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模拟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暂.时(zhán)栖.息(qī)纤.细(qiān)诲.人不倦(huì)
B. 瑰.丽(guī)泥泞.(nìng)拮.据(jí)海市蜃.楼(shèn)
C. 解剖.(pōu)粗犷.(guǎng)挑衅.(xìn)苦心孤诣.(yì)
D. 蓦.然(mù)陨.落(yǚn)贮.藏(chù)揠.苗助长(y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 翻来覆去冥思遐想莫衷一是静影沉璧
B. 诚惶诚恐盛气凌人一视同仁忧馋畏讥
C. 黯然失色不可名状相形见拙囊萤映雪
D. 粗制烂造油光可鉴沧海桑田任劳任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进一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北碚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可谓别具匠心
....。
B. 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赛在北碚激情开跑,在这场万众瞩目
....的比赛中,北碚人以奔跑的姿势跑进青春,拥抱春天。
C. 电影《囧妈》剧情抑扬顿挫
....,台词诙谐幽默,受到了观众的热烈称赞。
D. 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
....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勃、曾巩、欧阳修。
B. 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C.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
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
D. 古人有多种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苏轼为苏子瞻;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欧阳修号醉翁;也可以用谧号,比如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还可以用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过了,就是错了,这就是过错。
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
②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
③世上一些过错的产生,往往过于追求它的圆满。
④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A. “至今”是介词,“谬误”是形容词,“避免过错”是并列短语。
B. “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是“我”。
C. “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
”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D.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
”这个句子放在③和
④之间最合适。
6.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或作品名。
作品文段
《朝花夕拾》
① 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② 》食粪虫是从地面往地下掘进;它是先挖洞口,然后往下挖去,随即把浮土推到地面上来,堆成小丘。
而蝉的幼虫则相反,它是从地下转到地上,最后才钻开洞口。
(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写作意义。
7.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礼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礼”甲骨文作,从“”从“”。
演变过程中后加(祭祀),另造“礼”。
“”即像许多打着绳结的长串,“”即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
“将以礼上帝”中的“礼”便是用其本义:;“甘茂,贤人也……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中的“礼”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礼”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
”(《旧唐书·玄宗本纪上》)
②“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富国》)
③“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④“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上》)
【“礼”远流长】
(3)为弘扬中国的“礼文化”,班级将举办“知礼仪,树新风”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且从侧面表现水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上向人们展示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
(5)古诗中常常蕴含着生活中的哲理。
如:杜甫《望岳》一诗中的“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
”流露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气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的“人有悲欢离
合,____________。
”说明了人生无常,要有豁达胸襟的哲理。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奏之。
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是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谊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诸生于是以为能.()(2)文帝说.之()
(3)乃草具.其仪法( ) (4)谊既以谪.
去(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2)谊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①宜.当改正朔 ②诚宜.
开张圣听 C . ①定官名,兴.礼乐 ②百废待兴.
D. 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12. 从选文可以看出贾谊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上午,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
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
大桥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样堪称世界最大难度,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单节重约8万吨,且沉到海底40多米。
如此巨大的沉管要怎样才能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这就需要浮运安装。
所谓浮运安装,即是用拖船将沉管拖运到桥位附近,再用绞锚方式进行横、纵移沉管至安装位置并进行沉放安装。
为保证浮运安装成功完成,华南理工大学的赵成璧副教授团队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沉管管段浮运、系泊等水上施工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这一研究,还真发现了问题。
“实验发现,在浅水海域,沉管在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纵向水流对管段的作用所引起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若遇横流的作用,管段一放进海里,就会产生横倾与下沉,并容易触碰到海底,极其不安全。
”团队成员王冬姣副教授说。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实验的可靠性,团队一遍遍进行实验与计算。
最终为港珠澳大桥的 ① 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材料二】
西直门桥是北京市著名的立交桥。
它在北二环路与西二环路转弯处,是城区通往西北郊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北京陆地交通位置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西直门桥建成后,引发了很大争议。
主要是立交桥设计过于复杂,给司机带来很大困惑。
这些数量众多、
形状各异的立交桥,虽然美化了首都,却让北京的司机不知所措。
对于路况不熟的司机来说,尤其是外地司机,在立交桥上行车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情,经常发生上得去、下不来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立交桥的标志牌和行车指示不够完善、清楚。
不同的立交桥左转、右转、直行、掉头走法都不相同,同一条环线光一个左转弯就能有三四种走法。
如果拆了立交桥重建,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
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让所有的司机和道路参与者熟悉了解立交桥的性能特点,道路管理者制定出最清晰明确的指示标志。
西直门外大街上西二环路线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13. 阅读【材料二】中的路线示意图,李师傅打算15:30出发,开车从A地到B地,请你为他设计两条行驶路线。
14.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浮运与沉放②不但③而且
B. ①沉放与浮运②不但③而且
C. ①浮运与沉放②既③又
D①沉放与浮运②既③又
15. 下列内容不符合全文文意的一项是()
A. 大桥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可以算得上世界最大难度。
B. 西直门桥在北二环路与西二环路相交处,虽然它设计十分复杂,但是仍在北京陆地交通位置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C. 西直门桥的标志牌和行车指示不够完善、清楚,所以造成了同一条环线走法不同的现象。
D. 赵州桥圆拱的造型既方便了河水通过,又增加了桥梁的稳固性。
16. 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桥的建造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17. 根据材料二中图示的情况,结合材料,你认为该如何优化这一系列问题?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
张亚凌
①明天舅舅就要走了,这一走,至少一年。
外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可舅舅的部队远在新疆,工作又很忙,不可能随时回来的。
②往日呀,外婆拄着拐杖再吆喝上我,将她搀扶到大门口。
外婆就喜欢坐在石墩子上,而后就一直瞅着巷子东头。
③那些从巷子里走过的大叔大婶们常常打趣:老婶子,得是在看你黑娃(舅舅的小名)哩?当妈的眼带着钩哩,能把你黑娃从几千里外勾回来。
老婶子又想黑娃了?就是把巷子看个窟窿,也瞅不见你的心尖尖。
④不管谁咋打趣,外婆都满脸是笑,直摇头,连说“不想,不想”,还说什么“坐在门口就图个眼宽,热闹,哪有心思想他”。
大概的意思就是她根本不会想舅舅的。
⑤舅舅每次进门,神情总是古怪得很,说满脸是笑吧,可分明看得见未干的泪痕。
多年后,舅妈给我说起往事,也惹得我泪水涟涟。
舅妈说,你舅舅每次回去,车一进陕西,就开始抹眼泪,大男人也不嫌人笑话。
每次说回部队了,又是哭,就知道哭,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⑥记忆里,舅舅回来后很少走亲访友,就是陪着外婆,心细得像个女人。
⑦给行动不便的外婆擦洗身子,剪指甲,每晚揉着搓着给外婆洗脚。
一天三顿给外婆做饭,也不理会我们其他的人,就是看着外婆吃。
外婆每次端上碗,尝都不尝就说“好吃”“好吃”,舅舅就傻傻地笑,有时还给外婆喂几口。
看他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样子,想来做的饭也不会多好吃。
因为有一次外婆笑眯眯地悄悄吓唬我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给你吃你舅舅做的饭,难吃死你。
可饭量一向很小的外婆吃得比往日都多,吃的时候满脸欢喜。
⑧舅舅明天就要回部队了,他自个抹完泪却劝起外婆来。
说甭难过,我有时间就回来,你的娃,跑得再远,心都在你身上拴着。
外婆呢,又跟舅舅说起以前的事,说得母子俩脸上又是笑又是泪。
⑨夜已经很深了,舅舅搓着手在房里转着圈儿,一会儿就问外婆一句,“妈,还有啥需要我做的”。
外婆只是拍着炕沿连声说,坐下,坐下,跟妈说话比啥都好。
⑩那天晚上,舅舅终于给自己找到了活干。
他找到一块布,拿起外婆的拐杖,将挨地的那端缠了起来,缠得瓷瓷实实后,再用绳子牢牢地绑了一圈又一圈。
拐杖那端就有了一个大疙瘩了。
⑪外婆不理解,问绑那干嘛。
舅舅说,拐杖硬,地也硬,拐杖一挨地,你的手心肯定震得不舒服。
这一弄就软和了,你再拄,手心就不震了。
外婆也就不嫌麻烦地从炕上下来,在房子里拄着走了几圈,连说“好,好,就是好。
”
⑫舅舅走后,外婆还是习惯让我搀扶着她坐在门口的石墩上,一直瞅着巷子东头,似乎舅舅马上就从那边跑过来了。
只是多了个习惯,把拐杖放在膝盖上,摸着那端……
⑬有一次,外婆竟然对我说,要是外婆走了,记得把这根拐杖给外婆带上。
到了那边呀,外婆拄着拐杖就能走得远远的,就能自己走着看你舅去。
⑭也就是那年冬天,外婆终于没有熬过去。
我给赶回来的舅舅说起外婆的话,他嚎啕大哭。
(选自《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有改动)
18. 阅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补充外婆和舅舅之间发生的
故事。
_________→每次舅舅回来笑着的脸上总带着泪痕→舅舅每次回来后给外婆做饭并陪她说话→________→舅舅走后外婆坐在门口摸着拐杖思念舅舅
19. 文中第③④段写邻里的打趣及外婆的否认,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 第⑪段画线句子中“这一弄”指文中的哪一做法?
21. 有人认为本文以“拐杖”为题更好,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22. 结合本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四、写作(55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月18日,第二批中国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和17.3吨物资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意大利米兰,物资包括当地急需的救治物品。
3月19日,重庆市政府也向意大利政府捐赠1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3万只FFP2口罩,帮助意大利人民共克难关!
根据材料,请以“ 感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暂.时(zhán)栖.息(qī)纤.细(qiān)诲.人不倦(huì)
B. 瑰.丽(guī)泥泞.(nìng)拮.据(jí)海市蜃.楼(shèn)
C. 解剖.(pōu)粗犷.(guǎng)挑衅.(xìn)苦心孤诣.(yì)
D. 蓦.然(mù)陨.落(yǚn)贮.藏(chù)揠.苗助长(y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暂.时zàn 纤.细xiān;
B.拮.据jié;
D.蓦.然mò陨.落yǔn 贮.藏zhù;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 翻来覆去冥思遐想莫衷一是静影沉璧
B. 诚惶诚恐盛气凌人一视同仁忧馋畏讥
C. 黯然失色不可名状相形见拙囊萤映雪
D. 粗制烂造油光可鉴沧海桑田任劳任怨
【答案】A
【解析】
【详解】B.忧馋畏讥——忧谗畏讥。
C.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D.粗制烂造——粗制滥造。
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进一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北碚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可谓别具匠心
....。
B. 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赛在北碚激情开跑,在这场万众瞩目
....的比赛中,北碚人以奔跑的姿势跑进青春,拥抱春天。
C. 电影《囧妈》剧情抑扬顿挫
....,台词诙谐幽默,受到了观众的热烈称赞。
D. 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
....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解析】
【详解】A.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语境使用错误;
B.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
使用正确;
C.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对象使用错误;
D.漠不关心:指对人或者事物态度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漠不关心”后边不能带宾语“贫困群众”;故选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勃、曾巩、欧阳修。
B. 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C.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
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
D. 古人有多种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苏轼为苏子瞻;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欧阳修号醉翁;也可以用谧号,比如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还可以用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误。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过了,就是错了,这就是过错。
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
②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
③世上一些过错的产生,往往过于追求它的圆满。
④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A. “至今”是介词,“谬误”是形容词,“避免过错”是并列短语。
B. “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是“我”。
C. “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
”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D.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
”这个句子放在③和
④之间最合适。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误。
“至今”是副词,“谬误”是名词,“避免过错”是动宾短语;
B. 有误。
“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干是:这是注解。
主语是“这”;
D. 有误。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
”这个句子放在①和②之间最合适。
②③④句的内容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故选C。
6.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或作品名。
(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写作意义。
【答案】(1)①藤野先生②昆虫记
(2)《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
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地剖析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解析】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
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文中详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四件事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第一个选段就是关于藤野先生向作者鲁迅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老师求实的精神。
从“食粪虫”“蝉”可以判断出选文二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这道题考查探究名著作品的写作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
诺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本书让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
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地剖析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7.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礼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礼”甲骨文作,从“”从“”。
演变过程中后加(祭祀),另造“礼”。
“”即像许多打着绳结的长串,“”即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
“将以礼上帝”中的“礼”便是用其本义:;“甘茂,贤人也……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中的“礼”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礼”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
”(《旧唐书·玄宗本纪上》)
②“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富国》)
③“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④“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上》)
【“礼”远流长】
(3)为弘扬中国的“礼文化”,班级将举办“知礼仪,树新风”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答案】(1)祭神致福表示恭敬,以礼相待
(2)①恭敬和孝顺是一种礼节;②礼是安邦定国之根本;③表示敬意、尊敬;④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
(3)示例一:建立科学的“礼文化”课程
示例二:开展“礼文化”活动月
示例三:举行“知礼仪,树新风”演讲比赛
示例四:举办“礼文化”知识竞赛
【解析】
【详解】
(1)这道题考查“礼”的本义和引申义。
结合字形和句意来分析。
“将以礼上帝”的意思是将用礼来对待上帝,可知“礼”的本义为“祭神致福”;“甘茂,贤人也……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的意思是甘茂,是
个贤能的人……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现在大王要怎样以礼相待呢?可知“礼”的引申义为“表示恭敬,以礼
相待”。
(2)这道题考查“礼”的思想内涵。
要分析句子的语意,然后得出结论。
第①句“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意为皇太子的仁和孝是因为他有这颗心,温顺恭敬成为一种道德,很好地达到了礼节的规格。
可概括为“恭敬和孝顺是一种礼节”。
第②句“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意为礼对于整饬国家,就像秤对于轻重一样,就像墨绳对于曲直一样。
所以人没有礼就不能生活,事情没有礼就不能办成,国家没有礼就不得安宁。
可概括为“礼是安邦定国之根本”。
第③句“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意为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可概括为“表示敬意、尊敬”。
第④句“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意为所谓礼,是用来判定亲疏关系、解决误会、区别同和不同、明辨是与非的。
可概括为“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
(3)这道题考查学生策划活动形式的能力。
班级将举办“知礼仪,树新风”文化传承活动,与之相关的活动形式可以有:举办“礼文化”知识讲座;开展“礼文化”征文比赛;举办“礼文化”辩论赛等。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且从侧面表现水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上向人们展示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
(5)古诗中常常蕴含着生活中的哲理。
如:杜甫《望岳》一诗中的“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
”流露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气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的“人有悲欢离
合,____________。
”说明了人生无常,要有豁达胸襟的哲理。
【答案】(1). 浊酒一杯家万里(2). 燕然未勒归无计(3). 潭中鱼可百许头(4). 皆若空游无所依(5). 沉舟侧畔千帆过(6). 病树前头万木春(7). 马作的卢飞快(8). 弓如霹雳弦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