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0T02:05:13.28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覃福宁李文华陈苗玉以敏[导读]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意义。
覃福宁,李文华,陈苗玉,以敏*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病理科,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女性5130例,均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定量分析。
如果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异常(异倍体细胞数≥3)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TBS判读为LSIL及以上),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分析检查结果,对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比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
结果: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宫颈癌16例,CINⅢ22例,CINⅡ25例,CINⅠ48例,正常或宫颈炎181例。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TBS 正常或炎症19例,ASCUS 124例,LSIL 62例,ASC-H 46例,HSIL 41例,阳性率51.03%(149/29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细胞未见7例,<3个16例,3~9个146例,≥10个123例,阳性率92.1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
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和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3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DNA 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3~9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LSIL(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常规细胞学检查LSIL(P<0.05);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10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HSIL(P<0.05)。
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价值高。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溜变;癌变;DNA倍体定量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引言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位居第二位[1]。
要想对宫颈癌进行有效防治,关键是要早期筛查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这就需要妇产科医师将简便安全、可靠实用的检测方法寻找出来[2]。
目前,细胞DNA定量分析已经成为国外常规检查方法[3]。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女性513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女性5130例,年龄19~70岁,平均(40.23±6.25)岁。
384例阳性建议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其中292例随访到病理活检结果。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处理
阴道窥器将宫颈暴露出来,直视下手持供应刷柄,经子宫颈外口向子宫颈管中插入刷头中央区较长刷丝8 mm左右,周边区刷丝顶部在子宫颈黏膜面抵触,以较慢的速度顺时针旋转3~5圈,停留8 s,将宫颈刷取出,用戴手套的手或镊子将刷头拔脱,在样本收集管的保存液中垂直浸泡刷尖,将管盖旋紧,以轻柔的动作摇晃,将受试者姓名、样本号标记好后送检。
1.2.2 液基薄层制片和染色
化学与物理处理装有刷头与固定液的标本收集管,每例将2张薄层细胞学片制作出来,其中一张Feulgen DNA染色,另一张巴氏染色,分别进行DNA定量测定、液基细胞学检查。
1.2.3 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
采用TBS分级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判读标准:(1)正常或炎症;(2)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鳞状细胞癌(SCC);(5)非典型腺细胞(AGC)和腺癌。
其中L SIL及以上的病例需要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1.2.4 DNA倍体定量分析
细胞DNA定量分析Feulgen染色片用厦门麦克奥迪医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胞 DNA定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处理。
从健康宫颈上正确取材的标本主要包括表层、中层鳞状上皮细胞和宫颈腺细胞以及移行区的化生细胞,这些都应是二倍体细胞,由于细胞周期的原因,理论上正常细胞的DNA指数( DI)应该在 1- 2之间,考虑到测量存在一定误差,把 DI = 2. 5 作为病变细胞的界限,即 DI>2.5的细胞是病变细胞。
经图像分析系统对标本切片中至少6000个的细胞核进行扫描后,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处理: ①阴性: 未见DI≥2.5的异倍体细胞,增生细胞占检测细胞总数<5% ,建议定期筛查。
②可疑: 出现 1-2个DI≥2.5 的异倍体细胞或增生细胞占检测细胞总数的5% -10%,建议 4 -6 个月复查。
③阳性:出现≥3个DI≥2.5的异倍体细胞或增生细胞占检测细胞总数>10% 或异倍体细胞峰者,建议临床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对于一些根据图像难以确定的 DI≥2.5的异倍体细胞核需在显微镜下复核。
1.2.5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如果DNA定量分析结果异常(异倍体细胞数≥3)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TBS判读为LSIL及以上),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取组织活检宫颈可疑部位,病理诊断报告为SCC、CINⅢ或CIS、CINⅡ、CINⅠ、宫颈炎或正常[6]。
1.3 观察指标
①检查结果;②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③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④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查结果分析
5130例妇女中,液基细胞学检查HSIL 48例,LSIL 74例,ASCUS 176例, ASC-H 66例,正常或良性4766例;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可见的异倍体细胞中,≥10个细胞181例,3~9个>206例,1~2个>587例,未见倍体异常细胞4152例;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宫颈癌16例,CINⅢ22例,CINⅡ25例,CINⅠ48例,宫颈炎或正常181例。
2.2 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TBS正常或炎19例,ASCUS 124例,ASC-H 46例,LSIL 62例,HSIL 41例;TBS阳性率为51.03%,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
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7-8],有异倍体细胞的ASCUS、LSIL患者2个月后向CINⅢ及宫颈癌发展、3年后向宫颈癌发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100%,无异倍体细胞的ASCUS、LSIL患者诊断为CINⅡ的阴性预测值为95%。
本研究结果表明,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宫颈癌16例,CINⅢ22例,CINⅡ25例,CINⅠ48例,宫颈炎或正常181例。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TBS正常或炎症19例,ASCUS 124例,LSIL 62例,ASC-H46例,HSIL 41例;TBS阳性率为51.1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细胞未见7例,<3个16例,3~9个146例,≥10个123例;DNA阳性率为92.1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
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和DNA异倍体分析DNA倍体数<3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DNA异倍体分析DNA倍体数3~9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阴性预测值低于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DNA异倍体分析DNA倍体数≥10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HSIL,说明细胞DNA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一方面能够将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大量DNA异倍体识别出来,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少量DNA异倍体细胞识别出来,从而将重要依据提供给临床。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将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有效提升[9-10]。
综上所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1]陈威,谭敏华,周泳健,等.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的意义[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21,26(4):355-362.
[2]卢葵,徐艳超,姚俊霞.DNA倍体定量分析、TCT及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中的应用评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4):299-301,306.
[3]田澄,王志强,金玉兰.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用于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21,56(3):281-284.
[4]谢荣名,古琼芳.DNA定量分析技术行宫颈癌筛查的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2):91-93.
[5]杨雯迪,李亚军,张立静.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在阴道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1,8(1):52-56.
[6]夏日瓦娜·阿巴斯,张庆悦,杨秀玮,等.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高危型HPV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21):2344-2347.
[7]王冬,易祥华,龚晨威,等.DNA倍体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3):305-308,314.
[8]张晓童,姚宗花,刘钰,等.高危型HPV分型检测、HPV E6/E7mRNA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在宫颈HSIL+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2,45(3):182-185.
[9]王勇伟,陈剑,阙晓华.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对提高宫颈癌筛查准确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9):101-104.
[10]刘思含,朱艳.HPV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筛查中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3(3):45-48. 通讯作者: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