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味碳酸饮料品管实验室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科学系课程设计报告
授课时间: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_ 食品检验实验室设计_ ___
专业年级:__ 食品质量与安全2009级_ _
计划学时:_________ _1.5周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 傅海庆 _________
项目名称:柠檬味碳酸饮料品管实验室设计
学生姓名:__ 刘秀莹___ __
学号:______ 092233001_ _ _____
成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总体设计 (4)
1 产品介绍 (4)
2 实验室性质 (4)
3 建设规模 (4)
4 实验室面积 (4)
5 实验项目 (4)
5.1感官检查 (4)
5.2理化试验 (4)
5.3微生物实验 (4)
6 试验台、橱柜 (5)
7 水龙头、清洗池 (5)
8 电器和照明(见线路图) (5)
9 空调(见仪器设备清单) (5)
10 仪器设备(详见清单) (5)
11 电容量 (5)
12 试剂(详见试剂药品清单) (5)
13 实验室管理制度 (5)
13.1 实验室选址、规模及室内设施摆放要求 (5)
13.2 感官实验室一般要求 (6)
13.3 理化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6)
13.4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7)
13.5 仪器的管理 (7)
13.6 化学药品的储存及管理 (7)
13.7 危险品的安全储存要求 (8)
13.8 中毒症状与救治方法 (8)
13.9 灭火方法 (9)
14 实验过程的相关要求 (9)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9)
三实验药品清单 (11)
四、总体平面布置图及水管线路、水龙头位置图(见课后插图)
五、橱柜、实验台正面、侧面示意图(见课后插图)
六、照明灯、电话、网络、电插座位置图(见课后插图)
一、总体设计
1、产品介绍
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柠檬味碳酸饮料作为碳酸饮料的一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保证进入市场的柠檬味碳酸饮料能够符合各项指标,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查是必要的,品管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
2、实验室性质
该实验室用于柠檬味碳酸饮料的感官实验、理化实验和微生物实验。
3、建设规模
该实验室属于中型实验室,投资总经费为144912.1元。
4、实验室面积
实验室的总面积约为72.5平方米,总共分隔成四个房间。
其中,做成柠檬味碳酸饮料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面积为20平方米,作为感官检验的实验室面积为11.25平方米,作为理化实验室的面积为30平方米,还有一间11.25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常规仪器室,用来存放备用试剂和玻璃仪器设备等。
5、实验项目(GB 2759.2—2003)
5.1感官检验
5.1.1感官检验的要求:产品应具有主要成分的纯净色泽、滋味,不得有异味、异臭和外来杂物。
碳酸饮料的理化指标包括铅、总砷和铜,应符合表2的规定。
碳酸饮料的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应符合表3 的规定。
水龙头规格为15mm,数量为6个;清洗池的规格为0.5m×0.7m,数量为3个。
8、电器和照明
日光灯:6盏,规格为1170×102×54(mm)紫外灯:1盏
电插座11个。
开关:9个
9、空调、风扇
空调:一台,型号:海尔BCD-186KB 风扇6个
10、设备仪器
本实验室有关设备仪器详见表四,玻璃等仪器详见表五。
11、电容量
根据设计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估算实验室的用电总容量约为10KW。
12、试剂(本实验室所需试剂详见表六。
)
13、实验室管理制度
13.1实验室选址、规模及室内设施摆放要求
产品出厂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体现。
各个实验室即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各自的分工。
按工作性质分,可分为感官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其建筑要求应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
(1)实验室选址和规模
实验室应建设在远离粉尘、噪声、散发异味气体等地点,电源电压应当相对稳定的地点。
以减少异味对实验过程的干扰,保证实验的准确度。
实验室的位置最好距离生产车间、锅炉房、交通要道稍远些。
以减少车间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烟囱和马路上的灰尘的侵袭。
避免机器开动及车辆行驶带来的震动。
房屋结构应能防震、防火、防尘,光线要充足。
实验室房屋应划为样品处理室、化学分析室、天平室、精密仪器室、药品储藏室等几部分。
至少也应建成套间互相隔开。
根据企业规模和产品种类,应建设不同要求的实验室。
但是,最小建筑面积:理化检验室不能小于30平方米;微生物检验室(无菌室)不能小于8平方米。
这样有助于仪器设备的合理摆放,便于操作,便于样品流通和空气流通。
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条件。
室内必须配置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备电器或化学品燃烧灭火使用。
所有电器插坐均应有牢固的地线装置,以防止设备带电,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事故。
有条件的还应在地面铺设绝缘胶板。
其次还应必须有上下水设施、通风橱(在通风橱内进行对发生出有害气体的分析操作)。
(2)实验室的布置
室内的布置应有利于分析人员高效率的工作、保护仪器及保障安全。
动仪器与静仪器分开:精密仪器(如光度计、天平、比色计、酸度计、色谱
仪等)应必须与震动仪器(如震荡器、验粉筛、离心机、搅拌器等)。
常温与热源设备分开:热源仪器(如电热蒸馏水器、恒温干燥箱、高温电阻炉、恒温培养箱、水浴锅、电炉等)必须与其它一切设备分开,不然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造成热蒸汽腐蚀其它设备,影响其使用寿命。
化学分析台与热源设备分开:化学分析台面上应尽量少放易燃和腐蚀性试剂。
使用电炉或酒精灯加热时应坚持有人看管和监视。
化学分析台的摆放应远离热源设备。
(3)实验室通风系统
在样品处理和分析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有毒、有腐蚀性或易爆的气体,这些气体必须及时排出室外。
13.2感官实验室一般要求
进行食品的感官检验时,不得使用烧杯或量杯品尝。
必须使用餐具品尝。
以免造成间接中毒或人身造成健康损害。
13.3理化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1)实验室每一位检验分析工作者都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到工作应有计划,作好必须的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防止污染源的带入。
非本实验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工作区域,工作区域的入口处应有不准随意进入的明显标示,联系工作或参观应经批准并由专人陪同。
实验室内不得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以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要养成精密细致的观察、操作和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
工作前要打扫实验室卫生。
工作前、后洗手,以避免造成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引进实验误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沾染人体,感染或传染疾患。
化学分析和前处理实验涉及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柜中操作。
应关注分析仪器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及时排出或收集。
应严格控制实验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量,剧毒试剂必须存放在保险柜内,统一管理,登记领用。
使用有毒有害或腐蚀性试剂和标准品时,应戴防护手套或防护面具。
高压气瓶须固定放置, 使用时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或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在使用带有辐射源的仪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定进行。
(3)实验仪器应放置整齐,实验台面及地面应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不得向地上甩水,实验告一段落应及时进行整理。
火柴头、碎滤纸等物应放在专设的废物箱内,不得随地乱扔或倒入下水道,对可造成环境污染的废品、废液(包括有毒、有害、易燃)等物品应专门的收集和处理。
工作区域应设安全卫生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内的环境条件控制、监测和记录及安全与卫生。
(4)工作人员应学会各种安全装置和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使用,应定期检查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有效性。
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倒入分类的废物桶或废液瓶内,危害性废弃物不能随意带出实验区域或丢弃。
所有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无法在实验室妥善处理的剧毒品、废液、固体废弃物应交环保部门专业单位统一处理,做好处置记录。
(5)实验记录应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要求:真实、及时、齐全、清楚、整洁、规格化。
应该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如有记错应将原字划掉,在旁边重写清楚,不得涂改,刀刮、补贴。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单应根据本单位规定保留一
定时间,以备查考。
13.4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实验室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接触各种微生物、试样及检验过程中的物品,这些物质中有些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些还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同时,各种仪器、电器、机械等设备,在使用中也可能存在危险性。
因此,作为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实验室安全守则。
(1)实验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2)微生物室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3)凡接触微生物的实验,工作人员应小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后必须用酒精消毒手和台面,有条件的必须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操作;。
(4)在无菌室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使用前必须经紫外线照射或其他方法消毒,才可使用,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免污染;
(5)不使用无标签(或标志)容器盛放的试剂、试样;
(6)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所用的培养物、被污染的玻璃器皿及阳性的检验标本,都必须用消毒水泡过夜或煮沸或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处理后再清洗;
(7)在实验室中使用手提高压灭菌锅时,必须熟悉操作过程,操作时不得离开,时刻注意压力表,不得超过额定范围,以免发生危险;
(8)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器设备,不准擅自拆修电器。
(9)实验完毕,实验人员必须洗手及消毒后方可进食,并不准把食物、食具带进实验室。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10)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
实验人员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
(11)实验结束,人员离室前要检查水、电、燃气和门窗,确保安全。
13.5仪器的管理
(1)精密仪器应按其性质、灵敏度要求以及精密程度,固定房间及位置。
精密仪器室与化学处理室隔开,以防腐蚀性气体及水汽对仪器的腐蚀;烘箱、高温炉应放置在不燃的水泥台或坚固的铁架上;天平及其它精密仪器应放在防震、防晒、防潮、防腐蚀的房间内,并罩上棉布制的仪器罩。
小件仪器用完应收藏在仪器柜中。
(2)对精密仪器应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装箱单、安装调试验收记录、检修记录等。
精密仪器必须由专人操作,并上岗操作,每使用一次要进行登记签名。
对某种仪器没有使用过的人员,应进行培训后才能操作。
(3)精密仪器的购置、拆箱、验收、安装、调试都应由专人负责,未经批准不得任意拆卸。
(4)玻璃仪器应建立领用、破损登记制度。
所用的容量仪器应进行校准。
13.6化学药品的储存及管理
(1)较大量的化学药品应放在药品储藏室中。
储藏室应是朝北的房间,以避免阳光照射,室温过高致使试剂变质。
内应干燥通风,严禁明火。
(2)化学药品必须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品不得混放;化学药品要存放在专用橱(柜)内,有存放专用橱(柜)的储藏室;有阴凉、通风、防潮、避光等条件;有防火防盗安全设施。
(3)存放药品要专人管理、领用,存放要建帐,所有药品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对字迹不清的标签要及时更换,对过期失效和没有标签的药品不准使用,并要进行妥善处理。
(4)试验药剂容器都要有标签,对分装的药品在容器标签上要注明名称、规格、浓度;无标签药品,不能擅自乱扔、乱倒,必须经化学处理后方可处置;实验室中摆放的药品如长期不用,应放到药品储藏室,统一管理。
(5)化学药品盛装容器应封闭,防止漏气、潮解;见光容易起变化的化学药品应装在深色的玻璃容器或避光的容器里,对化学药品包装和药品质量要定期检查。
(6)要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化学药品储藏室(橱)周围及内部严禁火源,实验室的火源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有火源时,不能离人。
(7)储存的易燃易爆物品应避光、防火和防电等,实验室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要确定合理的储存量,不许过量且包装容器应密封性好;遇水能分解或燃烧、爆炸的药品,钾、钠、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发烟硫酸、硫磺等不准与水接触,不准放置于潮湿的地方储存。
(8)要经常检查危险物品,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自爆事故;对剧毒物品的容器、变质料、废渣及废水等应予妥善处理。
(9)管理人员要建立化学药品(化学药品)各类帐册,药品购进后,及时验收、记帐,使用后及时消帐,掌握药品的消耗和库存数量;不外借(给)药品,特殊需要借(给)药品时,必须经领导批准签字。
13.7危险品的安全储存要求
(1)危险品储藏室应干燥、朝北、通风良好。
门窗应坚固、门应朝外开。
并应设在四周不靠建筑物的地方。
易燃液体储藏室温度一般不许超过28℃,爆炸品储温不超过30℃。
(2)危险品应分类隔离储存.量较大的应隔开房间,量小的也应设立铁板柜或水泥柜以分开储存。
对腐蚀性物品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作架子。
对爆炸性物品可将瓶子存于铺干燥黄沙的柜中。
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及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品应分开存放,绝不能混存。
(3)危险物品的采购和提运按公安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剧毒、放射性物体及其它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由双人双锁专人管理;存放剧毒物品的药品柜应坚固、保险,要健全严格的领取使用登记;
13.8灭火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要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及时采取灭火措施。
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并关闭燃气阀门,用湿抹布或石棉覆盖熄火。
若火势较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
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国际上统一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是指木材、纸张和棉花等物质的着火,最经济的灭火剂是水,另外可用酸碱式和泡沫式灭火剂。
B类火灾是指可燃性液体着火,如石油化工产品,食用油脂等。
扑灭此类火灾可用泡沫式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C类火灾是指可燃性气体着火,如城市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扑灭这类火灾可用“121l”灭火机和干粉灭火机。
D类火灾是指可燃性金属着火,如钾、钠、钙、镁等。
扑灭D类火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用于砂覆盖。
13.9中毒症状与救治方法
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体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人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通常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
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Ⅰ至Ⅳ级。
应了解毒物的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一旦发生中毒时要争分夺秒、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力求在毒物被吸收前实现抢救。
并及时到医院救治。
14实验过程相关要求
14.1实验报告
应根据产品检验的项目拟订设计实验报告,报告应标明:
(1)产品名称、等级、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验结果、抽样数量、抽样基数、产品批号或班次、检验人姓名等。
(2)原始记录应清晰、全面,每次检验应做两次试验,误差必须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否则既是操作或环境出现了失误。
(3)应建立检验过程记录。
化验员除按时出具检验报告以外,还应建立台帐,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14.2设备检定管理制度
应建立计量器具检定台帐,对需要强制检定的检验设备必须保证到期检定。
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确和有效。
另外,对所有设备进行登记管理,维修设备应有记录,淘汰的设备应有登记。
二、设备清单
三、药品清单
四、总体平面布置图(见课后插图)及水管线路、水龙头位置图
五、橱柜、实验台正面、侧面示意图
六、照明灯、电话、网络、电插座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