室__气_体___的人为排放,以减缓气候变暖 的势头。
第八页,共46页。
1.图1-3-1“中国(zhōnɡ ɡuó)主要海岸 类型提” 示:我国海岸的性质,一般以杭州湾为界点,南部地质构
第十六页,共46页。
【练习(liànxí)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海岸(hǎi àn),其最易在______海 岸(hǎi àn)上发育。 (2)该海岸(hǎi àn)主要分布于我国哪些地区? (3)该海岸(hǎi àn)有何重要意义?
第十七页,共46页。
解析 此题考查海岸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其意义。从景观图上 看,此为红树林海岸,红树植物群落多在淤泥质海岸上生长发 育。这种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适宜此种海岸 发育的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地区。其意义主要表 现在环境保护(huánjìng bǎohù)、防灾减灾方面。 答案 (1)红树林 淤泥质 (2)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等省区沿海地区。 (3)既可抵御风浪的侵袭,又是鸟类和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在生 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页,共46页。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 1.概念:海岸指海洋水体与陆地__相__互__(_x_iā_n和gh_ù_)_彼接__此触__(b_ǐ_cǐ的)作地用
带。其中,海洋水体与陆地水体的交界线称为___水__边_线_。海岸 线指____平_均__高__潮__位的水边线,由于平均高潮(gāocháo)位相对 稳定,因此海岸基线本是稳__定_______的。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海岸带空间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ìwèi) 日渐提高。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交汇地带,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海岸带成为资源丰富、功能无 限、具备生产力高速发展条件的经济带,同时,海岸带也属于生态 环境敏感地区,极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造成环境的恶化。海 岸带的利用涉及滩涂养殖、资源开采、港口建设、滨海旅游等多方 面的内容,不仅关系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沿海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 响。
第十一页,共46页。
3.图1-3-10“杭州湾大桥(dàqiáo)位置示意” 提示:杭州湾大桥是一座横跨我国杭州湾海域(hǎiyù)的跨海 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 湾,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 桥中位居第一。它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项创举和奇迹。
孕育着灿烂的人类文明,并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 重大的意义。目前,人类所利用的海域主要在_海__岸__带__和 _浅_海__,开发的方式主要有_海__洋__捕__劳__、 _海__水__养_殖___、水产品 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_海__洋__旅__游__和海洋空间利用 等。其中(海qí水zh养ōn殖g)_________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最古老的 方式之养一殖,____是目前人类获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手段。大 河河口区以及岬湾曲基折岩的_____海岸,适宜兴建大型深水 海港。
第七页,共46页。
(3)海平面上升使海水通过河流和地下含水层入侵_陆__地__(,lùdì)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_咸__化__,以及土壤_盐__碱__化__等。 (4) _沿__海__湿__地__群__落__和生活于特定水深的生物(shēngwù)种 类,如珊瑚等因环境被破坏而面临死亡之厄运。
3.海平面上升的应对(yìngduì)措施
2.类型:海岸按照海岸物质组成,一般可分为___基__岩__海__岸、 _砂__质__海__岸__ 、 __淤__泥__质__海__岸_、 __生__物__海__岸_四种类型。
第三页,共46页。
(1)基岩(jī yán)海岸: 组成:基岩(jī yán)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岩又岸称(y_á_n__à_n。) 特点:海岸较_陡__峭__(d,ǒu附qi近ào多) 岛屿、礁石。岸线_曲__折__,多天 然_深__水__港__湾__。 分布: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浙江、_福__建__、台湾、_山__东__、_辽__宁_ 等地。 (2)砂质海岸:又称_砂__岸__。主要由_砂__和_砾__石__组成,如海南 岛的_亚__龙__湾__、广西北海的_银__滩__等。 (3)淤泥质海岸 组成:主要由_粘__土__和_粉__沙__等组成。
第十三页,共46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不同海岸类型(lèixíng)有何特征?其开发利用方向有什么 差异?它们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例证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四页,共46页。
(1)该地貌分布地区的海岸(hǎi àn)类型是
( )。
A.砂质海岸(hǎi àn)
第三节 海岸带和全球(quánqiú)海平面变化
第33届国际海岸工程大会(ICCE 2012)于2012年7月1日至6日在西班 牙桑坦德召开。上届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 超过500名的代表参加,会议以海岸演变、海岸环境、海岸风险、海岸 开发等为主要议题,与会的海岸工程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官员、专家、 学者展开深入探讨和进行学术交流。国际海岸工程大会始于1950年,每 两年召开一次,目前已成为全球海岸工程界最重要的学术研讨会。
第十八页,共46页。
主要海岸类型(lèixíng)的特征、开发利用方向及在我国的分布
海岸 类型
物质组成
特征
开发利 用方向
在我国 的分布
基岩 海岸 (岩岸)
岩石
海岸较陡峭,附 近多岛屿、礁 石。岸线曲折, 多天然深水港湾
宜建大型港 口、海蚀地 貌可进行旅 游开发
广泛分布于 浙江、福 建、台湾、 山东、辽宁 等地
砂质 海岸 砂和砾石 (砂岸)
坡缓水清
海南岛的亚
开辟海滨浴 龙湾、广西
场等
北海的银滩

第十九页,共46页。
淤泥 质海 岸
粘土和 粉沙等
海岸坡 度平缓
宜发展滩 涂农业、 水产养殖 以及生态 旅游
广泛分布 于江苏、 山东、河 北等地
生物 海岸
具有保护海
珊瑚 礁、红
树林
岸,抵抗海浪 侵蚀,生物多 样性保护,防 灾减灾等多种
第六页,共46页。
三、海平面变化(biànhuà)对海岸带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biànhuà)对海岸线变迁的影
响 当全球气候变冷时,海岸(hǎ后i à退n)线_____;而当全球气候 变暖时,前海进岸(hǎi àn)线_____ 。
2.海平面上升(shàngshēng)对海岸带的影
响 (1)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土地,_经__济__发__达__、 _人_口__集__中___的 沿海低地将成为重灾区。 (2)海平面上升使台风、暴雨、风暴潮发生的_频__率_提高、 _强__度__增加,使海岸(侵hǎ蚀i àn)_____加剧,并威胁护海岸堤工、程 ________及海滩旅游休闲地的安全;使海堤和泄洪排涝工 程的抗灾能力大大降低,加重沿海地区洪涝灾害。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tànjiū): 比较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等海岸带的主要开发 利用方式有何不同?
【例证2】►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上许 多风光旖旎的海滨、海岛和海域已开发(kāifā)为旅游胜 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造以持续上升为主,在地貌上多为山地丘陵海岸,在垂向上 高低起伏大,在平面(píngmiàn)上岬角、海湾交替分布,海 岸曲折,海岸以侵蚀为主;北部地质构造以下降为主,如辽 东湾、莱州湾和渤海湾等,在地貌上多为平原海岸,海岸地 形单调、缓坦,海岸线平直,海滩辽阔,海岸以淤积为主。 我国华南沿海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发育形成了相应的红 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这是热带海岸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辽东半岛、江苏北部、珠江三角洲、南沙群岛的海岸类型如 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