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皮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桃楸皮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
核桃楸皮具有消炎、止痛、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目前对核桃楸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对核桃楸皮抗肿瘤的毒理和药理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用资源。

标签:核桃楸皮;提取;毒理;小鼠;人体肝癌细胞
[Key words] The Bark of Juglans regia;Extraction;Toxicology;Mice;Smmc-7721核桃楸是我国重要的药原植物,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完达山脉、长白山区及辽宁东部,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及河北、河南、山西、甘肃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开宝本草》最早记载核桃楸有补肾固精、敛肺定喘、抑菌镇咳及抗癌之功效,在印度、韩国和非洲,核桃楸各个部位的提取物作为民间药物已经使用多年。

核桃楸皮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1]、抗肿瘤作用。

通过对近年相关研究人员的实验研究的概括总结,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核桃楸皮的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帮助。

1 核桃楸皮的药理作用
1.1 急性毒理
半数致死量(LD50,单位mg/kg体重)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作为一个毒性的指标,LD50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缺点。

测试的结果可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实验品的种类、测试样品的基因特点、环境因素及注射方法等。

另一大限制是,LD50只用于测试会导致短时间内死亡的急性中毒,却没有计算长期的影响。

孟繁钦等[2]通过中药核桃楸皮水提物对小鼠进行实验,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12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 d,详细观察记录小鼠体征并检测血液指标情况,最终确定核桃楸皮水提物无明显的急性毒理反应。

才玉婷等[3]通过中药核桃楸皮水提液的正丁醇萃取物对小鼠进行实验,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12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 d,详细观察记录小鼠体征并检测血液指标情况,最终确定核桃楸皮正丁醇提取物无明显的急性毒理反应。

雷涛等[4]测定中药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小鼠半数致死量。

通过小鼠实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24 h内给药,观察7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计算LD50为2.622 mg/kg,其95%可信区间为1.811 mg/kg ≤ LD50 ≤ 5.433 mg/kg。

近期,有学者通过水提取核桃楸皮粗多糖,除蛋白处理,采用核桃楸皮粗多糖溶液(浓度5.4 mg/mL)为实验组,蒸馏水为对照组。

每个实验组给药设为:①灌胃1次/d;②灌胃2次/d,间隔12 h;③灌胃3次/d,间隔8 h;④腹腔注射1次/d;
⑤腹腔注射2次/d,间隔8 h;⑥腹腔注射3次/d,间隔8 h。

小鼠给药量:灌胃
40 mL/kg,腹腔注射20 mL/kg。

实验过程,禁食不禁水12 h后,灌胃、注射。

连续7 d,观察动物精神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采食和分泌物情况。

每隔1天
测量体重。

结果观察小鼠体态无异常,小鼠无死亡。

通过以上实验,并查阅核桃楸皮毒理相关文献,笔者认为,核桃楸皮含有的毒性物质应为脂溶性物质,如胡桃醌,胡桃醌具有明确的毒性[5],也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6],核桃楸皮水溶性物质应为低毒或无毒。

1.2 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

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

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生物体系中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

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

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

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作用,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雷涛等[7]研究核桃楸皮粗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实验采用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分别检测了核桃楸皮粗多糖的體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羟基自由基IC50为 1.146 88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为1.268 25 mg/mL。

现代研究表明核桃楸皮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自由基实验为核桃楸皮的皮肤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3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孟令锴等[8]以芦丁为标准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10 nm测定总黄酮含量为2.20%。

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9]。

槲皮素及其苷类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作用机制除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外,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雷涛等[10]通过超声提取槲皮素,转无水乙醇溶解,在25℃、370 nm 紫外分光光度法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线性范围为0.046 4~0.232 0 mg/mL,r=0.998 4,提示槲皮素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核桃楸皮中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0.28%。

1.4 抗肿瘤
MTT 英文全称为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化学名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商品名为噻唑蓝。

MTT检测原理: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催化外源性MTT,使其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 nm波长处测定的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检测、大规模的抗肿瘤药筛选物、细胞毒性试验以及肿瘤放射敏感性测定等。

侯甲福等[11]采用MTT法测定核桃楸皮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情况。

核桃楸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近期,笔者应用
MTT比色法,以五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组,在490 nm检测不同剂量的核桃楸皮乙醇提取物水溶液的OD值,考察核桃楸皮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24 h和48 h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乙醇提取液浓度为0.2 mg/mL,其IC50为0.053 0 mg/mL。

笔者还将核桃楸皮粉碎后,经索氏提取器,乙醇回流至无色,提取3次,浓缩、滤纸过滤。

取粗多糖溶液80 mL,氯仿-正丁醇(4∶1)溶液20 mL,置于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后,经离心机离心,分离水相和氯仿相。

将水相再加入相当于其体积1/4的氯仿-正丁醇溶液,重复上述过程,脱蛋白。

应用MTT比色法,以五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组,在490 nm检测不同剂量的核桃楸皮粗多糖提取液的OD值,考察粗多糖提取液对人体肝癌细胞SMMC-7721和小鼠肝癌细胞H22的24 h和48 h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粗多糖IC50为0.047 5 mg/mL。

2 核桃楸皮的研究前景及展望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因恶性肿瘤而引起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2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12-13]。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在很大程度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化疗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缺乏选择性等缺点,所以探寻一种毒副作用小、高效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就成为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14-15]。

目前相对于化疗药物,中草药在抗癌方面具有安全、毒副作用小、遗传致突变率低以及服用方便等优点。

中药是中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核桃楸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药源植物,其未成熟果皮、根皮、外壳及叶片均可入药,因此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進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核桃楸皮的药理研究提供帮助,核桃楸皮抗肿瘤有待于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兰英,赵锐.核桃楸青果皮水提物降低小鼠体内丙二醛质量痕度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0,l(6):476.
[2] 孟繁钦,雷涛,才玉婷,等.核桃楸皮水提物的急性毒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56.
[3] 才玉婷,雷涛,孟繁钦,等.核桃楸皮正丁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19-20.
[4] 雷涛,梁启超,林峰,等.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的急性毒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113-114.
[5] 许绍惠,许弘.胡桃属植物毒性成分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21(2):167-170.
[6] 雷涛,赵玉佳,丁坤敏,等.核桃楸皮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9-12.
[7] 雷涛,孟令锴,吴宜艳.核桃楸皮粗多糖清除自由基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2):93-95.
[8] 孟令锴,常乐,雷涛,等.核桃楸皮总黄酮测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5):5-7.
[9] 孟德胜,汪士良.槲皮素及其苷类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0,11(5):232-235.
[10] 雷涛,孟繁钦,吴宜艳.核桃楸皮槲皮素含量测定[J].实验室科学,2012,15(1):88-90.
[11] 侯甲福,梁忆红,雷涛,等.核桃楸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4):15-17.
[12] 黎彩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5-66.
[13] 乔顺凤,沈爱军,樊爱青.2001-2010年六灶社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77-79.
[14] 史玉琴,潘玮华,郭爱玲.6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护理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8):103-104.
[15] 马小娟,柴喜平,杨春林.心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