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A) (部编版)
·1~10课 ·
注意事项:1.本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题号1~12131415总分等级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右图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锛,下面对它解
读正确的是 ( )
A.以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
B.以磨制方法制作的石器
C.距今约9000年
D.出土于长江流域
2.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
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
A.起源最早
B.具有连续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差异化明显
3.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进一步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这
一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 )
A.经济发展迅速
B.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时期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D.以分封巩固疆域
4.西汉学者刘向编辑的《战国策》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对此解读正确的
是 ( )
A.诸侯国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争夺霸主之位
B.诸侯国杀伐征战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C.铁器的出现使得战争更加残酷
D.战国七雄凭借强大的军力以期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5.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曾说,“铁一旦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这意味着人类进化史上发生了最重大
的事件。
”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这说明当时 ( )
A.生产力有所发展
B.兼并战争频繁
C.小农经济出现
D.社会氛围宽松
6.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感,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倒数方式,在开幕式一
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中国气质。
我国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是 ( )
七年级历史期中 (A) 第1页 (共4页)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8.下列表格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使用目的对比》,据此可知青铜器 ( )
朝代使用目的
商代青铜器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西周青铜器成为“国家”与“君权”的符号,以礼器为主
春秋战国青铜器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性质,而转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
A.制作技术高超
B.主要功能发生变化
C.是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D.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
9.参与编写《甲骨文合集》一书的学者们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出41956片,对其进行分类、编排,
共分成奴隶、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刑罚、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20多个类别。
由此可推知 ( )
A.甲骨文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
C.甲骨文内容记载单一乏味
D.甲骨文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10.右图为《秦灭六国形势图》,从该图中不能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秦国军事实力强大
B.秦灭六国用了近十年时间
C.秦国最先灭掉的是韩国
D.秦统一中国
11.秦朝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
刑罚极其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
秦二世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向郡县加征粮饷,赋税愈加沉重。
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B.秦朝治理边疆的措施
C.秦朝灭亡的影响
D.秦朝的暴政
12.历史漫画通过幽默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下列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事
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对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B.起义地点在大泽乡
C.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建立了统一全国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 13题9分, 14题12分, 15题15分, 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
材料
七年级历史期中 (A) 第2页 (共4页)
(1) 根据材料中图一、图二,概括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国能够使这一趋势变为现实的原因。
(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秦朝统一中得出的认识。
(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平定六国后)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诸侯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推行的制度及其影响。
(4分)
(2) 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
材料二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它们分别对应秦王朝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6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 (A) 第3页 (共4页)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
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自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 诸子百家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部分)
学派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儒家
荀子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 选贤能, 节俭道家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依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假如你是意在灭六国,一
统天下的君主,最终会采纳哪一派的主张呢? 请说明理由。
(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百家争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分)
七年级历史 期中 (A) 第4页 (共4页))与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