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染料木素结构
染料木素结构(实用版)目录1.染料木素概况2.染料木素的基本信息3.染料木素的存在形式和性质4.染料木素的应用领域5.染料木素的发展前景正文一、染料木素概况染料木素,又称金雀异黄素,是一种长方形或六边形棒状结晶(60% 乙醇)或树枝状结晶(乙醚)。
它的熔点为 297-298 摄氏度,略有分解。
染料木素可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醇,但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 8.7 微克/毫升。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溶液的 pH 值对染料木素的溶解度没有明显影响。
二、染料木素的基本信息染料木素的化学名称为 5,7,4"-三羟基异黄酮,其 CAS 编号为446-72-0。
由于染料木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如槐角和山豆根等,因此,它也被称为染料木素。
三、染料木素的存在形式和性质染料木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其苷、苷酸、醇等。
在化学性质上,染料木素具有酚类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如与酚类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此外,染料木素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地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
四、染料木素的应用领域染料木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在食品工业中,染料木素被用作天然色素,赋予食品黄色至橙色的色泽;在医药领域,染料木素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化妆品行业,染料木素则可作为抗氧化剂,提高化妆品的稳定性。
五、染料木素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料木素的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染料木素可以作为生物活性分子,用于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物过程。
此外,染料木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也值得期待,如用于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等。
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蔡锦源1,陈玲1,朱炽雄1,黄文富2(1.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616,2.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染料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肿瘤和防治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已成为当今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提取、纯化、水解、化学合成等4个方面概述了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为优选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染料木素;提取纯化;水解;化学合成;展望DOI :10.16465/431252ts.20150421收稿日期:2015-06-28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YB523);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413639007)。
作者简介:蔡锦源,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染料木素(Genistein )别名5,7,4′-三羟基异黄酮、染料木甙元、染料木黄酮,广泛存在于各类可食性植物中[1],是异黄酮类化合物中生物活性最高的一种。
具有弱雌性激素样活性而又非雌激素类化合物,对因激素而产生的病症有直接作用。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染料木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其除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2]、降血脂[3]、抗肿瘤[4-5]和防治骨质疏松[6-9]等生物活性。
目前尚未有对其制备方法做系统地综述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概述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为优选染料木素的制备方法提供参考。
1提取方法1.1热水浸提法热水浸提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之一。
其主要提取过程是先将药材粉碎并添加适宜溶剂,在适宜温度下浸提或回流提取一定时间,然后将提取液过滤,滤渣按相同过程提取数次,最后合并滤液,旋转蒸干即得粗制品。
窦玉红等[10]以淡豆豉为原料,染料木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染料木素的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时间1h/次,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染料木素得率为3.42mg/g 。
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LIS a s a , h n-h n DAIHa 3 ZHAO u x n 2 o一 Yo — i g
,,Βιβλιοθήκη Z nj n L i - , I nl3 UO We -a2, I a i X o ME - We i
(. ol eo A r utr, an nU i ri , io 72 8 C ia2 Ke a oaoyo rpc l rpBitcn lg , n t A r utr. 1 C l g gi l e H ia nv st Hak u5 0 2 , hn; . yL brtr fTo ia o oe hooy Miir o gi l e e f c u e y C sy f cu Isi t rpc lBo cec n itcn lg , hns a e y o r ia giut a cec s Hak u5 1 0 , hn ; . i nKe ntueo To ia isin ea dBoeh ooy C i eAc dm To c l r l r l ine, io 7 1 C i 3 Han y t f e f p A c u S 1 a a L br tr f r sac n a oao o Ree rha dDeeome tfNaua P o ut rm L F l y vlp n o trl rdc fo i okMe ie Hak u5 1 0 , hh) dc , io 7 1 1 C ia n
t e fr ttme.Ant a t ra c ii wa s y d b a r ds fuso eh ,a d c mpo n ,3,4,a d 6 h s i i i c e il a t t b v y s a a e y p pe ik d f i n m t od n o s i ud 1 s n
天然药物学 茎木类药材木通鸡血藤等护理课件
茎木类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 制炎症细胞的活化等方式,达
到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等 方式,达到抗菌作用。
抗肿瘤作用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 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方式,达 到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调 节免疫因子的分泌等方式,达
03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茎木类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 。具体采收时间还需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采收方法
采收茎木类药材时,应选择健康无病的植株,割下或挖取其地上部分,保留根 部以利再生。同时,采收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伐。
06 茎木类药材的养护与保存 方法
茎木类药材的养护方法
分类养护
根据不同茎木类药材的特性进行分类 养护,如木通、鸡血藤等,以便更好 地管理和保护。
控制温度和湿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茎木类 药材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 度都可能影响药材的质量。
防虫防鼠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虫害和鼠害,如 定期检查、使用防虫剂等,以确保药 材不受损害。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茎木类药材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
茎木类药材的使用禁忌与替代品
禁忌
部分茎木类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或滥用。孕妇、儿童 、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时需特别谨慎。
替代品
在无法获取某些茎木类药材时,可以考虑使 用其他具有相似功效的药材进行替代。但应 注意替代品的药效和安全性,并在专业医师 指导下使用。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研究背景介绍胆木是一种常见的药材,主要生长在海南岛及其周边地区。
胆木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但由于海南胆木的地理分布范围广,长成环境和生长期对其影响较大,且市场上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因此需要快速鉴别胆木的真伪和质量。
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重复的鉴别方法,特别适合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
本文旨在探究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技术是使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材等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指纹图谱来对不同品种、批次甚至不同环境下的药材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
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在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药效成份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开发一种新的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对于纠正药材中的假冒伪劣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样品制备和指纹图谱建立。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指纹图谱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获得准确、可重复的指纹图谱,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样品预处理。
首先需要选择大量来源不同的胆木药材样品,随机选取样品,并对不同的部位、生长期和生长环境进行评估。
然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加工和研磨,使胆木药材样品能够进行溶解和浸提,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样品加工后,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等步骤,以获得更加纯净的样品,避免其他成分对指纹图谱的干扰。
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的建立基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NMR),气相色谱(GC)等,这些技术可以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胆木药材样品进行分析,鉴别和确定药材的品种和质量,从而为药材的生产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论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海南胆木药材的品质和药效,提高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在药品监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
这是一项具有前景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同时也是拓展中药材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领域的重要手段。
染料木素木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染料木素木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染料木素是天然的二苯并呋喃类类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其木糖苷化产物更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因此,对染料木素木糖苷的合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索其药理作用和
应用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染料木素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染料木素木糖苷,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鉴定。
同时,通过生物活性测试,探究染料木素木糖苷的
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特别关注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 合成染料木素木糖苷:选择适当的化合物作为木糖苷化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染料木素木糖苷,并利用色谱、质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和表征。
2. 生物活性测试:采用多种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如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等,评估染料木素木糖苷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四、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期结果是成功合成染料木素木糖苷,并确定其结构和药理作用,进一步探究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参考和依据。
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方法学意义和可推广性。
草木染色概述
草木染色概述1、茜草染色染色茜草(Rubia tinctorum L.),根含茜草素,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多生于沙地上。
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
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
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
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
西汉毛苌传《郑风。
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
(按:蒨草即茜草)《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
《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1种海南常见中草药中微量元素锰_黄维钱
摘要: 目的: 获取含羞草、铁树 叶、铁树花、飞机草、菠萝蜜 叶、马 齿苋、芦荟、苦楝、芒果 叶、九 里香、鸡屎藤、白 花菜、积雪草、落地生根、番石榴叶、黄皮叶、木耳菜、鸡蛋树皮、紫苏、防风草、凤仙花、龙胆、桑叶、冰糖草 、马鞭 草、大青叶、叶下珠、车 前草、灯笼草、紫茉莉、三角泡共 31 种海南常 见中草药 中锰的含量 水平, 进而为 合理开 发利用这些药材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压密封消解 样品制备 分析试液, 继用火 焰原子吸收 光谱法 对这些中草药中锰的 含量 进行 测定。结 果: 所分 析的 海 南中 草药 中 都含 有一 定 量的 锰, 其 中龙 胆最 高, 为 7881 38 mg/ kg, 大青叶其次, 为 496169 mg/ g, 其他 29 种中草药中锰的含量在 91 25~ 99178 mg/ kg 之间; 各中 草药分析试液中锰的加标回收率在 941 42% ~ 1031 51% 之间, RSD 在 01 84% ~ 21 91% ( n= 6) 之间。结 论: 可 以通过服用上述海南常见中草药摄取 M n 元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若长期服用海南当地龙胆或大青叶, 可能 存在 M n 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中草药; 锰;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5320( 2011) 06- 0016- 03
65% 浓硝酸预消化过夜, 然后加入 3 ml 双氧水, 组 装好高压密封消化罐, 于 150 e 消化 4 h, 得到澄清 透明消化液, 冷却后用 5% ( V/ V) 硝酸定容至 50100 ml。同样方法制备空白溶液。 2. 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
本实验所有药材中锰元素的测定均采用火焰吸
量水平, 本实验采用高压密封消解 ) 火焰原子吸收 光谱法对含羞草、铁树叶、铁树花等 31 种海南常见 中草药中微量元素锰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本论文包括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和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两部分。
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为杜鹃花科(Ericaceae)马醉木属(Pieris D. D on)植物,别称兴山马醉木、长苞美丽马醉木、泡泡花、红蜡烛树,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尼泊尔、不丹、印度。
生于海拔900~2300米的灌丛中。
美丽马醉木全株有毒人畜误食,会导致昏迷、呼吸困难、运动失调。
叶子和根作为传统民间中药可以治疗由于中暑引起的呕吐腹泻和疥疮,也可作为农药杀灭害虫。
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美丽马醉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苷、甾体、苯丙素类以及一些含氮化合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丽马醉木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对美丽马醉木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从中共分离得到60个化合物,其中二萜类化合物17个(1*-10*,11-17)、降倍半萜2个(18-19)、三萜类化合物2个(20-21)、黄酮类化合物14个(22-35)、木质素类化合物4个(36*-37*,38-39)、苯丙素类化合物5个(40-44)以及其他类化合物16个(45-60),其中新化合物12个(*标记为新化合物)。
通过波谱学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上述6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pieristoxin L-U (1*-10*), grayanoside D (11)、rhodo molin Ⅰ (12)、pieristoxin H (13)、grayanotoxin Ⅱ (14)、pierisformoside B (15)、grayanoside C (16)、bis-deacetylkalmitoxin-VI (17)、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18)、(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19)、oleanolic acid (20)、betulinic acid(21)、(+)-catechin(22)、(2R,3S)-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 (23)、Dulcisflavan (24)、(2R,3R)-dihydro quercetin(25)、phlorizin(26)、asebotin (27)、3-hydroxyasebotin (28)、quercitri n (29)、afzelin (30)、kaempferol-3-O-β-D-glucoside (31)、hirsutrin (32)、apigeni n-7-O-β-glucopyranoside (33)、quercetin-3-O-β-L-arabinopyranoside (34)、quercetin-3-O-D-xylopyranoside (35)、8R-2,4-dimethoxy-3,3’,5’3hydroxy-8-hydroxy methyl-9’-O-β-buckthorn indican-9-4’-lignan (36*)、(7R,8R)-4-dimethoxy-3,3’,5’-dihydroxy-8-hy droxy methyl-9’-O-β-buckthorn indican-9-4’-lignan (37*),(7S,8R,7’E)-4-hydroxy-3,5’-dimethoxy-4’,7-epoxy-8,3’-neolign-7’-ene-9,9’-diol-methyl ether (38)、pinoresinol (39)、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2,3-triol (40)、2,3-dihydroxy-l-(4-hydr 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 (41)、3-(3,4-dihydroxyphenyl)-1-propanol (4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l (43)、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 henol (44)、Butan-2-O-β-D-glucopyranoside (45)、(3R,5R)-3-hydroxy-5-hexanolide(46)(3S,5S)-3-hydroxy-5-hexanolide (47)、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 (48)、(E)-4-(2-hydroxyvinyl)phenol (49)、4-ethoxy-2,3-dihydroxybutanoic acid (50)、syra ngalde hyde (51))、4-hydroxy-3,5-dimethoxy-benzoic acid (52)、5-methylbenzene-1,3-diol (53)、4-(2-hydroxyethyl)phenol (5)、dibutyl phthalate (55)、orcinol gluc oside (56)、4-(2-hydroxyethyl)benzene-1,2-diol (57)、3,5-dihydroxy-2-hydroxymeth yl-4H-pyran-4-one (58)、3-hydroxy-2-hydroxymethyl-4H-pyran-4-one (59)、3,5-dihydroxy-2-methyl-4H-pyran-4-one (60)。
植物 染料木素
植物染料木素
染料木素是一种天然染料,其来源于某些植物的树皮、根茎和果实等部分。
其颜色多样,包括红色、黄色和棕色等,能够媲美合成染料的色彩效果。
在古代,染料木素曾被广泛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如印度的舞蹈裙、非洲的布托加和北美洲印第安人的腰带等。
除了用于染色外,染料木素还被发现有药用价值。
其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肝炎等。
染料木素中含有的一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然而,染料木素的生产和应用受到了环境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生产需要大量的植物资源和土地空间,同时也会产生水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可持续的染料木素的生产和应用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需求。
海南天料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海南天料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海南天料木Homalium stenophyllum Merr属于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天料木属(Homalium)植物,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独有的药用植物资源,是海南地区的传统药用植物,其根叶均可入药、外涂。
目前尚未见有关海南天料木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报道。
在前期对几种海南地区独有的药用植物研究中发现与海南天料木同属的广南天料木H.paniculiflorum与红花天料木H.hainanensis的粗提物乙醇提取物对四种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因此,本研究以海南天料木为对象,在抗肿瘤活性指导下,对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找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海南岛特有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鉴定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从海南天料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0个化合物,涉及7种结构类型,以酚酸类成分居多,分别为:syringaresinol(1),Itosid P(2),槲皮素(3),山奈酚(4),芦丁(5),大豆苷元(6),5-(3-formil-4-hydroxifenoxi)-2-hidroxibenzaldehido(7),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1-苯甲酮(8),3,4,5-三甲氧基肉桂醇(9),对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10),3,4-二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11),3-O-cis-caffeoylbetulinic acid(12),betulinicacid(13),3-(phenyl)isocoumarin(14),3-(3’-methylphenyl)isocoumarin(15),邻甲氧基苯甲酸(16),香草醛(17),丁香醛(18),水杨醇(19),4-乙氧基-3-羟甲基苯酚(20),对羟基肉桂醛(21),松柏醛(22),对羟基肉桂酸(23),反式阿魏酸(24),3,4-二羟基苯甲酸(25),苯甲酸(26),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27),vimifoliol(28),(-)-d-ihydrovomifoliol(29),(+)-d-ihydrovomifoliol (30)。
剑叶三宝木和琼岛染木树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
剑叶三宝木和琼岛染木树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戴春燕;杨彪;张大帅;陈光英;韩长日【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2【摘要】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extracts of 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 and Saprosma merrillii were screened. The MTT assay was used to test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different extracts of both medicinal plants against A549 and MCF-7 in vitro.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Saprosma merrillii showed remarkabl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A549. Their IC50 were 31.79 μg/mL and 55.63 μg/mL respectively. The extracts of both plants didn't show remarkabl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MCF-7. The water extract of 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 even showed great 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MCF-7 cell.%采用MTT法,考察剑叶三宝木和琼岛染木树不同溶剂萃取物,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剑叶三宝木的乙醇总提物和琼岛染木树的乙酸乙酯部位对人肺腺癌细/lg(A549)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31.79μ/mL、55.63μ/mL.但是两种植物的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剑叶三宝木的水提物部分甚至对MCF-7表现出较强的促增殖作用.【总页数】4页(P184-187)【作者】戴春燕;杨彪;张大帅;陈光英;韩长日【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2【相关文献】1.九节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部位筛选 [J], 卢海啸;勾玲;李典鹏2.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J], 张俊燕;王燕;陈文豪;宋小平;陈光英;傅波;陈怡3.琼岛染木树中蒽醌类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J], 吴晓鹏;周学明;张俊燕;李玖慧;吴家婷;杨静雨4.剑叶三宝木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J], 余丽;梅文莉;左文健;王辉;郭志凯;安学勤;戴好富5.无刺帽柱木抗肿瘤活性部位的成分研究 [J], 程志红;余伯阳;杨秀伟;张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肚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猪肚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目的:猪肚木(C. horridum Bl.)为茜草科(Rubiaceae)鱼骨木属(Canthium Lam.)植物。
猪肚木常作为民用药材被人使用,其根部可利水,消肿,止痛,用于黄疸,消肿,跌打损伤;叶可清热,消炎,润肺,用于疮毒,外伤感染,肺结核。
因此,通过对猪肚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表征等化学研究,确认猪肚木中主要化学成分,并确定其活性成分及结构,寻找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为猪肚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把猪肚木茎用75%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浓缩后得到浸膏,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硅胶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对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
结论:从猪肚木茎中分离出25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1H-NMR、13C-NMR)及文献对照法确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构鉴定为:丁香脂素(1)、槲皮素(2)、Scoparone(3)、东莨菪内酯(4)、Fraxidin(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6)、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醛(7)、Coniferyl alcohol(8)、对羟基苯甲酸(9)、香草酸(10)、丁香酸(11)、丁香醛(1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3)、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15)、甘露醇(16)、β-胡萝卜苷(17)、β-谷甾醇(18)、十九酸(1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0)。
化合物(1)、(2)、(5)、(7)、(8)、(9)、(12)、(13)、(14)、(15)、(16)、(19)、(20)为首次从鱼骨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对化合物(1)、(3)、(4)、(7)、(11)、(14)进行抗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高的抗菌活性,(3)和(7)具有中等抗菌活性,(14)具有低的抗菌活性,这些化合物对黑曲霉均无抗菌活性。
染料木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染料木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张泉洋;马富超;王帅;吴崇明;郭鹏【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44)004【摘要】染料木苷是大豆异黄酮的有效成分之一,结构上属于植物雌激素.目前,关于染料木苷的药理学活性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其药理学活性的总结与展望尚显不足.本文综述了其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抗肿瘤、改善心肌缺血、调节代谢综合征、抗炎和细胞保护等药理活性,以期为染料木苷和其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Genistin,a kind of soy isoflavones with estrogen-like effect,is one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soybean isofla?vone. Recently,many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genistin possesse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however,the summary of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s not enough. 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gress in the estrogen-like effects,anti-tumor activity, improvement of the myocardial ischemia,anti-inflammation activity,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related diseases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genisti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enistin and other soy isofla?vones.【总页数】5页(P315-318,325)【作者】张泉洋;马富超;王帅;吴崇明;郭鹏【作者单位】150076 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100193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中心;150076 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100193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中心;100193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中心;100193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中心;100193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2.雷帕霉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吴加东;王爱飞;徐又佳;孙焕建3.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欧文;张海燕;汪镇朝;杨明;刘英孟4.生脉饮及其加减方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黄娜娜;李俊;浦滇;和秋婷;罗正才;刘雨珊;彭愚哲5.木犀草素的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J], 王琪;李坤伟;周长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染料木素结构式
染料木素结构式一、引言染料是一种可以通过物质的吸收和发射光线来改变物体颜色的物质。
在染料的研发和应用中,染料木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对染料木素的结构式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染料木素的背景介绍染料木素是一类以苯并吡喃酮为骨架,具有强色态变化能力的有机化合物。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得到,包括化学合成、植物提取和生物合成等。
染料木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烈的吸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油墨、染料涂料和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
三、染料木素的结构式及分子结构解析染料木素的结构式为:C16H12O5。
染料木素的分子结构是由苯环和吡喃环组成的。
其中,苯环上有两个酮基,吡喃环上则有一个酮基和一个羟基。
染料木素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了良好的色态变化能力和吸收特性。
四、染料木素的合成方法1.通过化学合成合成染料木素–步骤一:选择适当的起始原料,如苯乙酮和甲苯。
–步骤二: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苄酮和苄酸。
–步骤三:通过环化反应,合成染料木素。
2.植物提取染料木素–步骤一:选择富含染料木素的植物,如紫杉树。
–步骤二:将植物进行加工和提取,得到染料木素。
3.生物合成染料木素–利用生物体内的酶和代谢途径,通过对特定底物进行催化反应,合成染料木素。
五、染料木素的应用领域染料木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染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纺织品染料–染料木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中。
2.油墨–染料木素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并发出明亮的颜色,被用作油墨的成分,增加印刷品的色彩鲜艳度。
3.染料涂料–由于染料木素具有强烈的吸收特性和色态变化能力,因此常被应用于染料涂料领域,用于增加涂层的颜色和光学效果。
4.生物荧光成像–染料木素在生物荧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六、染料木素的前景与挑战染料木素作为一种多功能有机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需求的提高,染料木素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将有更多的应用机会。
染料木苷产品
染料木苷产品染料木苷是一种天然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一、染料木苷的产品特点染料木苷属于一种类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染料木苷植物的根部和树皮中。
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产品特点:1. 天然纯净:染料木苷是从染料木苷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不含化学添加剂和人工合成物质,具有天然纯净的特点。
2. 易溶性:染料木苷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方便地与纤维材料结合,实现染色效果。
3. 耐光性:染料木苷具有较好的耐光性能,不易褪色,使得染色后的纤维材料能够长时间保持鲜艳的颜色。
4. 耐洗性:染料木苷染色的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洗性,不易褪色和掉色,使得产品在日常使用中更加耐久。
5. 绿色环保:染料木苷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二、染料木苷的生产工艺染料木苷的生产主要包括植物采集、提取和纯化过程。
1. 植物采集:染料木苷植物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采集时通常选择根部和树皮较多的植物,确保染料木苷的含量。
2. 提取过程:将采集得到的染料木苷植物进行破碎和粉碎处理,然后采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提取,使染料木苷溶解在溶剂中。
3. 纯化过程:通过过滤、蒸发、结晶等工艺步骤对提取液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溶剂,得到纯净的染料木苷。
三、染料木苷的应用领域染料木苷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纺织、皮革和食品工业。
1. 纺织工业:染料木苷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可以染出鲜艳的颜色,并且具有耐光性和耐洗性,使得染色后的纺织品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2. 皮革工业:染料木苷可以用于皮革制品的染色,使得皮革制品具有自然的颜色和良好的耐久性。
3. 食品工业:染料木苷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染色,如糖果、饮料等,为食品增添色彩。
四、染料木苷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染料木苷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与传统的合成染料相比,染料木苷具有以下环境友好的特点:1. 可再生资源:染料木苷植物是可再生资源,可以通过种植和采集来获取,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车叶草苷的研究进展
车叶草苷的研究进展洪庆;徐曼丽;汤建【摘要】车叶草苷(Asperuloside)是从茜草科(Rubi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等植物中提取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镇痛、降血压等广泛药理作用.本文对车叶草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车叶草苷的药材基源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4页(P43-45,69)【关键词】车叶草苷;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材基源【作者】洪庆;徐曼丽;汤建【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环烯醚萜是一类含有缩醛结构的单萜类天然产物,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以及神经保护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环烯醚萜类成分在脑缺血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以及其他衰老相关疾病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成为研究抗衰老和神经保护的中药化合物来源[1]。
车叶草苷(Asperuloside)是从茜草科(Rubi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等植物中提取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表明,车叶草苷具有抗炎镇痛、降血压、抗细胞染色体诱变作用多种药理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车叶草苷具有神经保护和激活端粒酶等活性作用,在抗衰老和神经保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车叶草苷的研究报道,对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车叶草苷的药材基源作一综述。
1 车叶草苷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1.1 抗炎作用车叶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ALI)及RAW 264.7巨噬细胞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体内外均显著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的水平,给药后显著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在改变小鼠组织同时激活其体内髓过氧化物酶(MPO)。
海南岛泌油植物一油楠
海南岛泌油植物一油楠
何和明;吴燕丽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01(004)004
【摘要】@@ (Sindora maritima Pierre. )别名科楠、脂树、蚌壳树,木质部内富含油脂,可燃性能与柴油相似,故又称"柴油树”,是我国热带地区用途十分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珍贵稀有植物.树干含有淡(棕)黄色的油状液体,内有11种化合物,75%是无色透明的清淡芳香油,24%为棕色树脂类残渣.其中α-依兰烯含量40.8%,β-丁香烯30.5%,r-杜松烯6.4%,β-毕拔烯、α-蛇麻烯、α-杜松烯、r-依兰油烯等有机化合物都在4.4%以下.为开发山区植物资源,综合研究利用特殊油料植物,现将油楠的自然分布、生长发育的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观测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6,39)
【作者】何和明;吴燕丽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海南省海口市十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海南岛油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 [J], 吴忠锋;杨锦昌;尹光天;李荣生;邹文涛;袁洁
2.五种楠属植物叶片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比较 [J], 周存宇;万小丽;张建;费永俊
3.油楠作为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思考 [J], 李荣生;尹光天;杨锦昌;邹文涛
4.油楠作为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思考 [J], 李荣生;尹光天;杨锦昌;邹文涛
5.燃油植物油楠的资源开发利用 [J], 顾龚平;张卫明;肖正春;张广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岛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茜草科(Rubiaceae)染木树属(Saprosma)植物全世界现共发现50种,中国有5种。
该属植物常作为退热消炎、治疗腰腿痛和抗肿瘤等药物,在世界各地民间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其化学成分研究,主要分离得到环烯醚萜苷类、硫代环烯醚萜苷类、蒽醌类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的消炎、抑菌、抗肿瘤作用。
染木树属植物海南有4种,其中琼岛染木树(SaprosmamerrilliiLo)为海南岛特有植物品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白沙、琼中、万宁、陵水、澄迈、乐东、定安、崖县、保亭等市县。
目前还未见琼岛染木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
在对一系列海南热带药用植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时发现,琼岛染木树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选取琼岛染木树作为对象,研究其化学成分及抗菌、抗肿瘤活性,为琼岛染木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化学成分研究琼岛染木树茎阴干粉碎,80%乙醇室温浸提3次,每次3天,真空浓缩回收溶剂,得乙醇浸膏。
乙醇浸膏加水悬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
将萃取液真空浓缩回收溶剂即得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
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PTLC)和重结晶法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UV、IR、MS等光谱波谱技术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确定了2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α,6α,30-trihydroxy-ursan-28-oicacid(1)、3
α,30-dihydroxy-6-one-ursan-28-oicacid(2)、3α,6α,7
α,30-trihydroxy-ursan-28-oicacid(3)、30-羟基羽扇豆醇
(30-hydroxylupeol4)、羽扇豆醇(lupeol5)、7-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7-hydroxystigmasta-4,22-dien-3-one6)、豆甾醇(Stigmasterol7)、3-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oleanolicaldehyd8)、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9)、香草酸(Vanillicacid10)、2,5-二甲氧基对苯醌
(2,5-dimethoxy-1,4-benzoquinone11)、单棕榈酸甘油(glyceroylmonopalmitate12)、21-H-Hop-22(29)-ene-3,30-diol(13)、1,7-二羟基-2-甲基蒽醌(1,7-D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14)、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5)、1,3,5-三甲氧基苯(1,3,5-trimethoxybenzene1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17)、丁香酸(syringicacid18)、异香草醛(isovanillin19)、β-谷甾醇(β-sitosterol20)、胡萝卜苷(daucosterol21)。
其中,化合物(1)<sup>3</sup>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9)、(17)、(18)、(20)、(2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染木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药理活性研究采用MTT法进行乙醇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及化合物(1)
<sup>4</sup>、(8)、(13)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及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对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
新化合物(1)、(2)、(3)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新化合物(2)的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12.61μg/mL,三个新化合物都是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佐证乙酸乙酯部位对人肺癌细胞(A549)具增殖
抑制的作用;新化合物(1)、(2)、(3)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的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新化合物(1)的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37.33μg/mL;新化合物(2)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肝癌细胞(HEPG2)也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8)对四种细胞均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对小鼠黑色素瘤(HEPG2)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41.78μg/mL;化合物(13)只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采用微量稀释法体外抗菌实验进行乙醇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和部分化合物对六种常见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化合物(10)对四联球菌(Micrococcustetragenus)、化合物(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化合物(14)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us)、化合物(14)和(19)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生长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EC50都为15.6μg/mL。
化合物(14)、(15)、(18)和(19)对大多数细菌都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