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中应用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中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为主题,分析护理交接班中存在
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不规范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

结果:品
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语言、礼仪、交接班内容明显较前规范,护理交接班时
间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
高了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最终提
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交接班;规范性;品管圈 ;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41-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连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
成的小组,此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经营管理目标很容易达成。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的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
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以便提高护理质量[1]。


理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具足
轻重的作用。

笔者发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及年轻
护士较多,护理交接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较多。

笔者在本院普外科成立名为“拉手圈”的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取得满意效果。

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普外科于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取名“拉手圈”,象征
大家手拉手,心连心,服务更贴心。

成员共1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
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护士长为圈长,护理部主任为辅导员,遵照PDCA循环法开展工作。

1.2 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首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知识,使
全体护士对使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并掌握QCC 的工作方法。

1.2.2 成立品管圈,设计圈徽科室成立QC 圈并召开首次圈会。

设计拉手圈圈徽,寓意:圈徽中的绿色代表了健康,蓝色代表了医患、护患之间的和谐,图中
我们护理人员与病人手拉手,心连心,代表我们护理人员将不遗余力的为病人提
供最温馨、贴心的护理服务。

1.2.3确定主题,全体圈员根据院方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四个方
面确定圈主题为“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

1.2.4拟定活动计划品管圈活动周期为2014年1月~ 2014年6月,活动时
间共6个月。

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拟定活动的周期、进度表以及圈员的工作职
责等。

1.2.5现状把握 2014 年1月25至2014年2月16日设计调查问卷对本科士
护理交接班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共跟踪调查了50人次,计算出护理交接班规范
率为63%。

1.2.6原因分析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确定改善重点,从语言、礼仪、交接班内容、其他四方面深入分析交接班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1.2.7对策拟定与实施
1.2.7.1情景模拟:根据原因分析及讨论解决问题的结果,圈员们进行交接班
情景模拟,以确定规范的交接班流程。

确定规范的交接班流程后进行全体护理人
员培训,确保人人过关。

护士长每天跟踪查看交接班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督促整改。

1.2.7.2圈员经过培训后,拍摄规范交接班视频,方便对科内其它护士、新聘
护士及轮转护士进行培训。

1.2.7.3邀请礼仪专家对科室护士交接班礼仪进行培训,对护士交接班语言、
进入病房及时敲门、交接班的站位、站姿均进行规范的培训。

1.2.7.4规范晨会集体交接班内容,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晨会集体大交班
时要求夜班护士按照病房动态→须详细交班患者→其他需交班患者的顺序进行汇报。

具体交接内容为:①病房动态: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手术、死亡、危重、抢救、外出患者数。

②须详细交接患者:按照新患者→危重患者→手
术患者的顺序进行(新患者简要介绍患者的主诉,存在的问题,已采取的治疗和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危重患者主要汇报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本班的病情变
化及特殊治疗,异常的检验检查结果;手术患者应交手术名称、患者回室时间、
意识、生命体征、切口敷料、肢体活动度、引流管及引流液情况)。

③其他需交接患者:如处于康复的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需交代患者的主诉及处理情况;报
告监测血糖、血压患者的异常监测值。

2.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效果评价
2.2.1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的实施,制定出规范的交接班流程。

2.2.2无形成果
2.2.2.1品管圈活动使大家对团队有了深刻理解,发挥团队力量获得1+1>2
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用好头脑风暴法发挥圈员的
潜能,提升全员综合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

2.3.2.2品管圈活动教会圈员们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
解决问题,同时教会圈员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及时记录,为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或依据。

2.3.2.3教会护士如何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等;如何撰写论文或寻找研究方向;促进护理亚专业的发展。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效果对比
项目活动前活动后
调查日期 2014年1月25日-2月16日 2014年5月25日-6月16日
调查次数 50 50
交接班规范率 63% 90%
护士满意度 82% 96%
患者满意度 85% 95%
3.讨论
3.1早期进行现况调查时,因为对柏拉图理解错误,没有及时将检查表做好,导致前面的调查资料废弃,浪费时间、精力及纸张等。

能做到实事求是地记录现状,寻求解决方案,但对工作流程观察不够细微,今后应该注重细节管理,及时
发现问题。

根据圈员的能力设定,目标明确;但QC手法运用不熟练,今后会加
强QC手法学习和应用。

圈员能努力和细致地完成核查,但是圈员需一边进行临
床工作一边核查,今后需增加人力的支持。

对于选定的对策,圈员能认真参与,
但对策实施时间较短,今后需持续保持各项对策实施。

通过效果确认,能使圈员
直观感受到成就感,但是附加经济性效益较难计算,今后应巩固现有效果并持续。

大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会,气氛活跃,讨论愉快但是圈会形式单一,今后圈
会形式可多样化。

3.2圈员们通过边探讨边学习,不但加强了自身对QCC相关知识的了解,也
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及患者宣传品管圈活动精神和理念,提高了对该知识的认知度,使品管圈活动成果得以保持并加以推广。

对于此次主题活动中其他未能突破
的因素,可以再次通过品管圈活动来进行改进。

另外,QCC 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
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
向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了管理的品质,从而使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得到提升,持续改进
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3.
[2]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
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3]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
管理, 2012, 12(1): 23-26.
[4]吴志萍.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
志,2014,20(2):115-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