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诊疗心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的中医诊疗心得

发表时间:2011-11-02T09:29:40.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杜静思

[导读] 头痛与眩晕病位皆在头部,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并见,应根据何者为主而确立诊断。

杜静思(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150020)

【摘要】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中医病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目的讨论眩晕的中医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由于眩晕病机错综复杂,因此必须仔细辨证,分清虚实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按轻重缓急先后施治,或融多种治法于一方之中,务使药证相投,方能不落俗套。其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关键词】眩晕中医诊断治疗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中医病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内耳性眩晕,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晕动病等;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偷漏综合征等颅内血管陛疾病,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癫痫;其他原因的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贫血等血液病、中毒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头部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皆属于此范畴。本证常由肝阳、火夹痰上冲或下元不固,虚风上摇致成。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既往病史、用药史、眩晕发作轻重、减轻或增重的原因,结合四诊所得,明确眩晕的上述不同类型。注意排除肿瘤、严重血液病等。眩晕的诊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为:

1.头晕与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球震颤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的做CT、MRI检查。

5.应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病证鉴别

1.头痛头痛与眩晕病位皆在头部,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并见,应根据何者为主而确立诊断。如以头晕眼花为主,兼有头痛者,可诊断为眩晕,如头痛甚而兼眩晕者,可诊断为头痛。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2.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发作后一般常在短时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喁斜等症状,厥证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现象与厥症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3.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 斜、偏瘫、失语,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僻不遂为特征。

4.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

辨证要点

1.辨舌脉,察虚实眩晕病机总不外虚实两端。辨之之法又当以舌、脉最为紧要。一般气血虚者多见舌质淡嫩,脉细弱;肾精不足偏阴虚者,多见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偏阳虚者,多见舌质胖嫩淡黯,脉沉细、尺弱;湿痰重者,多见舌苔厚滑或浊腻,脉滑;内有瘀血,可见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唇黯,脉涩。根据上述舌脉特点,结合患者其他症状表现,仔细分析,则其病机虚实之判断不难确定。

2.辨标本,分缓急眩晕每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痰、瘀、风、火,都各有特点,如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黏滞,瘀性留著等,都需加以辨识。其中尤以肝风、肝火为病最急,风升火动,两阳相搏,上干清空,证见眩晕、面赤、烦躁、口苦,重者甚至昏仆;脉弦数有力,舌红、苔黄。临床亟应注意,庶免缓不济急,酿成严重后果。

常见证候

1.风寒外袭证眩晕伴兼鼻塞流涕,目眶酸痛,畏寒无汗,骨节酸楚。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上犯证眩晕伴咽痛、目赤、流涕、发热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风湿蒙蔽证眩晕头重如裹,面部浮肿,四肢骨节肿痛,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4.少阳邪郁证眩晕,口苦咽干,心烦喜呕,或兼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苔薄,脉弦。

5.肝阳上亢证眩晕,头胀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部潮红,目赤,或兼胁痛,口干苦,舌苔薄干或黄、舌质红,脉弦有力。 6.气血不足证头晕目眩,劳累则甚,气短声低,神疲懒言,面色白光白,唇甲苍白,心悸少寐,纳少体倦,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薄白,脉细弱。

7.痰浊上蒙证头晕不爽,如物裹首,胸脘痞闷,恶心泛泛,甚者呕吐痰涎,纳呆,嗜睡,舌体胖,苔白厚腻而润,脉滑或弦滑或濡缓。

8.瘀血阻络证眩晕时作,反复不愈,头痛,唇甲紫黯,伴有健忘,夜寐不安,心悸,精神不振,肌肤甲错,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细涩。

9.肾虚失养证头晕且空,精伸萎靡,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齿摇,颧红,咽干,发枯或稀少,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拟定治疗原则

由于眩晕病机错综复杂,因此必须仔细辨证,分清虚实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按轻重缓急先后施治,或融多种治法于一方之中,务使

药证相投,方能不落俗套。其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参考文献

[1]李先涛,赖世隆,梁伟雄,王奇,谢红,温泽淮.建立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方法学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李涛,杨春霞.焦虑症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