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西城区初二(下)期末语文(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北京市西城区初二(下)期末
语文2017.7
一、语文基础。
(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6分)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ì)”或“谥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用字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以《逸周书·谥法解》为参照,朝廷欲赐大臣谥号,往往援例此书办理。
早期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王、秦穆公、魏安王;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等。
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忠烈公等。
古代谥号是有一定制度规则的,一般而言,文臣谥曰“文”,武臣谥曰“武”。
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
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
“文贞”是对文臣最大的褒奖,是极美的谥号,朝廷不轻易授予。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
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在中国的历史上,宋代以降,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宋代的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一般是不肯轻易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
所以,“生晋太傅①,死谥文正”也就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至高追求。
【注】①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三公之一,正一品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卿大.夫(dài)给.予(ɡěi)褒.贬(bǎo)避讳.(huì)
B.卿大.夫(dà)给.予(jǐ)褒.贬(bāo)避讳.(wéi)
C.卿大.夫(dà)给.予(jǐ)褒.贬(bāo)避讳.(huì)
D.卿大.夫(dài)给.予(jǐ)褒.贬(bǎo)避讳.(huì)
(2)根据文意,文中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援例:求援以降:以后B.援例:引用以降:国家破灭
C.援例:求援以降:国家破灭D.援例:引用以降:以后
(3)“为”字的第二笔是“丿”,“臣”字的第二笔是(),“此”字的第五笔是()(2分)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3)题。
(共6分)
【甲】推敲
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①,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
(宋·阮阅《诗话总龟》)
【注】①京兆尹: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
【乙】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甲】文中加点的词语“布衣之交”的意思是()(2分)
A.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的朋友B.旧时结拜的异性兄弟
C.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D.不拘地位高低、平等相处的朋友
(2)【乙】诗中,横线处填写的诗句正确的选项是()(2分)
A.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B.移石动云根,过桥分野色
(3)【乙】诗中,到底是用“推”字好,还是“敲”字好,还是有争议的。
两个字比较而言,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合适呢?请说出理由。
(2分)
答:
二、语文积累(共10分)
3.古诗文默写。
(6分)
人生的际遇往往身不由己,但人生的态度可以自主选择。
同样身处逆境,下列诗人的思想境界非常值得称颂。
杜甫流落成都时居无定所,他能够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吁。
刘禹锡被贬到巴山楚水,提出充满哲理的“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见解。
苏轼被贬密州,在中秋之夜思念亲人之际,能对天下人发出“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的祝愿。
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之时,身为太守的他抱有“,醒能述以文”(《醉翁亭记》)的胸怀。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途中发出了“?”(《过零丁洋》)的千古绝唱。
这些诗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诗词文化,更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丰碑。
4.为画配诗,为诗配画。
(4分)
(1)下列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一句诗词的内容相对应,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2分)
【甲】【乙】
【甲】【乙】
A.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B.门前苍松,不慕春风。
不识衰荣,终岁青葱。
C.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下列哪幅画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容不相匹配()(2分)
A B
C D
三、名著阅读(共8分)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3分)
痛苦与磨难往往成为伟人内在的驱动力。
《名人传》中的三位艺术家就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欧洲革命创作的《交响曲》,将交响曲带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境界,成为了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也是古典主义的先驱作品;意大利雕塑家(人名)的成名作——雕塑《大卫》,成为了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国籍)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品,具有极大的世界影响力。
英国作家朱利安·赫胥黎评价说,仅凭《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看来,痛苦与磨
难在无意间也成为了很多艺术家攀上艺术高峰的基石。
6.根据相应图片的提示进行填空。
(5分)
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在海洋进行的两万里旅行中,可谓是险情不断,险象环生。
他们在经过托雷斯海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时,不但①,而且还②;他们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为了救采珠人,和③展开了搏斗,尼摩船长还险些丢掉性命;他们在经过南极时被困在了厚厚的冰层下,舱内④的缺乏险些使他们葬身海底;在大西洋,他们被⑤所困扰,不得不展开肉搏战。
此外,他们还遭到了炮击,遇到了罕见的大旋流……这次旅程真称得上是九死一生。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7-9题。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水尤.清冽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3)春和景.明景: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都写于作者被贬官之后,面对同样的遭遇,柳宗元以物喜、以己悲,看到小石潭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景象,他感到(1)“,”;范仲淹却有着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的胸襟,《岳阳楼记》抒写的是他(2)“,”的远大抱负。
(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潮州与韩愈:谁成就了谁?》,完成第10-12题。
(共12分)
潮州与韩愈:谁成就了谁?
张锐强
很早就知道中国的版图上有潮州这个地方,就因为那首著名的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诗首联气势确实凌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作者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要迎佛骨进入大内供奉,险些身家不保。
奏章上达天听之后,皇帝雷霆震怒。
多亏他的老领导裴度等人讲情,皇帝这才决定将死刑改成降级降职处分,韩愈遂由刑部侍郎贬谪为潮州刺史。
如果不是众人竭力劝谏,那么中国文学与广东潮州的历史恐怕都要重新书写。
唐宪宗的改判放了韩愈一条生路,同时也放了潮州历史一条生路。
否则的话,今天这种文化意义上的潮州是否存在,真的很难说。
由于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某个文人与某个地区经常会结上难解的缘分。
比如苏轼、白居易之于杭州,柳宗元之于柳州。
但是像潮州这样,将韩愈无限尊崇甚至不惜神化的,却并不多见。
如今潮州有韩山,韩江,韩木,昌黎路,昌黎小学等。
韩愈的影子无处不在。
一句话,从文化上讲,韩愈已经和潮州水乳交融。
潮州不是潮州市长的潮州,也不是潮州人民的潮州,而是韩愈的潮州。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这是赵朴初老先生在《访韩文公祠口占》中对51岁的韩愈在刺潮八个月所做贡献的评价。
潮州人不仅仅是尊崇韩愈的问题,已经将其神化,在宋代便建立了韩文公祠。
回过头来再说那首让我记住潮州的诗,其题目说得很清楚,是写给侄孙韩湘的。
韩愈幼年丧母,由兄嫂抚养成人,因此那侄孙与亲孙子差不多。
听说韩愈遭贬,就赶来护送。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护送韩愈南迁有功,最后竟然也被神化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其连带作用,居然就有这么大。
可以说,潮州对韩愈的尊崇,比杭州给予苏轼和白居易的待遇还要高。
那么,韩愈在潮州任职期间,究竟又完成了何等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者善举呢?
韩愈的学生皇甫浞说,按唐代惯例,被贬谪的中央官员到地方后基本不理政事。
只有韩愈来到潮州,还像那些凭资历升迁上来的地方官员一样勤勉有为。
据记载,韩愈知潮期间确有德政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驱鳄鱼,办教育,劝农桑,释奴婢。
四事之中,后面两个历史记录不多,前面两个比较详细,尤其是驱鳄鱼,特别富有传奇色彩。
一天,韩愈在潮州东门外的鳄溪前摆好香案,点燃香火,令手下将肥猪肥羊各一只扔进溪里,然后拿出亲手撰写的《鳄鱼文》,义正词严地对鳄鱼宣战:鳄鱼,我知道你也不容易,老吃不饱饭,不得已经常以我的子民为食。
这事呢过去我不知道也就算了,既往不咎;现在既然我是潮州的一把手,就不能不过问。
给你们送去猪羊各一只,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你们可以放心吃,吃饱后滚得远远的。
再让我碰到,别怪韩某不客气!那天晚上,雷电暴风笼罩鳄溪,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地方全部干涸,溪水整整西迁六十里。
从那时起,潮州人及其牲畜挨鳄鱼咬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此事是有正史记载的。
兴州学的举措,比驱鳄鱼更靠谱。
贬来潮州不久,他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
办学缺资金,韩愈就“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盈余,以给学生厨馔”。
百千之数,大致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禄。
也就是说,他把治潮州八个月的所有俸禄,都捐了出来,以便给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甚至吃饭都不用花钱。
应该承认,一个没犯错误却被错误地贬谪到边远山区的官员,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难得。
因此后世都愿意把潮州的文气归因于此。
潮州八景中有一景曰“韩祠橡木”,橡木亦称韩木,传说为韩愈手植,今已不存。
自宋以来,关于韩祠橡木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它开花之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科人数之多寡。
这个传说,是韩愈以儒学兴化直接结出的果实。
一句话,潮州教育是韩愈奠定的基础。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文中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①;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这几句评语是韩愈一生的写照。
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在韩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注】①“道济天下之溺”,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10.文章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开篇,有何好处?(3分)
答:
11.文中划线处苏轼对韩愈的四句评价,其中哪几句与本文的内容相关?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
(4分)答:
12.你认为潮州和韩愈谁成就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分)
答:
(二)阅读《章草》,完成第13-16题。
(共8分)
章草
①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
《史记》载:“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
”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说,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
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
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的草稿。
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②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
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
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
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
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
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
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
”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③“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zhé),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
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伯英),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
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④“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的《出师颂》、《淳化阁帖》中张芝的书作、皇象所书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等。
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⑤“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⑥“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
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章草”而成的。
13.关于“章草”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今草”,而后又有“章草”,再又有“狂草”
等草体了。
B.关于“章草”的起源,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因通於章奏得。
C.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
D.“章草”传世的法帖,如皇象所书的《急就章》,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
14.“今草”与“章草”的区别有哪些?(2分)
答:
15.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对应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索靖——《月仪帖》B.史游——《出师颂》
C.怀素——《淳化阁帖》D.张旭——《古诗四帖》
16.关于右图孙过庭草书作品《书谱》的说法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A.笔法多劲利而少柔媚,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
B.因运笔迅速,字字连带,上下牵连。
C.起止、转折纹丝不乱,且多顿挫,表现运笔的节奏。
D.在放纵与节制中完成美的创造。
六、作文(40分)
17.题目一:以“特殊的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茶文化、汉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请在“文化”中的横线处填上你喜爱的某一文化样式,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任选一个
....题目,写一篇文章。
将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
(2)不少于600字。
选题目二,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