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09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
清单二压缩语段常见题型
1.新闻类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
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

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拟写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
记者日前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应墨西哥国防部邀请,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选派36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今日从上海启程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据了解,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军队都将派出相同规模的方队参加阅兵活动。

这是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参
加活动,旨在体现我军对中墨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军参与国际多边友好交流活动的积极姿态,展示我军与各国军队增进了解,推动互信,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望。

(2)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

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

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

“拟写新闻标题”比“拟写
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语段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

标题往往不需要
时间,只要求有人物、事件即可。

例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昨日,负责曹操墓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就大家关心的曹操谥号问题、出土石碑刻铭真伪等问题一一进行澄清与答复。

有专家认为,墓穴没有发现墓志铭非常遗憾,也缺乏有力证据。

孙新民则表示,该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

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志铭葬俗才逐步定型。

目前,最早的墓志铭发现在公元464年,距曹操死亡的时间有240余年。

例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补写出导语。

(不超过30字)
新华社北京4日电针对连日来在部分城市个贷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浮的现象,有专家指出。

有消息显示,中行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500亿元,位列四大国有银行之首。

中行此前也表示,今年1月前20天信贷投放较多。

为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保持贷款的可持续性,需要尽量做到按月按季均
衡投放,需要更加注重信贷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在此背景下,个贷收紧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银行对贷款规模的
控制和对投放节奏的把握。

有银行业人士分析,房贷利率的调整与政策层“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的要求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相关专家认为,银行调整房贷利率优惠政策,除了达到控制房贷业务风险的主要目的外,更是配合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

解析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有银行个贷业务收紧、控制房贷风险和把握投放节奏,其中银行个贷业务收紧已在导语中出现,只需要整理后半部分内容即可。

答案银行的上述做法,与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切相关。

2.概括信息类
这是压缩语段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

从设题角度看,大体可分为三类:
(1)记叙类。

这类题目,故事性较强,以报道、叙述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材料,要求根据其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

(可参照前面“新闻类”解说)
(2)议论类。

这类题目主要以讨论问题、陈述观点、揭示本质等为内容。

概括时需把握语段的中心,明确语段的主旨及观点,然后进行概括。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炼出文段的论点。

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

传统媒介会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可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雅致的文风永远不会过时,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贵。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像一个宿命的魔咒,技术的进步正一步步剥夺记者所有外在的“神秘”和优势。

但正如不是每
个戴上听诊器的人都是医生一样,有了拍照手机、便携DV,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功地报道新闻。

记者意
味着长期专业的训练,意味着对新闻价值的把握,意味着对平衡与公平的追求。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
者,但不是每个人都足以配得上“新闻记者”的称号。

解析解答时,应抓住以下两点:①明晰语段结构,将语段中各个层面句子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特别要注意分清起始句、中心句、支撑句、结论句等句间的关系;②要深入体察语境,将文章思路梳理清晰。

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但不是每个人都足以配得上“新闻记者”的称号。

(3)说明类。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对介绍或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试题材料多为说明性或描述性语段。

例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
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
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

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
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

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析先找出中心词,本段主要讲的是“激光造雨”。

然后把文段分解。

全文共五句话,第一句讲概念。

第二句和第三句讲原理,以第二句为主,第三句是解释。

第四句讲与其他降雨方式进行比较。

最后一句指出
其现状。

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3.提取关键词类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词语。

这类题主要
考查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例根据下面一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作者在《审美化生存建构》一书中,提出我国图书出版应尽快实现由传统封闭型、雷同型、生产型向外
向型、创新型、经营型形态转变的观点,并倡导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我国出版业的研究中,试图通过对我国的出版业成为一种产业、出版物成为一种商品的考察来描绘一个中国式的法则。

解析做此题一定要抓住语段关键句,理清句间关系,分层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然后提取关键词。

答案出版形态转变考察法则
4.下定义类
下定义,是指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要注意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表述时用“被定义者=种差+邻近的属”的句式。

例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

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


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

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

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

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

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5.意义归纳类
这类题型主要是给出一个语段,要求写出对语段的理解、感悟、态度、认识等。

一般分两类。

(1)寓言故事(概括寓意)。

此类题借助寓言故事,对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或人的某种做法进行批判或歌颂,以达到警示人、启迪人的目的。

作答此类题必须准确把握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的思路,源于文本,准确概括。

例为下面一则故事补写出结论。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

”一只知更鸟对一只野鸽说。

野鸽回答:“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

”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

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

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折断了。

”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
解析这段寓言故事中知更鸟的语言是重点,它的话包含三个方面,即微不足道、积累、成功。

把握住
这三个方面,便可准确把握故事寓意。

答案一点一滴的积累,虽然暂时看不到切实的成效,但只要坚持不懈,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成果出现。

(2)生活故事(总结内涵)。

主要是生活题材中的典型故事,让考生去理解、领悟其深刻内涵。

它不同于前面
的“概括信息类”,这类题不是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而是总结自己的认识。

因此,准确理解文段意义是做题的基础。

例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的寓意。

(不超过20字)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500座房屋。

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发现,大火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黑的废墟,他们曾经拥有的财产全化为乌有。

但一个男人和他的女儿却发现,在自家的那片废墟上,竟然还留下了一个纤小的瓷器兔子。

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一个小物品,竟能完好无损地从这场凶猛的大火中幸存下来。

此后,有不少受灾的家庭也陆续发现了饱受大火考验而留存下
来的陶器和瓷器。

灾难后的一个星期天,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
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无影无踪了,而唯独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未等学生们作答,教授便自己回答了:“因为它在诞生的时候,就曾经历了火的考验。


解析这个故事讲述了灾难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小瓷器”“小花瓶”是故事的“主角”,要联系它们的经历去把握故事内容。

答案只有经受挫折(困苦)的考验,人才会更加坚强。

(或:人生的磨难,其实是你的幸运。

)(意思对即
可)
6.人物总结类
这类题目不太多见,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一个人物多方面的材料,要求考生对人物的某个方面进行归纳总
结或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态度。

这类题要从庞杂的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某校拟制作安徽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陶行知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字)。

①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后留学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1946年去世。

②提倡并致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

③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

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

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

④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

毛泽
东说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解析题目提供了陶行知的四则材料,对陶行知介绍得比较全面。

要将这些材料压缩到70字以内,就要遵循“留主去次,要言不烦”的原则。

为名人写人物简介,生卒年代、籍贯、事业、思想主张、贡献和著作
等,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要善于借助“等”字来压缩具有并列关系的内容。

写人物评价,首先要选准“点”,选自己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方面来评;其次要切中肯綮,评论语要准确、得体,不拖泥带水;最后要按题目要求控制好字数。

答案人物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

人民教育家。

毕生致力平民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等。

创办晓庄学校等。

著有《陶行知全集》等。

人物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陶行知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