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练习 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练习湘
教版必修
3
[双基巩固]
RS、GPS和GIS被统称为3S技术,现已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和国土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的是( )
A.山体移位B.地震震级
C.风力大小D.径流量
2.如果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解析: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

山体移位是实物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监测。

第2题,利用GPS可以定位污染海区的准确位置,利用RS 可以监测污染海区范围的变化;RS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石油日泄漏量的预测需用到GIS技术。

第3题,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

答案:1.A 2.C 3.D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

下图提供了我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河流水系、地形等图层的叠加信息,据此完成4~5题。

4.据现有的图层信息大致可以规划该地区( )
A.农业种植区的分布B.工矿区的分布
C.商业网点的分布D.风力发电站的分布
5.在现有图层信息基础上进行农业用地分类与评价,则还应增加( )
①土地利用图层②地质构造图层③土壤图层
④人口密度图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4题,图中主要显示了河流、地形的信息,因而可以用来规划该区农业种植区的分布情况。

第5题,地质构造图层与人口密度图层与农业用地分类与评价关系不大。

答案:4.A 5.B
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A.红外线B.可见光
C.紫外线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第(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

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1.3微米之间,属于红外线。

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等;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

(合理即可)
[素能提升]
一、选择题
1.(2014年江苏六市联考)下图为北半导航系统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精确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
B.可对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精确地分析、评估
C.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路线,获取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是人视力的延伸
解析:北斗导航系统实质就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实时定位可以监视客车行驶过程,故选C项。

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和对自然灾害进行分析、评估,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

答案:C
2.(2014年深圳调研)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监测到武汉与厦门的距离出现了缩短变化,其监测采用的技术是( )
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两个具体城市间距离的精准测量,需要用全球定位系统来准确定位测定。

答案:D
(2014年北京西城检测)国务院决定2013—2015年全面开展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
作,普查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

天津、新疆等地为首批普查试点区。

根据资料,回答下题。

3.这次普查( )
A.主要运用GPS技术对地物进行动态监测
B.数据可用于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的研究
C.天津市应重点普查水土流失和城市交通状况
D.新疆应重点普查矿产资源和人口容量状况
解析:掌握地理国情数据是进行全国性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故B项正确。

这种普查主要是运用RS和GIS技术,A项错误;天津属于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故不应重点普查水土流失状况,C项错误;新疆应重点普查荒漠化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4.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
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B.总部调控生产
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D.研发中心创意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系统。

因此可以辅助企业空间布局决策,而对企业调控生产、监控产品质量和创新开发等非空间信息没有辅助作用。

故选A。

答案:A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第5题,对农田进行定期的RS(遥感),然后将获得的资料输入GIS进行分析,从而为有特定(GPS)需要的农田制定出合理的用肥措施等。

第6题,GIS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以地理事物的图表特征、属性特征等进行储存为主。

GIS信息数据库无法统计人口流动数量。

答案:5.D 6.D
网格模式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时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为某地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

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欲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 )
①气候②土壤③交通④居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 )
A.乙—Ⅰ B.戊—Ⅱ
C.丙—Ⅳ D.丙—Ⅴ
解析:第7题,重化工业有较大的运输量,且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布局在城市的外围且交通便捷的地方,同时要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地带,故应选C 项。

第8题,乙—Ⅰ处于河流上游地带,戊—Ⅱ处于断层地带,丙—Ⅳ靠近城市,这些地点皆不适宜设立重化工业区。

答案:7.C 8.D
南极磁点大约位于139°24′E、65°36′S,完成9~10题。

9.南极点与南极磁点相距约( )
A.0千米B.2 800千米
C.3 500千米D.4 500千米
10.在南极地区,判断地理方位最好利用( )
A.指南针B.北极星
C.太阳D.GPS
解析:第9题,两者之间相隔纬度24°24′,纬度相隔1°的经线长约111千米,故B 项正确。

第10题,GPS可以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

答案:9.B 10.D
读“2013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GPRS
12.2013多年6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
A.闽B.赣
C.吉D.豫
解析:第11题,GPS技术用于精确定位,GIS技术用于分析、提供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RS利用传感器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用以揭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11日收割小麦的有山东、河北南部、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河南北部、云南。

答案:11.B 12.D
读“GIS过程分析图”,完成下题。

13.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
A.地面塌陷B.泥石流
C.地震D.滑坡
解析:该灾害的成因与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条件有关,因而最可能为泥石流。

答案:B
14.某运动员在自行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20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骑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

右图是该运动员在山区公路上全力冲刺时GPS的点位记录。

GPS显示甲乙段最陡,乙丁两点海拔相同。

则图中坡度最平缓的路段是( )
A.乙丙段B.丙丁段
C.丁戊段D.乙丁段
解析:由题中的信息可知,GPS显示甲乙段最陡,表现在图上是点位密度较大,说明甲到乙是一爬坡路段,因此可得知由甲到戊的地形剖面大致是:
据此分析可知丙丁段坡度最缓。

答案:B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平台软件Super Map GIS,在南极长城站首次绘制了1∶1 000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将这些成果建成空间数据库。

据悉,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超图公司采取赠送方式向南极科考队提供Super Map GIS软件,并将在科考过程中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该系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土、交通、民航、房产、电力、电信等众多领域。

(1)本次科考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 Map GIS,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此次考察利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RS、GPS进行数据支持
B.此技术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利用此技术可以替代人对南极无人区进行数据分析
D.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2)长城站数字地图绘制成功后,对该地图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上述海岸线变化利用________技术最适宜探测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科技人员实地测量计算D.现代技术还无法分析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特点,工作程序及应用。

第(1)题,应用此技术绘制1∶1 000大比例尺地形图说明准确度高。

第(2)题,长城站数字地图可帮助了解南极冰川、海岸线的有关信息但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技术。

第(3)题,获取海岸线变化信息可用遥感技术。

第(4)题,利用GPS可帮助确定测量点的位置、高程,利用RS可探测资源分布等。

答案:(1)B (2)C (3)A
(4)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经纬度位置、高程;利用RS探测资源的分布;利用GIS绘制地图。

1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华北电力系统引入了GIS系统,旨在提供华北电力局管辖范围内输电网和变电电力设备的GIS管理、提供输变电污区图解决方案、提供GIS网络信息发布、并对输变电的直升机巡线提供辅助工具。

系统同时涉及到与华北局所属的各分公司GIS系统的接口,与雷电定位系统的接口,以及与MIS系统的接口,该系统已开始运行,目前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已经开始逐渐为各生产单位的生产、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GIS的工作过程需要哪些环节?
(2)该系统中,查询某电站的信息属于典型的________系统。

(3)利用该系统可建立________模型,来模拟该地电网的运行情况( )
A.实物B.数字
C.纸质平面D.沙盘
(4)要在该电网内某地新建一座火电站,使用该系统分析、决策。

分析时可能利用图中哪些图层叠加?除此之外还可能用到哪些图层?
解析:第(1)题,说明GIS的工作过程即可。

第(2)题,查询某电站的信息属于GIS应用。

第(3)题,利用GIS建立数字模型,模拟华北电网的运行情况,这是GIS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4)题,建火电站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点的分布、水系特点、当地土地利用和地形特点,这些都和火电站修建及运行相关,地块与建火电站关系不大。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煤炭运输(交通图层)和风向风频及降水(气候图层)等。

答案:(1)包括地理数据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2)GIS
(3)B
(4)居民点、地形、水系、土地利用。

交通图层、气候图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