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以下列图,完成1~4题。
图甲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具有层次性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开展水平B.生活特点C.开展方向D.开展条件
4.图乙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处()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
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
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
开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开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4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答案
以下列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答复5~7题。
5.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
6.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兴旺
7.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
解析第5题,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为暖温带;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两地耕作制度的差异是
由热量条件差异决定的。
第6题,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因此雨热同期为其共有的地理现象。
第7题,甲地
楼房南北间距大于乙地,这是由于甲地纬度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较长决定的。
答案
以下列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
读图,答复8~9题。
8.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D.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9.以下不属于该区域20多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C.旅游业的兴起
D.再城市化明显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
第9题,比照 20世纪80年代
初和21世纪初可知,交通方式和布局明显改善,A正确;煤炭和钨矿等矿产资源得到开发,B项正确;读图可
知旅游业的兴起,C项正确,没有出现再城市化,应选D项。
答案
以下列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答复10~11题。
10.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
1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开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
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兴旺;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开展电子工业。
答案
区域的开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
结合以下列图,答复12~13题。
12.在区域开展的初期阶段,以下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开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3.以下列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开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开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
是()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第12题,在区域开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开展刚刚开始,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根本
上是协调的。
第13题,a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由此可得出正确顺序。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4
.读我国某区域图,答复以下问题。
(1)上图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局部,其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平
原。
(2)简述
B平原开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3)说明西安的地理位置特征。
解析第(1)
题,结合河流和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区域等高线数值大于1500米,等高线稀疏,判断为高原地形,结合图中河流、城市可以判断为黄土高原。
B区域等高线数值多在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判断为平原
地形,结合城市与河流信息,可以判断B表示渭河平原。
第(2)题,影响耕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渭河平原后期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并且有渭河流经,灌溉方
便;地形平坦,利于耕作;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开展。
第(3)题,城市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以及
相对位置描述。
绝对位置主要考虑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相对位置主要描述与周边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包
括与城市、铁路、主要地形区等的相对位置关系。
答案(1)黄土高原渭河
(2)B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便于灌溉。
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北临渭河,南邻秦岭;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陇海铁路上的铁路枢纽;陕西省省会。
.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
动控制,大局部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材料三近年来,苏州软件园区的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
产业等快速兴起。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
根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
依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在荷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1)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的比较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第
(2)题,现代农业技术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等。
第
(3)题,从交通、科技、市场、产
业根底等方面分析。
答案(1)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黄海);荷兰的纬度比
江苏省高。
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因而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