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排名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 的全 面发 展 。 全 国高校排名的非政府机构很多 , 据不完全统计 , 迄今为止 , 国先 我
后约有 l 5个单位发表过近 4 0个大学排行榜。同时 . 排名机构 日益扩大 化、 多元化 , 评价 内容呈现细分化 、 性化趋势 , 价结果发 布正逐渐规 人 评 范化 , 选择在相对 固定时问段分层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发布。这些排名榜 有粗有细 , 既有综合排序 , 也有分类 别 、 区域 、 院 、 学 学科和专业 的排行 , 分别为高考 、 考研 、 留学 等服务 。 采用的指标也有 不同的计量标 准和计算 方法 , 从不 同角度反映 了中国大学各方面 的状 况 , 在某种 程度上起 到了 政府主管部门起不到的作用 。 目前 .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 都没有能够形 成 比较统一规范的评 价指标 体系和大学排行榜 。综 观国内大学排 行榜 , 虽然起步很早 、 发展较快 、 机构和 方法也很 多, 由于各机构评 价指标体 但
一
、
二 、 要排名 简介 主 1 . 广东分 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东分 院武书连研究员领衔的中 国大学评 价课题 组 ,自 19 年在 《 93 广东科技 日 》发表 《 报 中国大学评 价—— 19 研 究与发展》 2 0 年 的 1 年间连续在《 9l 至 06 3 科学学 与科 学技 术 管理》 中国高 等教育评估》 或《 及相关 媒体上发 表《 国大学评 价》 其 中 , 指 标体 系和评 价方法逐步完善。它以假设 “ 不同学科 的科研 人员平均具 有 相同创新能力 ” 为基 础 , 以对社会 的贡献作为 唯一 衡量标 准建立和完 善评价 体系 , 对大学综合排名 、 研究生院 , 学科门 、 类和专业 , 本科 学科 研 究生一 级和二级学科 进行评价。 其评价公式为 :=Ek ∑A i l2 3 F 。 = 、、, 同时确立转换 系数或 难度系数 ,指 标权重采用 了最大规模 的专家群调 查。数据来 自公开渠道的有关统计资料并进行加权处理 , 根据结果作大 学排名。其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及最终权重分配( ) 略 。 该指标体 系及权 重每年根据 实际形势 的发展而有所 调整 ,不断优 化。 2 0 如 0 3年 度中对没有 被引用 的论文按 四分 之一篇论 文记分 , 并逐年 减半记分 , 直至不 记分 , 国家级 奖改 为 2 个等级 ; 0 2 4年度起 不计算专 0 科生得分 ;0 5年度增 加毕业本科生质量 指标 , 2 向大学博士生导师发 书 面 函咨询得到 ;0 6年 度中文源期 刊使用 自己创建 的专用 于大学科研 20
《 经济师)09 20 年第 1 期 2
摘 要:随着广 东管理科 学研 究院等各 种大学排 行榜的持续推 出,大 学排行 问题 目 益引起 高校 、社会等利 益相关者的关注与重 视 。 于科 学发 展 的 高校 排 名 的 比较 研 究 , 基 已 经成为一些有识 高校 决策者的战略命题。文 章对我国大学排 名实践 的基本脉络进行 了回 顾 总 结 , 为 相 关研 究 和 决 策提 供 参 考 。 以期 关键词: 高校排 名 特点 趋 势 中图分类号 :60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4 1( 0 9 1 — 0 — 2 10 — 9 4 2 0 )2 15 0
● 高校园地
我 ■ ; 综 国 同 口 - 校 i 乍 名 述
●陈 红喜
系与权重 都有所差异 , 由此 J 生的对 同一所 高校 的排名 , 可能会有相 当 大 的差距 , 所以这些排行榜 至今还难 以令人 满意 , 还存 在着大学 , 应客观地对 待 大学评 价及其排行榜 ,高度重视 并加 以充分利用 大学评价及其排 行
榜。
随着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各种大学排 行榜的陆续推出 ,理性对待排行榜 的存在并 加 以分析利用 , 正在成为一些高校的 自觉战略行 为。本 文通过对我国主 要 的高 校排名榜进行了梳理 回顾 ,以期为高校相 关研 究和决 策提供参
考。
研 究 背 景 和 意 义 由社会 中介机构对大学通过评价进行排名 , 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和发展趋势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我国高等教育正 由大众 化向普及化推进 ,高校之间的竞争和人才市场的竞争 日益激烈 , 市场机制也开始 引入高校或高教事业管理 中, 并将发挥越来越大 的调节 作用。 在未来的 1 0多年时间里 , 中国高校尤其是 广大 的地方普通高校将 面临以提升质量 为导 向的新一轮“ 洗牌” 。在这种大环境和大背景下 , 无 论是政府部 门和高等 院校 , 还是 社会各界 , 都迫 切需要 了解和掌握各个 高校的教学质量 、 科研水平 、 比较优势 以及在 国内外高校 中的地位和影 响等方面的情况 , 而大学评价正好能满 足这种广泛的管理需求 和社会需 求 , 有 重要 的意 义 和现 实影 响 。 具 社会需要通 过排行榜来 了解大学 , 大学也需要借助排行榜提高知 名 度 。大学排名不仅影 响到政府 、 家长 、 学生对学校 的看法和选择 , 也会 在 很大程度上影 响到高校 自身的发展 , 对学校 的生源质量 、 引进师资 质量 、 吸收社会 资金 、 开展科技 合作及转让科技成 果 、 取得政 府投入支持 等产 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 国科发政字 (0 2 2 2号文件第 1 2 0 )0 3条“ 逐步培 育 和依托社会 中介组 织开展评价活 动 ,建立独立 的社 会化科研评 价体 系” 精神的指引下 , 随着各类科技数据库和教育数据 库的规 范化 建设 , 逐 渐 完善 的大学评 价排名不断细分化 、 人性 化和规范化 , 可信度将越来 越 高, 这对 引导学生择校 、 引导政府和社会 资源配置 、 吸引国人关 注高校 、 促进大学竞争等方面将产生更大的作用。高校排 名是一个动态的行为 , 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 , 有利于高校发挥 比较优 势 、 找出问题所在 、 明确改 革方向, 有针对性地提高办学效率和管理水平 , 推动学校的开放 , 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