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5(考试版) Word版缺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考冲刺卷(5)(江苏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

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
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

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
A.自欺欺人因为心烦意乱B.欲盖弥彰因为心烦意乱
C.欲盖弥彰如果魂不守舍D.自欺欺人如果魂不守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听说博士生导师曾敏教授要开讲《中国酒文化》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上课时间,学
校报告厅就挤满了很多学生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B.今年的产品发布会上,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
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
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刘怡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
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

窗花的张
①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
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②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③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
④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⑤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⑥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A.⑤③④②⑥① B.①⑤③④⑥② C.①⑤④③②⑥ D.⑤④③①②⑥
5.对下面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

D.“怎样发财……?”揭示了人物心理,进一步增强了漫画的讽刺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谢曾子开书①
秦观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

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

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

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

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

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②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

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

”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

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
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

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

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

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入矣。

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惟阁下裁之。

【注】①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

②骫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属.也属:聚集
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翳:遮蔽物,蔽障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

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致使事情没办好。

这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

8.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

(2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3分)
(2)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

(4分)
(3)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简要分析“香径无人兰叶红”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2)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分)
(3)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⑵,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⑶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⑷,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⑸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

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

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

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

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

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

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

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

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
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

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

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

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

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

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

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

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

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

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

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

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

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

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

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

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

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

”(有删改)
12.“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3.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14.“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

”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15.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鲁枢元
①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诗人如海子、苇岸,当他们谈起自己追慕与效仿的诗人时,可以说出长长的一排: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荷尔德林、惠特曼、爱默生、纪伯伦、普希
金、叶赛宁、济慈、雪莱、黑塞以及米什莱、赫德逊、列那尔、普里什文等等,却很少提起自己国度的传统诗人。

苇岸曾坦诚地承认:“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一直以来未能进入我的视野”。

海子更是绝情地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


②这里我不想责备年轻诗人的偏激,我只是为我们中华民族诗国疆土的沦丧感到悲哀。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最有希望的诗国传人竟翻越一道道异国语言的障碍“皈依”到大洋彼岸的诗人行列,而对于自己的诗歌传统竟不置一顾!
③以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为例,时至今日,陶渊明的世界影响,主要还在汉文化圈内,至于他在西方国家的流布与影响,却查找不到过多的记载。

20世纪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很不平衡。

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严厉的自我批判已几近干涸,而西方现代文化却如太平洋的海啸一般汹涌而来,几乎淹没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地。

④中西文化的阻滞与隔膜只能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遗憾,就其作为共同的人类文化而言,交融、互补才是必然的,文学更是如此。

即便从陶渊明西方接受史的点滴文献中,也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⑤20世纪2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看到了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梁宗岱翻译的陶渊明的诗篇,在随即给梁宗岱的信中写道:“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

不独由于你的稀有的法文知识,并且由于这些诗歌的单纯动人的美。

它们的声调对于一个法国人是这么熟悉!与我们古代土地上升上来的气味是同样的。

”接下来,法国印象派诗人瓦雷里在为梁宗岱《法译陶诗选》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写道:“试看陶潜如何观察‘自然’,他将自己融进去,参与进去,……有时像情人,有时像多少带点微笑的智者。

”陶渊明就是“中国的拉封丹和维吉尔”。

美国的陶渊明研究虽然起步较晚,陶渊明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却被色彩浓重地写进教科书中,将其描绘成一位“不一般的中国农民”,一位喝酒、吟诗、将理想寄托于世外桃源、陶醉于简单田园生活的诗人。

新近,一位叫马克·艾尔文的美国汉学家更把陶渊明归于“生态保护主义者”的行列。

⑥东方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自然主义哲学与田园式的回归诗学其实不难在西方文化界找到知音。

如果稍微深入地加以探究,我们将会发现,在对待“人与自然”这个元问题上,中国的陶渊明与西方的某些先哲总是操持着共同的语调。

如古希腊时代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

以往国内学界常把伊壁鸠鲁说成一位享受主义者,其实他追求的享乐主要是精神上的平静和谐,这恰与陶渊明是一致的。

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也是顺从自然,主张简朴、清贫的田园生活,“贤人应当喜爱田园生活”,“宁静无扰的灵魂既不扰乱自己也不扰乱别人”。

⑦依我看来,海子,苇岸这些被誉为“麦田诗人”、“大地诗人”的年轻一代文学家,无论如何也应该更钟情于自己民族的自然主义诗人陶渊明吧。

因为在“简化生活”、“蔑视金钱”、“景仰朴素”方面,陶渊明不是更早、更近、更好的榜样吗?然而我们这些20世纪后期的诗国骄子始终没有把视线投注到陶渊明身上。

如今,自然之死的进程在我们的国土正极速蔓延,诗人的声音依然微弱。

海子死了,苇岸死了。

更加不幸的是,那位在一千六百年前去世的陶渊明在今天也已经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年轻一代诗人的心目中死去的。

(节选自《文汇报》)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当代中国诗人“只向西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分)
18.文末画线句应怎样理解?请简要说明。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谈到发展旅游,讲述了他母亲和姐姐的一次旅游经历。

两人慕名自费去广西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平安村旅游。

这是一个偏僻却又令人神往的地方。

村民自古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无论魏晋,不知有汉”,有长寿村之誉。

山村一经出名,游人蜂拥而至。

一些百岁老人,已经很会利用自身优势生钱,每天和游人照相,每次10元。

彭书记的母亲付过10元钱后,和一位百岁老太照了相。

他的姐姐刚要去照,老人转身拒绝,要求再付10元。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

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

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训诂之道大明。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

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邪!
(节选自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1.《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作者是时期的。

(2分)
22.据上文,“若膺之学”深在何处?(15个字以内)(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信条束缚了刘备的手脚,因为义,他迟迟没有夺取刘表及其子刘琦的荆州牧,对待刘璋的益州也久久不用兵。

B.《呐喊》里《头发的故事》由女子学校里女生剪去长辫子而留短发一事引发议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封建思想并没有从人们心底消除的现
实,启发读者:男女真正平等的道路在中国还要走很久。

C.《茶馆》情节环环相扣,衔接巧妙,例如第二幕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涨,引出了王利发夫妻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城门要关了可菜还
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D.《边城》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对边城的乡土性的诗意揭示,也是优美的诗
意烘托。

E.《子夜》里的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统一,决定让裕华丝厂先罢工再冲厂,并商
讨好罢工的一切布置。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
(2)简述葛朗台太太的形象。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

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

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

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

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

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

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

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节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25.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

(5分)
26.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4分)
27.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
为什么?(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