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XX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游三峡__小数除法信息窗2小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补充习题版六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游三峡——小数除法(信息窗2 小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
1. 比较大小。
0.25÷
÷
0.12×
÷5 ×÷1 2.填空。
156÷12=13
1.56÷0.12=( ) 15.6÷1.2=( ) 0.156÷( )=13 1.56÷1.2=( ) 15.6÷0.12=( )
3.妈妈购买萝卜、番茄每千克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 妈妈买了多少萝卜? 买了多少番茄?
参考答案:
1. 0.25÷0.5 >0.25 48.4÷2.4 <48.4
0.12×3.5 <3.5 4.24 >4.24÷5 62.8<62.8×3.2 7.36 =7.36÷1 2. 156÷12=13
1.56÷0.12=( 13 ) 15.6÷1.2=(13) 0.156÷(0.012)=13 1.56÷1.2=( 1.3) 15.6÷0.12=(130)
3. 3÷1.2=2.5(千克) 1.1÷0.55=2(千克)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说明:
1.合作交流——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照活动要求,通过看一看、剪一剪、写一写,并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他们实践,倾听他们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然后,通过讲解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使计算优化。
2.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
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在展示、交流算法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多种思维,让学生分享了彼此的想法与经验,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学习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剪刀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课件出示:
(1)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
cm。
(2)棱长总和是()cm。
(3)每个面的面积是()cm2。
2.引入新课:现在想用彩纸重新
包装一下这个正方体的纸盒,但不知
道至少要裁多大的纸。
你们能想想办
1.认真看图,分析题意后独立
完成,集体交流。
2.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得
出结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求
这个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两个长5dm、宽3dm、高
2d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有下面三种拼法。
拼成的大长方体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类: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做,被除数的小数点与商的小数点对齐 第二类: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方法:利用高不变的规律,把除数化成整数,再按第一类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这一单元要加强除法计算的训练,每天做10道笔算除法题。
特别要加强商要添0
的除法题,如4872÷24的答案是103,学生容易忘记添0变成13。
3.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并不难,只要学生记住要比保留位数多除一位就行。
4.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变大,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变小.
这一规律必须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熟练掌握
5.商的变化规律也很重要: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的变化正好相反,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6. 小数的分类: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分成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7.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做计算题,再用循环小数表示答案,学生很容易做错
如:22÷7的答案应该是3.142857是142857循环,而学生容易表示成1428571循
环
8.这一单元还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时候用退一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 进一法(用车装东西,地砖铺地等) 退一法(用钱买东西,分东西等)
9.学习小数除法后,学生经常弄不清楚是哪一个除以除一个 如:10元钱买了8颗糖
10÷8 表示每颗糖要多少元?
8÷10 表示一元钱能买几颗糖?(让学生进行区分)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这一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陌生,因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一点不敢懈怠。
首先通读了一遍这节教材,再对着教材把教参认认真真读了一遍,随后,还好好分析这单元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比较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性,以及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原来都是“0”惹的祸。
仔细思考这些由0引起的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
二是
无限小数 小数
有限小数
不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但是强调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而且对算理的理解只在第一节课做得较好,在后面的若干节课中都把它弱化了,造成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课改之初时课外的补充练习几乎为0,造成了现在被“0”烦。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我想,这才真正诠释好了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角色内涵。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单元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我把情境贯穿整节课。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的知识点:第一个是除到个位还有余数;第二个是整数部分不够除。
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的情境,因而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高涨,并探究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活动一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这活动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在活动二里,我改变了处理方式,先让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汇报时只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基础。
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给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先将除数变成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