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
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圈数N,则直径D="L/N"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答案】D
【解析】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
微小量的个数,即可得到这个微小量的测量值。
这种方法叫做累积法。
如测量纸张、铝箔等厚度,测量大头针质量、重力,测量导线直径等都要用到累积法。
A、B选项采用的就是累积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用一直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
等于圈数乘以周长。
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滚轮法。
C选项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如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替代。
这种方法叫做替代法。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它工具无法准确测量出乒乓球的直径,D选项错误,选填D。
【考点】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滚轮发、替代法。
2.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
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答案】B
【解析】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
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B.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3.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案】C
【解析】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
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
而产生的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故选C.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4.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身高1.65m B.心脏跳动一次时间5s
C.体温27℃D.步行速度8m/s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
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5m左右.此选项
符合实际;
B、人正常情况下心脏1min跳动75次,跳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温度在37℃.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考点】数据的估测
5.在我校刚举行完的运动会上,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
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B。
【考点】长度的测量
6.为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
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地测量。
下列仪器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A.停表B.体温计
C.石英钟D.刻度尺
【答案】D
【解析】不同的物理量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停表是测时间的工具,体温计是测人体温度的工具,
石英钟是测时间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考点】测量工具的选择
7.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B 2.45cm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B视线与尺
面垂直,所以选B;尺的分度值是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45cm,小数点后第二
位是估读的,允许不同同学有不同的估读,2.45cm左右都算读数正确。
【考点】长度的测量
8.以下测量记录不合理的是()
A.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 B.成年人脚长约23mm
C.正常人的体温37℃D.正常人每分钟心跳75次
【答案】B
【解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 m/s;成年人脚长约25cm;正常人的体温37℃左右;正
常人每分钟心跳70次左右。
在此题中不合理的是选项B成年人脚长约23mm,故选B。
9.在“地球、夸克、原子、米粒”的物质世界中,尺度最大的是()
A.地球B.原子C.夸克D.米粒
【答案】A
【解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同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因此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是夸克.所以选A.
【考点】宇宙和微观世界
点评:地球、米粒都是宏观世界的东西;原子和夸克属于微观世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也是有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10.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答案】C
【解析】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dm,所以此项描述错误;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所以此项描述错误;
C、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所以此项描述正确;
D、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cm,所以此项描述错误;
故选C.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估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值的了解,是基本常识,属于基础题.
1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7o 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nm
【答案】B
【解析】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所以A错误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所以B正确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 C ,所以C错误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80um左右,所以D错误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1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选择,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A.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B.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C.规格较大的仪器D.根据需要选择
【答案】D
【解析】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选择,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根据需要选择。
A. 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不合题意;
B. 精密度较高的仪器不合题意;
C. 规格较大的仪器不合题意;
D. 根据需要选择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测量仪器的选择。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根据需要选择。
13.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
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60m/s
D.橡皮从书桌上掉到教室地面上所用的时间是5min
【答案】B
【解析】一本物理书的宽度达不到1m,相差太远,A错误;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B正确;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15m/s,60m/s太快,C错误;D一块橡皮从课桌上落到地面
所用的时间0.5s,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
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
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14.“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
估测。
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的估
测。
【答案】脉搏,时间
【解析】“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
因为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时间估测时间.
15.某同学五次测一块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2.12cm,2.14cm,2.15cm,2.13cm,2.33cm,则物
体的长度应为()
A.2.135cm B.2.14cm C.2.13cm D.2.15cm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物体的长度为:
L="(2.12cm+2.14cm+2.15cm+2.13cm)" /4 =2.135cm;
因为在长度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四舍五入可知,书的宽度为:2.14cm;
故选B.
16.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分析: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
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
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卡测法”.
解答:解:A、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不正确;
B、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不正确;
C、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不正确;
D、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正确;
故选D.
17.如图所示某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答案】A
【解析】解:仪表的指针比较细,容易产生误差,镜子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且光路是可逆的,读数时,眼睛看指针与镜子里的指针影像重叠,使得读数比较准确.故选A.
18.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150次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g D.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答案】A
【解析】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60—100次之间;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0g;D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
1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知刻度尺分度值是,硬币的直径是 cm。
【答案】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
解: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长度=3.76cm-1.50cm=2.26cm.
故答案为:1mm;2.26.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它测量工具对这一点没有特殊的要求,能正确读出示数就可以.
2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四个错误(请任选写出指出个错误):
①:
②:
【答案】①尺未放正
②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解析】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
解答:解:①尺未放正
②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22.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_____________(填单位)。
【答案】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50cm,
物体的长度L=2.50cm-0cm=2.50cm;
因为需要估读,所以数值为2.49cm或2.50cm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 cm.
点评: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3.一支新“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下列中的哪一个值
A.17.5 m B.17.5 dm C.17.5 cm D.17.5 mm
【解析】一支新“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为:17.5m=1750cm太长,不符合实际;
17.5dm=175cm,太长,不符合实际;17.5cm,符合实际;17.5mm=1.75cm,太短,不符合实际.故选C
24.如图是四位同学测量同一圆球的直径,你认为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
正确放置刻度尺要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被测物体始端与零刻度线
对齐;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测量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取圆的直径
时一定要关注测量的起止点。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且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
B、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
C、视线没有与刻度对齐,而是发生了倾斜,这样读出的数值不准确;
D、虽然没有从零刻线量起,但是操作都是正确的,只是要注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读取的数
值减去与桌面对齐的刻度。
故选D
25.(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来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
笔杆上,一共绕了30匝.请你帮他读出其长度为_______cm,铜丝的直径为
_______cm.
(2)测量出了细铜丝的直径后,小明对自已设计的方法很满意,但小明又有想到了一问题:利
用刻度尺如何测量一根自动铅笔芯的直径呢?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自动铅笔芯的实验方案.【答案】(1)5.00;0.17 (2)实验步骤:取n(n>20)根自动铅笔芯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
刻度尺测量出这n根自动铅笔芯的宽度L.则一根自动铅笔芯的直径为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30匝铜丝的长度可依照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出,再除以匝数就是铜丝的直径.
解答:解:(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10cm处量起,其示数为15.00cm-
10.00cm=5.00cm;
铜丝的直径==0.17cm.故答案为:5.00,0.17;
(2)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
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
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测多算少法”.实验步骤:取n(n>20)根自动铅笔芯平铺在水平
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出这n根自动铅笔芯的宽度L.则一根自动铅笔芯的直径为
点评:“测多算少”是我们在测微小量时常用的方法,也称“累积法”,可适用于长度、质量等多个物
理量的测量,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实用的方法.
26.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可以避免。
B.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错误。
C.只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解析】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可以避免,而只能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故A、B、C错误.
故选D.
27.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米。
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
A.某原子的半径B.一枚硬币的厚度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D.地球的半径
【答案】A
【解析】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根据题目中给出的1nm=10-9m和0.3nm分别与四个选项相对照,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nm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从四个选项来看,选项B、C、D的长度均远远大于0.3nm,只有某原子的半径才有可能最接近于这个数值,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28.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答案】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
【解析】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它包括七个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科学探究包括七个基本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
点评: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与情感的体验,积累科学知识与方法,教学中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29.(3分)进行科学探究前,选择仪器的标准是()
A.选择分度值最小的仪器B.选择量程最大的仪器
C.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D.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测量工具
【答案】C
【解析】要根据所测量的物理量选择测量仪器;根据对测量的要求选择不同规格的器材;实验器材的选取要保证:安全、测量要准确,即所选器材的量程与分度值要合适.
解:
AB.根据实验所测量的物理量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仪器,并不一定选择规格大或规格小的器材,故A、B错误;
C.实验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故C正确;
D.根据个人喜好择测量工具,有背科学原理,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要根据测量的物理量、测量量的大小、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30.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阴霾天气,空气被严重污染,其中的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
PM2.5是指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大于2.5()
A.厘米B.分米C.毫米D.微米
【解析】根据常识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所以本题答案为D。
【考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