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节课通过课件展示和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因素以及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关于了解生态因素,可通过先教师举例说明,再由学生举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关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考虑到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课时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师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
表达和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等概念,还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等内容。
关于环境,教材直接描述概念即环境是存在于某种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关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材通过举出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关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材通过举一例简单梳理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寄生关系;关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教材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本节还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使能学生提出问题;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在制定计划中引导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
在表达和交流中,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对于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有一定的了解,能举出一些具体实例,可尝试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对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行学习;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纪律性较差,教师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学生安全以及保护实验器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4)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教师:
1.自制课件
2.准备实验用具
3.制作实验统计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
第1课时: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第2课时:引导探究——设计实验——进行试验——表达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第一课时,学生收集关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以及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具体实例。
第二课时教师帮助学生分为若干组,分组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二)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材料分析,“四川、陕西、甘肃周边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引出环境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激发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再通过大熊猫的生活环境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三)授新课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通过对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分析,引出环境的概念以及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分析说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小麦生活的影响,课件依次展示多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寄生关系等的具体实例,再由学生举例,教生共同讨论总结。
练习巩固
设计目的:通过师生举例分析,使学生能了解多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寄生关系,这为以后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提问:“生物与环境的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设计目的:使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老师提问:“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捉鼠妇时遇到哪些困
难?”“鼠妇为什么会跑呢?鼠妇怕什么”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通过分析实验思路,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再在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实施计划并记录结果,最后通过表达和交流使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反思探究的过程。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完成一次科学探究,从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模式,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非生物因素:水、阳光、温度、土壤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
2.寄生
3.竞争
4.合作
三、生物对环境的实验和影响
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一节课通过师生反复举例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
在学生举例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对部分知识面较窄的学生举例要多鼓励,引导他课前进行准备。
第二课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表达和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
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使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还应注意课堂合理延伸,注意上课时间不足。
关键词
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