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育人的呼吸教案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安全教育人的呼吸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单元“人体奥秘”
中的第12课“人的呼吸”。
具体内容包括: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
吸过程、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过程,知道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2. 学会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难点:如何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呼吸道疾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人体呼吸系统挂图、PPT、视频、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呼吸的吗?呼吸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2. 讲解:使用PPT、视频和模型,详细讲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呼吸过程,教师进行
点评和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呼吸道疾病,结合实
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绘制人体呼吸系统图,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
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呼吸过程
3. 呼吸的重要性
4. 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人体呼吸过程,并说明
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答案:人体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
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升高,气体从肺内排出。
保护呼
吸系统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等。
2.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调查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咳嗽、肺炎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患者,增强体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
人体呼吸系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
需加强引导,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空气质量,了解空气
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开展户外活动,锻炼
幼儿的呼吸系统,增强身体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详细补充:在讲解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呼吸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并通过模型展示、PPT动画等形式,形象地呈现呼吸过程。
同时,强调呼吸对人体的作用,如为身体提供
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呼吸道疾病。
详细补充:在讲解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时,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如雾霾天气、吸烟危害等,让幼儿了解呼吸道疾病的成因,并教授预
防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详细补充:通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挂图、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
创设生动、直观的实践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幼儿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详细补充:在讲解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随后,通过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绘制人体
呼吸系统图,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板书设计
详细补充: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呼吸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方法
等内容展示出来,方便幼儿记忆。
五、作业设计
详细补充: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幼儿在完成作业
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作业题目要注
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课后反思方面,教师应关注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幼
儿参与度等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在拓展延伸方面,结合
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空气质量,了解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开展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呼吸系统,增强身体素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以便幼儿听懂。
2. 语调要富有变化,充满激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适时运用停顿、强调等技巧,突出重点内容。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迅速吸引幼儿兴趣。
2. 讲解环节控制在1520分钟,确保内容充实且易于消化。
3. 实践环节15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
2. 提问方式多样化,如开放式、封闭式等,激发幼儿表达欲望。
3. 鼓励幼儿互相提问,培养合作精神。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资源,如挂图、视频等,创设直观的情景。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3. 提问式导入,引发幼儿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充实性
本次课程内容较为充实,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确保幼儿能够消化吸收。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本次课程采用了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但需注意根
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本次课程在导入、提问等环节,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五、拓展延伸的针对性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相关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