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全血模式下的CR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全⾎模式下的CRP
⼤家都知道什么是CRP(C-反应蛋⽩,急性时相反应蛋⽩的⼀种),也知道什么是超敏CRP和全程CRP(如果不知道,⾃⼰百度,这不是本⽂的重点)
CRP的结果是建⽴在⾎清/⾎浆模式下的指标,因为包括红细胞、⽩细胞、⾎⼩板在内的⾎细胞都不含有CRP的。
理想的CRP是建⽴在⾎清/⾎浆模式下进⾏测量
但是,CRP作为炎症指标,很多时候会和⾎常规进⾏捆绑测量
既然是捆绑测量,是不是样本也可以捆绑测量:也就是,只⽤⾎常规的样本出具⾎常规+CRP的结果呢?
现在很多⼚家推出了⼀体的仪器,利⽤⼀份标本同时出具⾎常规结果和CRP结果,如很多⾎常规⼚家,这样做的⽬的很简单:减少新⽣⼉或者⼉童的采⾎量,最⼤限度减少病⼈的痛苦和克服采⾎困难(毕竟⼩孩是很不听话的)
但是这种模式下的CRP结果是不是很准确呢?
查看某⼚家仪器说明书关于 CRP检测原理部分,内容如下:
全⾎样本⾎清中C-反应蛋⽩浓度(CRP)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单位为mg/L。
CRP=CRP’/(100-BCV)*100
CRP 为修正后的CRP 浓度;
CRP’为修正前的CRP 浓度;
BCV 为细胞压积(指⽩细胞、红细胞及⾎⼩板体积之和占全⾎的⽐例)。
这种测量⽅式是考虑到了⾎细胞占全⾎的⽐例(BCV),校正了重度贫⾎和真红和⾎⼩板异常增⾼的病⼈和⽩⾎病病⼈因为⾎细胞数量的增加对全⾎中⾎清的含量百分⽐的改变,对仪器测
量得到的结果进⾏⾃动校正使结果更加接近真值
这种测量模式是⼚家的⼀种创新,据说这个⼚家已经申请了专利,别⼈是不能抄袭/使⽤/套⽤的
问题1:
如果是别的⼚家不去考虑⾎细胞压积的影响,默认⽤⼀个固定的BCV去校正结果,这样我们在全⾎模式下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问题2:
我⽤市⾯上普通的⾎糖仪同时测量末梢⾎糖和静脉⾎糖,末梢⾎糖结果和静脉⾎糖结果不相符,是不是要考虑到真红或者重度贫⾎的原因?
问题3:
各种POCT仪器⼤肆流⾏,我们考虑过结果准或者不准的原因吗?仅仅是因为他是POCT仪器,结果就可以肆意忽⾼忽低吗?
⽐如POCT的凝⾎机器,在全⾎模式下测量病⼈的PT(凝⾎酶原时间),仪器测量的信号的⾎浆的凝⾎酶原的时间,并不是全⾎中⾎细胞的凝⾎酶原时间,但是在全⾎和⾎浆的转换过程中,是需要BCV的参与的,最起码需要考虑到单单红细胞量HCT(红细胞压积)的影响,HCT极⾼或者极低的病⼈的结果会和检验科结果相差很多
问题4:
除了CRP,凝⾎项⽬以外,其他项⽬受不受影响?
理论上,所有基于⾎清/⾎浆的结果在全⾎模式下测量,结果都是会受到影响的,包括⾎⽓分析的NA K CL GLU 等,但是由于很多⾎⽓仪器都带有红细胞压积传感器,仪器是否会⾃动纠正HCT带来的影响,这个需要咨询仪器⼚家
问题5:
全⾎CRP在进⾏BCV纠正后,结果⼀定是准确的吗?
不是:
(以下内容说明书查询不到,谨代表⾃⼰的观点,欢迎⼤家批评指正)
我们都能接受,CRP这种项⽬定标的时候并不是线性定标:也就是⽣成物吸光度的变化和被测物的浓度并不是成正⽐,⼆者之间并不能⽤线性⽅程进⾏表⽰,可以⽤其他数学函数进⾏近似拟合,如拟合函数。
这是CRP反应度和浓度的曲线。
上⽂中提到的 CRP’ 就是图中纵坐标查到的浓度值。
⽽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是反应度,仪器根据反应度在校准曲线上查到CRP’是多少,进⽽转换成CRP
设想,仪器加⼊3单位的⾎清和加⼊9单位的⾎清(不考虑底物耗尽,不考虑带现象),最终的反应度正好是3倍关系,⽽横坐标(反应度)的3倍关系在纵坐标上(浓度值)并不是简单的3倍关系
这样简单叙述⼀遍,能够回答上⾯的问题了吗?图中的校准曲线是建⽴在标准⾎清量的模式下的,如果⾎清量不是标准的⾎清量,虽然实际⾎清量和标准⾎清量有⼀个简单的倍数关系,但是最终测得的结果,是不成简单的倍数关系的。
也就是,横坐标成倍数关系,纵坐标肯定不是倍数关系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全⾎模式下的CRP的结果和⾎清模式的CRP的结果不是简单的通过BCV 进⾏换算就能够得到的。
但是⼚家能够想到CRP结果需要根据⾎细胞压积进⾏换算的就很少了,以⾄于再想到拟合曲线的反应度和浓度值并不是成线性关系的⼚家更少了
后记:
写出这样的⽂章,能够读懂的⼈会很少,恐怕转载量会很少;
这样的⽂章写出来,打压了很多⼚家,毕竟他们做的不是很少;
如果检验科的⼈会反向编译仪器软件的源代码,他们的猫腻更加清晰;
你读不懂不要紧,因为这⾥⾯涉及到的结果的差异到底有没有临床意义我是没有进⾏验证的,或许上⾯的话都是废话,因为临床意义不明显,毕竟检验是服务临床的;但是若⼲年后有别的专家提出了近似的观点,别忘了最早提出来的是我
最后,禁⽌任何公众号转载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