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教案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
【参考书】
1、(法)乔治·勒费弗尔(1874-1959):
《拿破仑时代》(上下卷),商务出版社1978年。
2、李元明:《拿破仑评传》,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4年版。
一、“雾月政变”和拿破仑军事独裁政权的建立
1、拿破仑(1769-1821)军事独裁政权建立
的背景
(1)1799年起,为镇压人民运动、粉碎王党叛乱和抵制反法联盟的武装干涉,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1798年4月,出现了英国为首的第2次反法联盟。
(2)在1793年以来的一些列军事活动中,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赏识。
(3)拿破仑也早有夺取法国政权的野心。
2、“雾月政变”和拿破仑军事独裁政权的建
立
□“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雾月18日政变”。
二、拿破仑政权的对内政策
(1)强化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在中央,成立了以拿破仑本人为首的国务会议,下设十二个中央部,具体负责全国各方面的工作;在地方,取消了大革命时期实行的地方自治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八十八个省,省长及主要官吏由拿破仑直接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加强军队和警察机构,建立了绝对忠诚的近卫军,设立直接对他负责的巴黎警察总督;改组法院,成立司法部;1801年与教皇达成协议,承认天主教为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使教会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些措施,拿破仑就使官吏、军队、警察和宗教都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
产阶级军事官僚国家机器。
(2)镇压王党叛乱活动。
拿破仑对那些叛乱的王党分子实行强力镇压,并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对愿意放下武器的投诚者实行大赦,以孤立和打击一小撮顽固的叛乱分子,所以很快平定了国内的王党叛乱。
(3)在经济上,奖励发展工商业。
1800年创办了法兰西银行;1801年成立奖励民族工业协会;向工业提供貸款、补贴和机器设备,鼓励采用新技本;统一全国税制,实行保护关护关税政策,奖励出口,等等。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4)制定和颁布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后又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
这三部重要法典排除了封建法规;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其中,《民法典》在1807年被命名为《拿
破仑法典》。
该法典充分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A、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制度,保障私有财产不得侵犯;B、固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自由无阻地利用在革命期间得到的小块王地;C、规定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的等级特权及人身依附关系;D、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规定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契约自由等原则。
这部资产阶级社会的典型法典(马克思、恩格斯语),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拿破仑在内政方面的主要成就(后经对此修改,至今仍在法国使用);作为近代第一部民法典,对欧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5)限制人民群众行使在革命中获得的自有民主权利。
它限制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对报刊实行严格控制;继续实行反工人的《霞白里哀法》,禁止工人集会、结社和罢工;1803 年,建立了“工人手册制度”,方便资本家和警察对工人的严格管理。
(6)恢复旧时代的宫廷体制,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大量任用旧贵族和王朝时代的官僚,这种向封建传统的靠拢也严重地伤害了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具有的近代公民意识。
在宫廷里,拿破仑重建传统王朝那种繁缛的朝仪,从l811年起又为廷臣安排席次,等级森严。
他从1808年就创立了帝国贵族制度,仍袭用了亲王、公爵、伯爵、男爵等称号;他所封的贵族头衔多达一千数百个。
这种家天下、贵族化的封建倾向正是大革命所摧毁的。
为了使自己处处象个正统皇帝的样子,拿破仑于1809年12月与不能再生育的约瑟芬(1763-1814;1796年与拿破仑结婚)离婚,于1810年4月娶古老的哈布斯堡皇朝的女大公、奥皇之女玛丽·路易丝为皇后。
玛丽·路易丝是前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女。
在亲缘上,拿破仑成了路易十六的内侄女婿,这个联姻使法国人自然想起了17年前被处死的另一个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
1811年玛丽·路易丝生下一子,
拿破仑封之为罗马王,就是从来登基过的“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将自己降低到封建帝王的水平,拜倒在正统主义面前,既伤害了法兰西民族的感情,又不能见容于那些传统的封建君主。
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和经济战
1、对外冲突的类型
(1)打败第2-5次反法联盟
1800-1809年;与第三次反法联盟作战中,1805年12月10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
(2)推行“大陆封锁”政策,打击英国○“大陆封锁”政策: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1806-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
1805年,拿破仑直接登陆英国的计划失败以后,决定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
1806年11月21日,颁布《柏林敕令》,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
此后,拿破仑一世在1807-1810年间又陆续颁布了《华沙敕令》、《米兰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封锁。
《柏
林敕令》颁布时的推行范围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莱茵同盟。
随着法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封锁政策也扩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国。
大陆封锁促进了法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是,当时整个法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因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恶化,经济萧条,进出口停滞,引起它们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措施,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
实行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
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
(3)征服葡萄牙、西班牙
掠夺弱小国家的土地、财富以及为了完善大陆封锁体系。
1807年占领葡萄牙、1808年侵占西班牙。
(4)1812年远征俄国
拿破仑不满意俄国对抗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也为了攫取欧洲霸权。
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大军60余万人入侵俄国。
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
8
月17日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
9月7日进行博罗季诺会战,俄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撤离战场,法军也付出很大代价,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
俄军于10月18日开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
拿破仑一世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5)与第六次反法联军的作战
1813年2月,俄普结盟。
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
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
10月16-19日进行莱比锡会战,法军惨败,拿破仑一世率残部逃出战场。
接着,俄、奥、普、英、瑞典等国军队乘胜进军,分路进逼法国边境。
1814年1月,联国20余万人深入法国内,法军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进。
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
4月1日,法国成立临时政府。
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
2、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1)全部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
拿破仑对外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掠夺欧洲土地和财富,抢占殖民地,为资产阶级夺取在欧洲和海外的霸权,奴役别国人民。
对德意志、意大利的战争,虽客观上具有进步性,但侵略、掠夺和奴役为主流。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张芝联:《拿破仑与法国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2期。
(2)具有两重性质:即有革命、进步的一面,又有侵略、扩张的一面。
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近代史》等以1807年法、俄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为标志。
陈崇武(《论拿破仑的资产阶级两面性》,《上海师院学报》78年1期)把拿破仑战争分为三种类型:A、拿破仑与俄、奥、普、意等大陆“反法同盟”国家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保卫革命,反对武装干涉,但也带有扩张和侵略的性质。
因此,我们在肯定其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揭露其侵略、扩张的一面。
譬如:拿破仑远征意大利,这是同“反法同盟”国进行的战争。
可是,在战争
过程中所暴露的掠夺行径是令人发指的! B、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另一种类型的战争。
这种战争当然也有革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争夺霸权,尤其是拿破仑称帝之后,这种争霸性质更加显而易见。
C、拿破仑战争的第三种类型,就是对“反法同盟"之外的一些国家的战争。
这些战争无疑是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扩张一面的集中表现。
如侵略埃及、叙利亚、葡萄牙、西班牙,镇压海地革命等。
3、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粉碎了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进攻,延缓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地复辟,为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2)拿破仑战争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扶植了众多的资产阶级政权;欧洲的许多占领地区和非占领地区,受拿破仑战争的推动,也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所有这一切,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有利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连年的战争引起了本国资产阶级和人
民群众的普遍不满,使拿破仑政权在国内的社会基础日益缩小,帝国统治发生了深刻危机。
(4)对占领地区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导致从1808年起出现了被奴役各国人民反拿破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而沉重打击了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四、拿破仑政权的崩溃
1、拿破仑帝国崩溃的原因:
(1)频繁的对外战争及对英国的经济战,严重消耗了法国的人力、物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使他们起来反对拿破仑政权。
(2)法国大革命的实践和革命原则影响了法军进入和侵略的欧洲国家,加上法国的掠夺和奴役,促使这些国家的人民掀起了反对拿破仑侵略与奴役的民族解放战争。
(3)英、俄、普、奥等国政府利用欧洲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与奴役的民族解放战争以及法国内部对拿破仑的不满与反抗,在军事上打败了拿破仑。
1813年3月至1814年4月间的第六次反
法联盟。
第七次反法联盟: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一世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于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
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入法国。
6月18日进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
拿破仑一世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2、波旁王朝的两次复辟
3、评价拿破仑
⑴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对巩固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典,加强中央集权制,平息王党叛乱,奖励工商业发展,从而大大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军在普鲁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地,
赶走封建贵族,废除封建义务,实施法国的资本主义法典,并在一些地区推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而有利于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拿破仑也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他的军事活动和军事思想,在资产阶级军事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拿破仑战争中,法军强调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力图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作战中尽量集中使用兵力,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提高军队行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调动和发扬士兵的战斗积极性,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手段,常采用快速机动和出敌不意的行动,取得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战绩。
⑷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对内镇压人民运动、对外侵略扩张的反动性在他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对内,他残酷迫害民主分子,限制人民群众在大革命获得的自由民主权利。
对外,对占领地人民进行掠夺和奴役,争夺欧洲霸
权,给被占领国及其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⑸他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也具有很大的妥协性。
他称帝后恢复旧时代的宫廷体制,恢复等级制度,大量任用旧贵族,甚至同奥地利封建王朝结成公开同盟。
⑹拿破仑身上虽存在众多保守性、反动性和侵略扩张性,但他对巩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做出的功绩是他一生中的主流,功是大于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