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章
材料工程基础周勇敏第三章习题答案
Q At
= Q =
85
=49.3W/(m2C)
A(tw -t f ) 3.14.014 0.8 (69-20)
【3-35】
【3-1】一根直径 d =50 mm , l =8 m 的钢管,被置于横断面为 0.2×0.2 m 的砖槽道内。若
钢 管 温 度 和 辐 射 率 分 别 为 t1 250 ℃ 、 1 0.79 , 砖 槽 壁 面 温 度 和 辐 射 率 分 别 为 t2 27 ℃、 2 0.93,试计算该钢管的辐射热损失。
=
1
1 0.002
1
60
800 320 50
=2822.7W /m2
q3-q0 100%= 2822.7-2810.3 100%=0.37%
q0
2810.3
【3【-431-1】】在换热器中,一种流体从 250℃被冷却到 150℃,另一种流体从 80℃被加热到
120℃。如果换热器被设计成顺流式、逆流式。试分别求出其对数平均温度差。
q
av
tw1
tw2
=0.103
300-100 0.1
=206(W
/m2
)
【3-【183】-1】 对置于气流中的一表面进行 对流换热试验,测得局部换热系数满足如下准则方程
Nux=0.04Rex0.9 Pr1/3。其中 x 为特性长度,是计算点离开平板前缘的距离。试计算当气流温 度 t∞=27℃、流速 u∞=50 m /s 时离开平板前缘 x=1.2 m 处的对流换热系数。设平壁温度 tw=73℃。
工程材料第三章PPT
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杂质符合“结构相似,尺寸相当” 原则
★实际金属和合金中以非自发形核为主
(2)晶核的长大:(实质就是原子 由液体向固体表面的转移。)
1)平面长大:冷却速度较小,表面向前平行推移长大
2)树枝状长大:冷却速度较大,形成负温度梯度,树枝 状的形状长大。
金属结晶示意图
平面长大的规则形状晶体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 L)
4)两相的重量。
L重量 66.7% 50 33.4kg
重量 33.3% 50 16.7kg
例:求30%Ni合金在1280 时相的相对量
温 度
时间
A 15 30 50
70
B
3.成分偏析
实际生产条件下为非平衡 结晶,因此,先后结晶的部 分成分会不相同。 ① 枝晶偏析(晶内偏析): 先结晶的枝轴与后结晶的枝 轴间成分不同。 ② 区域偏析:由于不平衡冷 却造成宏观区域成分不一致。 例如焊接接头中的中心线偏 析和层状偏析。
4.杠杆定理 不同条件下,相的成分及其相对量可用杠杆定理求得。 1)确定两平衡相的成分 如图(a)所示,水平线与液相 线L的交点 即为相的成分。 2)确定两平衡相的相对量
QL
Qα
方法是:
① 设试验合金总量Q Me为1,液、固相的量分别为QL、Qα , 则 Q Me =QL+Qα =1 ② 设液、固相含Ni浓度分别为α、c,而x(b)为试验合金中的平均 含Ni量(%), 则 QL α +Qα c = Q Me b
QLα +Qα c = Q Me b = (QL+Qα )b = QL b +Qα b Qαc -Qα b = QL b - QL α Qα(c -b )= QL( b – α)
3 燃料与燃烧
87.91 5.49 5.49 0.55 0.55 100Car=Cad(100-Mar,f) 100Car=Cdaf(100-Mar-Aar) 其转化关系见表5-2(改错)
总量
100% 100% 100% 100%
材料工程基础-lvshuzhen
3.1.4 燃料有哪些热工性质?(掌握)
1、基本热工性质——发热量(简称:热值) 2、其它热工性质
3.1.1 燃料是如何分类的?(掌握) 3.1.2 燃料的组成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其基准 内容 有哪些?各种基准之间如何换算?(掌握) 3.1.3 燃料有哪些热工性质?(掌握) 3.1.4 如何选择燃料?(了解)
材料工程基础-lvshuzhen
3.1.燃料的种类和组成
3.1.1 燃料是如何分类的?(掌握) 气体燃料: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 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固体燃料:煤、柴禾等
根据化学反应计算空气量、烟气量、烟气组成 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火焰温度 计算方法:分析计算法、近似计算法、操作计算法
材料工程基础-lvshuzhen
3.2.2.1 设计计算
分析计算法:已知燃料的种类和元素分析成分,通过化学 反应,根据质量守衡进行定量计算。 假定:
–气体的体积均以标准状态计算; –气体均为理想气体; –计算的基准温度为0℃; –计算时固体、液体燃料用收到基(ar),气体燃料用湿基 – 均在完全燃烧条件下计算空气量 ; –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体积百分比为21:79。
(2)实际空气量的计算(掌握)
Va Va0 1.2 5.08 6.09(Nm3 Kg)
例题
材料工程基础-lvshuzhen
(3)理论烟气量V0的计算(掌握)
理论烟气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三章答案(供参考)
3.8 铁具有BCC晶体结构,原子半径为0.124 nm,原子量为55.85g/mol。
计算其密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答:BCC结构,其原子半径与晶胞边长之间的关系为:a = 4R/3= 4⨯0.124/1.732 nm = 0.286 nmV = a3 = (0.286 nm)3 = 0.02334 nm3 = 2.334⨯10-23 cm3BCC结构的晶胞含有2个原子,∴其质量为:m = 2⨯55.85g/(6.023⨯1023) = 1.855⨯10-22 g密度为ρ= 1.855⨯10-22 g/(2.334⨯10-23 m3) =7.95g/cm33.9 计算铱原子的半径,已知Ir具有FCC晶体结构,密度为22.4g/cm3,原子量为192.2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F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F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4,ρ= 4⨯192.2g/(6.023⨯1023⨯a3cm3) = 22.4g/cm3,求得a = 0.3848 nm 由a = 22R求得R = 2a/4 = 1.414⨯0.3848 nm/4 = 0.136 nm 3.10 计算钒原子的半径,已知V 具有BCC晶体结构,密度为5.96g/cm3,原子量为50.9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B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B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ρ= 2⨯50.9g/(6.023⨯1023⨯a3cm3) = 5.96 g/cm3,求得a = 0.305 nm 由a = 4R/3求得R = 3a/4 = 1.732⨯0.305 nm/4 = 0.132 nm3.11 一些假想的金属具有图3.40给出的简单的立方晶体结构。
如果其原子量为70.4 g/mol,原子半径为0.126 nm,计算其密度。
答:根据所给出的晶体结构得知,a = 2R =2⨯0.126 nm = 0.252 nm 一个晶胞含有1个原子,∴密度为:ρ= 1⨯70.4g/(6.023⨯1023⨯0.2523⨯10-21cm3)= 7.304 g/cm33.12 Zr 具有HCP晶体结构,密度为6.51 g/cm3。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四章习题答案
1、何为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冷变形:温度低于回复温度,变形过程只有加工硬化无回复和再结晶。
热变形: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被再结晶抵消,变形后具有再结晶等轴晶粒组织,而无加工硬化痕迹。
温变形:金属材料在高于回复温度但低于再结晶开始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塑性变形过程。
2、简述金属的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
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
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1)内在因素(a)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的金属其可锻性不同;(b)合金组织:金属内部组织结构不同,其可锻性差别很大。
(2)外在因素(a)变形温度:系指金属从开始锻造到锻造终止的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过热、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
温度过低:变形抗力↑-难锻,开裂(b)变形速度:变形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c)应力状态:金属在经受不同方法进行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性质(压应力或拉应力)不同。
3、自由锻和模锻的定义及其特点是什么?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1、自由锻锻件的精度不高,形状简单,其形状和尺寸一般通过操作者使用通用工具来保证,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对于大型机特大型锻件的制造,自由锻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3、自由锻对锻工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条件差,生产效率低。
模锻是指在专用模锻设备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模锻具有如下特点:(1)生产效率高。
劳动强度低。
(2)锻件成形靠模膛控制,可锻出形状复杂、尺寸准确,更接近于成品的锻件,且锻造流线比较完整,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3)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节约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
(4)操作简便,质量易于控制,生产过程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五、六章的答案
材料的性能改善
1
合金化
通过混合不同金属,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硬度和耐腐蚀性。
2
热处理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3
表面涂层
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
未来的发展方向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将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推向 纳米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 应用不断拓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可持续材料
可持续材料的研发将促进环境可持 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五、 六章的答案
准备好探索材料工程的世界了吗?本次演示将回答材料工程基础第三、五、 六章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材料的特性
金属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其特性包 括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
聚合物
聚合物是可塑性材料,具有轻质、 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陶瓷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能, 适用于高温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熔点
熔点是材料从固态到液态转变的温 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熔点。
材料的加工
锻造
锻造是通过对金属加热和加压,改变其形状和结构。
挤压
挤压是通过将材料挤压至模具孔中,制造出所需形 状的方法。
焊接
焊接是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并使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常用于金属结构的制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喷涂
喷涂是将涂料喷射到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或装饰层 的方法。
1
应力分析
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所需的材料特性和性能。
2
材料筛选
根据应力分析的结果,筛选满足要求的材料,考虑成本和可用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三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三章第三章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一、材料工程基本原理1、材料工程的基本概念:材料工程是设计、生产以及应用不同种类材料所形成的科学技术,它涉及材料选择、组合、控制、评价、机械性能测定以及其它分析技术。
2、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材料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电子工程等科学性领域,用于研究材料本身、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结构上表现出来的机械性质。
二、固体材料和结构1、固体材料的分类:可以将固体材料分为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和其它实体结构,如复杂的固体溶液,固态混合物等。
2、结构的形式:随着不同的材料组成和结构,固体材料分为四种结构:晶格结构、石英结构、金纹结构和冰结构。
三、表面科学和界面工程1、表面科学:表面科学就是研究物质表面的分子结构、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表面界面等综合性科学。
2、界面工程:界面工程是研究不同界面的结构和行为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涉及到材料的温度、压力、能量等的分析和调节,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和利用界面结构来改善材料性能。
四、微结构与性能1、微结构:微结构是一个元素或者物质单元组成的三维空间形态,它是材料行为的关键。
2、性能: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物理性质,如抗拉强度,延伸率,抗压强度和热稳定性等。
影响性能的因素有材料的构成和组织、晶体结构、质量、缺陷和外部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五、材料加工与检测1、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指利用机械或者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以满足一定条件,如形状、粗糙度、宽度、厚度、颜色等。
2、材料检测:材料检测是指采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和测定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耐磨性等,以确认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安全的衡量。
六、材料的应用1、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涉及到电子、机械、结构支撑、化学反应等各种不同的领域,因为不同的应用需要的材料的性能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材料必须能够满足这些应用需求。
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1、常用的力学性能,如:σS,σb,σe,σP 等所表示的含义,弹性模量E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塑性指标的意义。
不同材料所适用的硬度(HB、HR、HV)测量方法。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结合键
1、结合键的类型(主要为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及其主要特点,它们对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
第三章、晶体结构
1、晶面与晶向的标注和识别
2、BCC、FCC、HCP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中所含的原子数、它们的致密度。
3、相、固溶体、中间相、固溶强化的概念、固溶体的分类、中间相的分类以及固溶体和中间相的主要区别。
第四章、晶体缺陷
1、晶体缺陷的分类、位错的含义和分类及特点。
位错(及点缺陷)密度的变化对材料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的影响。
2、晶界原子排列?的特点及其分类,晶界的特性;相界的分类、润湿
第五章、固体材料中原子的扩散
1、Fick第一定律的含义、非稳态扩散的误差函数解的应用计算
2、扩散的机制及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如:工业渗碳为何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
第六章、相平衡与相图原理
1、Gibbs相律含义,二元匀晶、共晶相图分析,杠杆定律的应用计算;相图与合金使用性(强度、硬度)和工艺性(铸造)的关系
2、铁碳相图(简化版)及其标注上面主要的成分点和温度及相;不同含碳量的合金从高温到室温下组织的变化,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组织或相组成物的含量(主要针对C%<2.11%的合金,即钢)第七章、材料的凝固
1、液态合金结构的特点,过冷度及其与冷却速率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__第三章2013
3.4.1 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 Typical Feature
① 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 104---107, Mn, Mw, ② 高分子链多种形态 ③ 分子链间力:范氏力为主,部分化学键 分子内共价键 ④ 结构的多层次性
由两层硅氧层和夹在中间的 水铝石层构成复网层(2:1) Al3+可被Mg2+取代,复网层 带少量负电荷,网层间有斥 力,使带正电的水化阳离子 易进入层间,具有阳离子交 换性能,水也易渗透进入层 间,使晶胞沿C轴膨胀。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白云母 KAl2[AlSi3O10](OH)2
由两层硅氧层和其间的水铝石层构成复网层结构,复网 层内不呈电中性,负离子片间由K+结合,层内和层间 均为较强的化学键合,因而解理(晶体沿某个晶面劈 裂的现象)难以进行。
铁-渗碳体相图
铁素体F 奥氏体A 渗碳体Fe3C
单相区 两相区 ACD AE ECF PSK GS 液相线 固相线 共晶线 共析线
F A
碳质量分数%
ES、PQ 固溶线
C:共晶点 S:共析点 P:碳在α-Fe 中的最大溶 解度
共 析 钢
共 晶 白 口 铁
E:碳在γ-Fe 中的最大溶 解度
亚共晶 白口铁 过共晶 白口铁
亚共析 钢
过共析钢
钢
白口铁
典型铁碳合金
纯铁 含碳量<0.0218% 亚共析钢,含碳量<0.77% 共析钢,含碳量为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在0.77%~2.11% 亚共晶白口铁,2.11%~4.3% 白口铁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为4.3% 过共晶白口铁,4.3%~6.67%
铁碳合金
钢
共析钢0.77%C 的结晶 过程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顾宜 第三章 课后答案
3-1.解释以下名词:金属键、晶格、晶胞、合金、组元、相、机械混合物、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黄铜、青铜、形变铝合金、非晶态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晶格:表示晶体结构周期重复规律的简单几何图形.晶胞:晶体内部的基本重复单元(最小重复单元).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
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称为组元,组元可以是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
相:指一个宏观物理系统所具有的一组状态,也通称为物态。
机械混合物:指由两种或以上的互不相溶晶体结构(纯金属、固溶体或化合物)机械地混合而形成的显微组织。
机械混合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各组成物的性能以及其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情况。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
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
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3C。
渗碳体的含碳量为ωc=6.69%,熔点为1227℃。
其晶格为复杂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HBW=800,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黄铜: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
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
材料工程《传热学-概述》课件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14
第三章 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
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2.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牛顿冷却公式> 流体被加热时:
流体被冷却时: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15
第三章 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
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2.对流换热
h—比例系数(表面传热系数)
h的物理意义: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 面积的热流量。
用于加热或冷却物料的流
体称为载热体,其中起加热作
用的叫加热剂,起冷却作用的
T2
叫冷却剂。
t1
T t
t2
规定:冷流体温度用t表示 ,热流体温度用T表示,下标
1,2分别代表进口与出口参
数,qm1,qm2分别表示热流
体、冷流体的质量流量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dl
T1
套管换热器示意
25
第三章 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
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4. 导热、对流、辐射的评述
⑤热辐射现象仍是微观粒子性态的一种宏观 表象。
⑥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这 是热辐射区别于导热,对流的基本特点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21
第三章 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
四、两流体通过间壁换热与传热速率方程式
间壁式换热器 Regenerator
式中λ为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
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
升高的方向相反,上式是一维稳态
导热时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11
第三章 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
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热传导(导热)
导热系数λ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 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的种类和温度有 关,单位:w/m·k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完美版教案第三章
一、相图分析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 α 固溶体合金(含Sn量小于19%的Pb-Sn合金) 共晶合金(含Sn量为61.9%的Pb-Sn合金) 亚共晶合金(含Sn量为大于19%小于61.9%的Pb-Sn合金)
Ⅰ 400 温 A 327.5 度 300 1 ℃ 200 Ⅲ L 1 183 2 61.9 α +β G Sn L+β 1 B E 97.5 β 2 231.9 N Ⅱ Ⅳ
第一节 二元相图的建立
Mensuration of Binary Phase Diagrams
一、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 二元系中相的平衡状态与温度、成分的关系可以用平面图形来表 示,如图所示。
二、二元相图的测定方法 相图的建立一般采用热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先配制一系列不同 成分的给定合金,绘制它们各自的冷却曲线,然后由冷却曲线上 的临界点绘制相图。
100 α
2 L+α M 19 3
F Pb 20 40 60 WSn(%) Pb-Sn相图 80
第四节 包晶相图 Binary Peritectic Phase Diagrams
一个一定成分的液相与一个一定成分的 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固相的转变称为 包晶转变。两组元液态时能相互无限溶 解,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生包晶转变 的二元合金系相图称为包晶相图。具有 这种相图的典型合金有Pt-Ag、Sn-Sb、 Cu-Sn、Cu-Zn等合金系。
700
600
500 温 400 度 /℃300 200 100 Sn L+β -Sn 21.3 10.4
L L+(Sb) 50 64 β 59 425℃ β +(Sb) 320℃ β ′+(Sb) 91
630.74 ℃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4
如前所述,与亚共析钢相似,即使在过共析钢中,当碳合量和冷却 条件与奥氏体晶粒较合适时,也可能产生渗碳体的魏氏组织。此时, 渗碳体往往以针状或扁片状、条状出现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其组织 形态如前面图所示。
一般认为,钢中魏氏组织的存在,虽然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却能 显著降低其塑性,特别是冲击韧性将大为降低,有的甚至能降低50 一75%,因此,希望能通过退火或正火予以消除。后来,一些研究 说明,对上述这一结论应重新加以考虑。研究指出,过去一些关于 针状铁索体(魏氏组织)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的结论,都是在与热处 理后具有细晶粒组织的钢相比前提下做出的。 实际上,主要是奥氏体晶粒粗大所造成的影响。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系?通过那些方法可 以消除魏氏组织?为什么低碳钢渗碳后空冷时极 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中魏氏组织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其化学成 分(含碳量)、奥氏体的晶粒度和冷却速度(转 变温度)。
消除魏氏组织的常用方法是细化奥氏体 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 低碳钢渗碳过程中,由于惨碳温度高, 保温时间长,表层含碳且增加,故在渗碳后 空冷时极易出现魏氏组织,以致大大地降低 其机械性能。
/jpkc2007/gccl/class/chap3/sec2.asp
/jpkc2007/gccl/class/chap3/sec2.asp
钢中魏氏组织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其化学成分(含碳量)、奥氏体的晶粒度和冷 却速度(转变温度)。 随着上述三个参数的变化,先共析铁素体大体上以下列三种金相状态存在,即 块状铁素体、魏氏组织铁素体及晶界网状铁素体。它们各自的形成温度范围与 成分范围如图下图所示。可以看出,不同碳含量的钢,奥氏体品粒大小不同时, 形成魏氏组织的温度也不一致。碳含量越高,奥氏体晶粒越小,就必须有较大 的冷却速度(即较大的过冷度或较低的转变温度)才能形成魏氏组织。
材料科学和工程基础第三章答案解析
3.8 铁具有BCC晶体结构,原子半径为0.124 nm,原子量为55.85g/mol。
计算其密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答:BCC结构,其原子半径与晶胞边长之间的关系为:a = 4R/3= 4⨯0.124/1.732 nm = 0.286 nmV = a3 = (0.286 nm)3 = 0.02334 nm3 = 2.334⨯10-23 cm3BCC结构的晶胞含有2个原子,∴其质量为:m = 2⨯55.85g/(6.023⨯1023) = 1.855⨯10-22 g密度为ρ= 1.855⨯10-22 g/(2.334⨯10-23 m3) =7.95g/cm3 3.9 计算铱原子的半径,已知Ir具有FCC晶体结构,密度为22.4g/cm3,原子量为192.2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F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F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4,ρ= 4⨯192.2g/(6.023⨯1023⨯a3cm3) = 22.4g/cm3,求得a = 0.3848 nm由a = 22R求得R = 2a/4 = 1.414⨯0.3848 nm/4 = 0.136 nm3.10 计算钒原子的半径,已知V 具有BCC晶体结构,密度为5.96g/cm3,原子量为50.9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B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B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ρ= 2⨯50.9g/(6.023⨯1023⨯a3cm3) = 5.96 g/cm3,求得a = 0.305 nm由a = 4R/3求得R = 3a/4 = 1.732⨯0.305 nm/4 = 0.132 nm3.11 一些假想的金属具有图3.40给出的简单的立方晶体结构。
如果其原子量为70.4 g/mol,原子半径为0.126 nm,计算其密度。
答:根据所给出的晶体结构得知,a = 2R =2⨯0.126 nm = 0.252 nm 一个晶胞含有1个原子,∴密度为:ρ= 1⨯70.4g/(6.023⨯1023⨯0.2523⨯10-21cm3)= 7.304 g/cm33.12 Zr 具有HCP晶体结构,密度为6.51 g/cm3。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五、六章的答案资料
Rk =
D t ln(d 2 / d1 ) = Q 2p kl
通过多层圆筒壁的导热 Q =
2p l (t1 - t4 ) ln(d2 / d1 ) / k1 + ln(d3 / d2 ) / k2 + ln(d4 / d3 ) / k3
7
3-4 一厚度为10 cm的无限大平壁,导热系数k为15W/(m· K)。平 壁两侧置于温度为20℃,表面传热系数h为50W/(m2· K)的流体中, 104W/m3。试确定平壁内的最高温 Q 平壁内有均匀的内热源 =4× 度及平壁表面温度。 解:由于对称性,仅研究壁厚的一半即可。 该问题的数学描写为:
已知:各层的厚度δ1、δ2、δ3,各层的导 热系数 k1 、k2和k3及多层壁两表面的温 度tw1和tw4。 求:各层间分界面上的温度。 ï tw1 - tw 2 d1 ü = ï 解: ï q k1 ï ï ï tw1 - tw 4 d1 d2 d3 ï tw 2 - tw3 d2 ï = + + = ï ý q k1 k2 k3 q k2 ï ï ï tw1 - tw 4 tw3 - tw 4 d3 ï ï q = = ï d1 d2 d3 ï q k3 ï + + ï þ
tw2 d = tw1 - q 1 k1
k1 k2 k3
q=
tw1 - tw( m+ 1)
å
n
i= 1
di ki
t w3 = q
d3 - tw4 k3
5
Rt =
d d1 d d + ( 2 + 3 )- 1 + 4 k1 k2 k3 k4
q=
tw1 - tw 4 d d1 d d + ( 2 + 3 )- 1 + 4 k1 k 2 k3 k4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三章标准答案
3.8 铁具有BCC晶体结构,原子半径为0.124 nm,原子量为55.85g/mol。
计算其密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答:BCC结构,其原子半径与晶胞边长之间的关系为:a = 4R/3= 4⨯0.124/1.732 nm = 0.286 nmV = a3 = (0.286 nm)3 = 0.02334 nm3 = 2.334⨯10-23 cm3BCC结构的晶胞含有2个原子,∴其质量为:m = 2⨯55.85g/(6.023⨯1023) = 1.855⨯10-22 g密度为ρ= 1.855⨯10-22 g/(2.334⨯10-23 m3) =7.95g/cm33.9 计算铱原子的半径,已知Ir具有FCC晶体结构,密度为22.4g/cm3,原子量为192.2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F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F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4,ρ= 4⨯192.2g/(6.023⨯1023⨯a3cm3) = 22.4g/cm3,求得a = 0.3848 nm 由a = 22R求得R = 2a/4 = 1.414⨯0.3848 nm/4 = 0.136 nm 3.10 计算钒原子的半径,已知V 具有BCC晶体结构,密度为5.96g/cm3,原子量为50.9 g/mol。
答:先求出晶胞边长a,再根据BCC晶体结构中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求R。
BCC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ρ= 2⨯50.9g/(6.023⨯1023⨯a3cm3) = 5.96 g/cm3,求得a = 0.305 nm 由a = 4R/3求得R = 3a/4 = 1.732⨯0.305 nm/4 = 0.132 nm3.11 一些假想的金属具有图3.40给出的简单的立方晶体结构。
如果其原子量为70.4 g/mol,原子半径为0.126 nm,计算其密度。
答:根据所给出的晶体结构得知,a = 2R =2⨯0.126 nm = 0.252 nm 一个晶胞含有1个原子,∴密度为:ρ= 1⨯70.4g/(6.023⨯1023⨯0.2523⨯10-21cm3)= 7.304 g/cm33.12 Zr 具有HCP晶体结构,密度为6.51 g/cm3。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第三章优秀课件
tddydz2tdxddydz
x
x2 2
t 1 t dx 2 x
d dx
o’
x
流出A´B´C´D´面的热量:
dQ dx x td dydz x 2t2d 2 xd dydz
x轴向净流入量为:
dQx0dQ dx x2t2dxdydzd
同理:
dQy0dQdy y2t2dxdydzd
dQz0dQdz z2t2dxdydzd
固体 金属: 自由电子扩散
气体: 依靠分子的紊乱运动 (碰撞) (纯粹的分子运动)
液体: 介于固气之间, 类似于非导电固体.
对流 指依靠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特点是
流体处于运动状态, 且只出现在流体中.
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二种.
热辐射 因核外电子跃迁而引发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能量.
即: q r
n
W/mK
指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
热量. 物性参数, 由实验测定.
2.2.3 影响 k 的因素
影响因素: 种类、φ、p、t、γ、结构等.
k的数值表现的规律: 金 属 非 金 属 l g 通常把室温下 0.22N /m K的材料称为隔热保温材料.
与温度的关系: 0 b t或 0 1 t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第三章
§1. 传热学概述
1.1 传热学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热量是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
动力 f
传递规律的两个要素: 方向
1.2 传热方式
按传热过程中物质本质的区别,分为: 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 指温度不同的各部分物质仅仅由于直接接触,没有相对宏
观运动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特点是介质处于静止状态. 非金属: 晶格结构(分子 原子)振动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章 (2)
~
粘流态
0
10-15
~ 164175
140
300
成型温度要选在:Tf T成型 Td
粘流态是高分子 材料主要的加工
LOGO 流变性
流变学基础
流动 变形
粘性, 不可逆过程,
耗散能量
弹性, 可逆过程,
储存能量
非线性粘弹性
LOGO
聚合物熔体的流动特性
经修正后为: τ =K(dε/dt)n
式中,n为非牛顿指数 ,(n<1);K为稠度( 表观黏度)。
LOGO
聚集状态?
谁决定?
聚合物原料
合成态是粉末 或颗粒
聚合物加工 共混、改性、成型
制品
具有一定的 几何形状
LOGO
聚合物的物理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随温度升高,聚合物将呈现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三种状态。
1-线性非结晶聚合物;2-线形聚合物;3-金属。
LOGO
聚氯乙烯
聚丙烯
脆化温度 玻璃化 温度
粘流温度
分子量 ↑
分子量分布↓
支化
↑
LOGO
4. 收缩性
1、定义:聚合物制品自模腔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其尺寸 发生缩小的特性称之为收缩性。
2、成形收缩形式: 热胀冷缩
(1)线尺寸收缩;
延料流方向收缩大,垂直方向小
(2)方向性收缩;
(3)后收缩;
热塑﹥热固;注塑、挤塑﹥模压
(4)后处理收缩—— 热处理(结晶型) 结晶型﹥非结晶型
的增加而下降(剪切变稀)。
弹性变 形
(3)熔体流动时伴随高弹形变:因为在外力作用下,高分
子链沿外力方向发生伸展,当外力消失后,分子链又由伸
展变为卷曲,使形变部分恢复,表现出弹性行为。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章复习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传热学复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三、热辐射 6.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表面辐射热阻、空间辐射热阻 不同位置的辐射换热计算 强化辐射换热的主要途径、削弱辐射换热 的主要途径;加入辐射板后的变化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传热学复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传热学复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四、间壁两侧流体的热交换 基于管外表面积So的总传热系数Ko :
bSo So So 1 1 Ro Ri Ko o w S m Si i Si
五、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有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 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等。提高间壁 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流体流速、 增强人工扰动;防止结垢,及时清除污垢。
三、热辐射 1. 辐射基本概念 热辐射及其特点,吸收、反射和穿透 1
辐射力、单色辐射力及Ebλ、Eb。 2. 辐射基本定律 Boltzmann定律、Wien位移定律、Lambert定律 也称为余弦定律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传热学复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三、热辐射 3. 灰体与吸收率 灰体定义、基尔霍夫定律 4.角系数及其性质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传热学复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
的热传递过程(包括由流体中各处的温度不同引 起的自然对流和由外力所致的质点的强制运动引
起的强制对流),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的对
流和热传导联合作用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 (给热);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 在空间的传递。
材料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牛顿反作用力的第三定律。 第一步,发动机前面装有空气压缩机,现代压缩机分为7--9级, 压缩机转子周圈装满叶片,发动机启动后,压缩机旋转吸入外界 的空气,外界的空气进入导向器以后,压缩机把气体一级一级向 后压,气体的浓度越来越浓,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当气体通过最 后一级后,气体压力增大很多倍。然后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里, 喷电打火,喷油燃烧,因气体中含有氧气,气体燃烧膨胀,向后 喷出,燃烧室后面是涡轮,涡轮轴上装涡轮盘,涡轮盘周圈装满 叶片,涡轮分7--13级,通过涡轮旋转再一级一级向后压, 气体通 过发动机后部的涡轮一级一级压缩,压力再提高几百倍,最后, 通过尾部喷口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
5、合金的热变形加工
从金属学观点来说,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加工时加工 硬化作用能被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动态软化过程(如动态再结晶) 所抵消,从而获得接近稳定流变应力的变形过程称为热变形加工; 而把之发生加工硬化的变形过程成为冷变形加工。
热加工的上限温度一般控制在固相线下100-200范围内,超过这 一温度时,晶界会发生氧化,下限温度一般应在再结晶温度以上。 。 对于有固态相变的材料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以碳素钢为例,亚 共析钢的热加工终了温度应控制在铁素体析出温度以上稍高处。 温度过高温度过低-
扭折:当受力的金属晶体处于对滑移和孪生都不利的位向情况下, 晶体某些部分的局部晶面就可能为适应外力而发生扭折变形
加工硬化 work hardening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 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产生原因是: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Ⅰ晶粒发生滑移(易滑移阶段),Ⅱ出 现位错的缠结(线性硬化阶段),Ⅲ出现位错的交滑移(抛物线 型硬化阶段)。 加工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与加工前表面层显微硬度的比 值和硬化层深度来表示。
精密模锻:
定义:在模锻设备上锻造出形状复杂、锻件精度高
的模锻工艺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特点和应用:
1、模膛表面精度要求高,并开排气小孔;
2、精确计算原始坯料的尺寸,严格按坯料质量下料;
3、精细清洁坯料表面和模膛内表面;
4、在锻造过程中,应避免因加热引起的锻件表面氧化; 5、模锻时要润滑和冷却锻模; 6、模锻设备应具有刚度大、精度高等特点; 7、适于锻造超高精度的中小型零件。
6、影响金属塑性和形变抗力的因素 (1)合金元素的影响 (2)形变温度的影响 (3)形变速率的影响 (4)应力状态的影响
7、超塑性 7.1定义 某些金属和合金在高温低速拉伸,能产生特大型变量而不发生缩 颈,这种性质称为超塑性。 7.2 分类 相变超塑性、结构超塑性 7.3发生的条件 m ① 金属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T 与变形速率 T 之间的关系可 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3、回复与再结晶 将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大约其熔点温度的一半,并在 此温度下保温,将要发生一系列变化: 回复:一般将无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以前所发生的全部退火现 象称为回复; 再结晶:将随后通过在结晶核心的形成及生长、最终形成无畸 变的新晶粒过程成为再结晶;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后形成的晶粒再继续加热时,还会发生长 大,包括正常的晶粒长大和异常的晶粒长大,后者又称为二 次再结晶。
定义:把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在模锻锤或
压力机上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在模膛内产生变形, 从而获得形状与模膛内轮廓相一致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1、普通模锻
2、模锻+切边
3、一模多锻
基本工序:
1、盘状锻件
镦
粗
(预 锻)
终 锻
2、直轴类锻件 拔 长 滚 压
终 锻
(预 锻)
3、弯轴类锻件
2、塑性变形引起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1)亚结构 变形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晶粒分成细小的块区(胞状组织),块 区之间的区域具有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了胞壁,而胞状组织 内部位错密度较低,位错可以自由运动。所形成的这种组织称为 亚结构。约为10-3~10-6cm,亚晶粒、亚晶界 (2)纤维组织 冷变形后的组织呈现纤维状,常称为纤维组织 (3)形变织构 金属冷变形时,由于内部各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滑移时的晶粒 转动,使各晶粒的某一晶向或某一晶面和晶向都不同程度地转到 与外力接近的方向
自由锻造:
定义:是指借助锻压设备上下砧块的压力使坯料成
形的压力加工方法,在锻造过程中,金属沿垂直于作用 力的方向上自由变形。
基本工艺过程:
主要工序:
1、实心圆截面光轴 及阶梯轴 拔长(镦粗及拔长) 2、实心圆截面光杆及阶梯杆 拔长(镦粗及拔长) 切割 锻台阶 冲孔 切 割 锻台阶
3、单拐及多拐曲轴 拔长(镦粗 及拔长) 错移 锻台阶 切割 扭转
a 、加工硬化给金属件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在冷轧钢 板的过程中会愈轧愈硬以致轧不动,因而需在加工过程中安排中 间退火,通过加热消除其加工硬化。又如在切削加工中使工件表 层脆而硬,从而加速刀具磨损、增大切削力等。 b、有利的一面是,它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以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的纯金属和某些合金 尤为重要。 如冷拉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等,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来提 高其强度和弹性极限。 如坦克和拖拉机的履带、破碎机的颚板以及铁路的道岔等也 是利用加工硬化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本章重点 1、金属的压力加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2、为什么锻件的机械性能优于铸件? 3、试对比铸造和锻造生产的优缺点,两者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4、试述自由锻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什么大型锻件通常采用 自由锻造的方法制造? 5、试述模型锻造过程中金属在模腔中的充填过程。 6、什么是超塑性,超塑性模锻与普通模锻相比有何特点? 7、冲压工艺有哪些基本工艺,板料弯曲中的回弹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克服回弹? 8、金属挤压有哪几种形式,挤压的主要工艺特点是什么,为什 么静液挤压可用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形?
预备知识-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有三种方式: 滑移、 孪生、 扭折 滑移: 面心立方{111}<110>12个、体心立方{110}<111>12个、 密排六方结构{0001}<11-20>3个 面心立方塑性最高
孪生:面心立方的孪生面和孪生方向{111}<112>,体心立方的 孪生面和孪生方向{112}<111>, ,密排六方的孪生面和孪生方 向{10-12}<10-11>。
(如锻造)不同,板料成形时材料的厚度通常不会减少,目的
是避免缩颈和撕裂。
与铸造、锻造出来的零件相比,薄板冲压的零件有着重量
轻、形状多变的优点。由于低碳钢价格低,具有足够的强度及 良好的成形性能,所以它是最常用的金属薄板料。而航空宇航
业则常选用铝和钛薄板料。
冲压概述:
冲压的主
要参数:
冲压的变形区域:
m T r , T C T
其中,m称为敏感性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变速率下稳态流变时,产生超塑性的 条件之一为:
lg r m lg T
1 r 3
② 超塑性变形还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为0.5~0.6Tm,Tm为以 绝对温度表示的金属熔点。 ③ 通常认为,当形变温度大于0.4Tm时,产生结构超塑性的条件主 要是必须具有热稳定的超细晶组织,尤其是以混合等轴超细晶双相 组织为佳。 7.4超塑性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和机制 ① 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超塑性变形和一般的高温蠕变不同,变 形时,没有晶内滑移,位错密度不增高,晶内不出现高温蠕变中常 见的位错胞或位错缠结,也不存在由于调整位错密度而出现的第一 阶段蠕变。 ② 由于超塑性变形主要依靠晶粒间大范围的协调性转动来实现, 所以在晶界上不产生空洞。此外,超塑性变形是很细的晶粒在高温 下长时间进行的,因此晶粒会有所长大 ③多数学者认为超塑性变形是依靠晶粒的换位,而这种换位是通过 晶界的滑动与扩散来完成的。
胎模锻造:
定义: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自由锻的方法进行坯料
变形,最后在未固定的锤头或砧座上的简单模具(胎模) 内成形的压力加工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常见的胎模有扣模、套筒模及合模三大类。
特点和应用:
1、生产效率较自由锻高,但比模锻低;
2、锻件尺寸精确较自由锻高,但比模锻低; 3、与模锻相比,设备简单,锻模易加工; 4、适于批量锻造中小型零件。
定义:是指在较低的成形速率下,在可调速的水压机或液压机
上使超塑性金属模锻变形,模锻时变形速率逐渐减小的工艺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锻造钛合金涡轮盘时超塑性模锻和普通模锻的对比 工艺参数 坯料加热温度/C 模具预热温度/C 变形速率/(mm/s) 平均单位压力/MPa 模锻工步 锻件加工余量 普通模锻 940 480 12.7~42.3 50.0~58.3 4 大 超塑性模锻 940 940 0.025 11.7 1 小
4、空心光环及阶梯环 拔长(镦粗及拔长) 冲孔 扩孔
5、空心筒 拔长(镦粗及拔长) 拔长
6、弯曲件 拔 长 弯 曲
特点和应用:
1、锻件的质量范围宽,操作工具简单;
2、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金属损耗大; 3、锻件尺寸精度低,形状不太复杂; 4、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锻造大型零件毛坯。
模型锻造:
C表示冲头与定模之间的间隙
冲剪变形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
当间隙C增加时,材料倾向于被拉
进定模内,而不是被剪切。在实际生
产中,间隙C控制在板厚的2~10%。
冲压的主要工艺类型
根据板料在加工过程中其整体性是否破坏,板料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