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喀什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八上·遂宁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箱箧(qiè)仄歪(zè)拙政园(zhuō)锐不可当(dāng)
B . 遗骸(hái)瓦砾(nì)颤巍巍(chàn)惟妙惟肖(xiào)
C . 瞥见(biē)愧怍(zuò)蹿一蹿(cuàn)全身震悚(sǒng)
D . 褶皱(zhě)取缔(dì)白洋淀(dìng)草长莺飞(yīn)
2. (2分) (2018七上·廉江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谢谢您对家母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她的问候。
B . 我确实已经找到了一口塘,可惜已经干涸了。
C .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 . 感谢您的鼎力相助,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的。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 .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C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D .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4. (2分)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弯曲”、“友谊”、“佩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B .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
”这句话中的“朦胧”和“温柔”是褒义词。
C . “诚实”、“老实”、“踏实”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忠诚、规矩、切实的态度。
D . “生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说它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说它坚强,它又如大山一般坚忍不拔。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7八上·灌南期中)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横线上,要求正确、美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7九上·丹阳月考) 默
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
(2) 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________。
(《蒹葭》)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5)烈士暮年,________。
(《龟虽寿》)
(6) 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________。
(《关雎》)
(8)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岳阳楼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
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
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
党来了。
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A领着解放军来啦!”
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
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
可是B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
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
①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 B是。
②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2)“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和追求?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8. (12分) (2017九下·安定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荒漠中的苇(王剑冰)
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镜,以为是看错了。
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第四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这句话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五段划线的句子。
(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它是由徽调、汉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和其它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形成的,。
京剧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京剧过去也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不同的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于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的柔情。
③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旦又分“正旦”“花旦”“武旦”;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丑角是诙谐或邪恶的男子,也有文丑、武丑之别。
⑤京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也有三百个以上,《将相和》《空城计》《借东风》《贵妃醉酒》等剧目流行极广,深受观众欢迎。
解放后新编的《杨门女将》《海瑞罢官》以及《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现代戏,影响很大。
⑥京剧的明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说人们形成了一个习惯,喜欢京剧实际上是为了欣赏某个人的声腔和表演,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流派。
比如谭鑫培的谭派,老生行余叔岩的余派,再晚一点四大须生中的马连良马派,谭富英的后谭派,青衣里面的王瑶卿王派,再后来就是梅兰芳梅派,以及尚、程、荀派,包括武生后来形成的杨小楼杨派等。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为代表的三足鼎立,使皮黄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由于表演地区和表演的风格不同,京剧还有过海派和京派之分。
⑦自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后,京剧不断出访,受到五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第①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字母)
A . 因此京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
B . 因此京剧并不姓京,不是北京地方戏
(2)阅读文章②-④段,概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先说明了京剧的音乐板式,再说明了京剧的①________,最后说明了京剧的②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段链接材料,说说戏曲舞台上包公的脸谱选择什么颜色,并阐明选择理由。
【链接材料一】《乐府杂录》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打仗都戴上形状狰狞的面具。
脸谱到了唐代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歌舞时的专用道具。
但这种戴着面具的演出,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后来演出时就不戴面具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演员脸上的化装艺术;宋元时期,出现“抹”“搽”两种面部化装方法,油彩多用灰、白、黑几种;到了明代,面部化装色彩更加多样化,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和
蓝脸等。
各种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黄色表示勇猛、残暴;白色表示奸诈、多谋;黑色表示刚直、果断;蓝色表示坚毅、勇敢;此外还有神怪一类人物,化装则用金色、银色等。
【链接材料二】(太后唱)驸马是我皇家婿,庶民告他罪不容。
(包拯唱)说什么皇亲与国戚,就是那王子犯法到开封,包拯断案与民同。
(太后唱)既然有人将他告,带来原告我问分明。
……(包拯唱)她母子三人泪不干,香莲口中把我怨,她道我官官相护有牵连。
本当铡了陈世美,国太一旁横阻拦;有心不铡陈世美,香莲母子怎周全!这场官司我怎样断?倒叫包拯两为难。
拼着官儿我不做,天大的祸事我承担。
将陈世美搭在铜铡案,铡了这负义的人再见龙颜。
六、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
10. (9分) (2019九下·东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朝服衣冠________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 . 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 . 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 . 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1. (1分) (2020九下·萧山月考) 写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因为武汉病毒蔓延,疫情严峻,改变了我们原定计划与生活方式。
八十四岁的院士钟南山不顾险情去武汉,他告诫全国人民:疫情当前戴口罩少出门,常洗手,远离病毒。
可是小高的爷爷奶奶对此却认为春节亲戚不拜年不走动影响感情,自已身体好,戴口罩难看,不愿带口罩。
请代小高劝说爷爷不去亲戚家拜年,出门戴口罩。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150字左右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 (2018九上·贵池开学考) 《朗读者》中董卿曾这样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东,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确实,万物遇见温暖的阳光,便有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有勇有谋的蔺相如遇见耿直爽快的廉颇,成就了莫逆之交的美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时不刻不在经历中难以忘却的遇见。
于万千人海中遇见了种种人、事、物……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答案:5-1、
考点:
解析: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答案:6-6、
答案:6-7、
答案:6-8、
考点: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考点:
解析:
六、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