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最后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2014年)的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卫组织突出强调病媒传播疾病日益严重的威胁,并提出“小小叮咬危害大”的口号。
下列疾病属于此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B.甲型肝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血吸虫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传染病分为四类,分别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详解】
A.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A不符合题意;
B.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饮水、食物,B不符合题意;
C.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血液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吸血昆虫,C符合题意;
D.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接触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察的是传染病的分类。
2.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四个视野,按照由根冠→成熟区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③④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
从根尖顶端向上的四个结构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形状比较大,排列不规则,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近似球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据此判断:③是根冠,④分生区,①伸长区,②成熟区。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
3.动物学家在南美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
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身上长有长毛,胎生哺乳。
根据这些特征,树懒应归类为()
A.哺乳类B.昆虫C.鱼类D.鸟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
育方式。
“树懒”这种动物身上长有长毛,靠肺呼吸;胎生哺乳,应该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常松土,勤施肥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C.温室大棚夜间适当降低室温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常松士,主要是促进根的呼吸和生长,勤施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温室大棚夜间适当降低室温,主要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主要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消耗,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故选B。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5.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
A.10对B.20对C.23对D.30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
6.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⑨股动脉;⑩左心室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B.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⑥①⑧④⑨D.⑦②③⑥⑤①⑩④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医
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经左臂静脉→⑦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①左心房→⑩左心室→④主动脉→⑨股动脉到达足部。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7.一名伤员被救出时,不幸被楼板压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她的血型是A型.下面最适合输给的血型是()
A.A型B.B型C.O型D.AB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会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最适合给该伤员输的血是A型血。
故选A。
【点睛】
对于输血的原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关键点是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8.在米酒制作的发酵过程中,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是()
A.曲霉和毛霉B.曲霉和酵母菌C.毛霉和酵母菌D.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制酒要用到酒曲。
【详解】
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曲霉、毛霉,其中曲霉、毛霉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制酒要用到酵母菌。
其它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也要注意掌握。
9.研究将酿制米酒时密闭容器中三种物质的变化情况绘图如下,那么甲、乙、丙分别代表()
A.氧气、二氧化碳、酒精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酒精、二氧化碳D.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答案】A
【解析】
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乙是二氧化碳,丙是酒精,甲是氧气。
【学科网考点定位】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制作酒的知识,制酒要用酵母菌。
10.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C.孔雀开屏D.黄蜂筑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黄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黑猩猩取食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
因此,属于学习行为的是黑猩猩取食白蚁。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1.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
B.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
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
D.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A、香蕉是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高,而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较高,因此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主要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
故不符合题意;
B、玉米的生长需要吸收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因此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
主要是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和无机盐(土壤)的形成的。
故不符合题意;
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狗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竞争关系.故符合题意;
D、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是受非生物因素光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坷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A错误;
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C正确;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除供自身需要外,都散失到无机环境中,D错误。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者都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C.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均影响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详解】
光合作用必需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B正确;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C正确;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均影响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
【点睛】
做此题要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
14.血液循环的体循环的开始部位是()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B正确。
15.人类上皮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A.46条,46条,46条B.46条,23条,46条C.46条,46条,23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即如果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详解】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上皮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46条、23条、46条。
【点睛】
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
16.如图所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植物体都是由图甲所示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B.从图甲到图乙,在此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
C.由乙图到丙图表示细胞分裂
D.丁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乙表示细胞数量的增加,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甲表示植物细胞,丙表示植物的主要四种组织,丁表示植物的叶,属于器官、戊是植物体,解答即可。
【详解】
整个植物体都是由图甲所示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正确;从图甲到图乙,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此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B正确;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由乙图到丙图表示细胞分化过程,C错误;丁是叶,叶属于营养器官,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
17.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血浆原尿尿液
O √××
P √√×
Q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18.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不变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19.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D.取食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如蚯蚓走迷宫、猕猴做花样表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详解】
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0.人出生后发育通常是指()
A.从胚胎到婴儿的发育阶段
B.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C.从胚胎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D.从婴儿出生到幼儿的发育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过程,胚后发育是指从胎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详解】
人的一生有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出生的第一年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人出生后发育属于胚后发育,是指从胎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B正确。
【点睛】
关键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尤其是人体发育的两次高峰期。
21.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增加吞噬细胞数量C.特异性免疫D.预防神经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所以为了预防肺结核,在婴儿刚出生时就接种卡介苗,这一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这种卡介苗只对结核杆菌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同理,乙肝疫苗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
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难度一般,属于了解层次要求。
2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B.害虫C.温度D.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
阳光、温度、水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害虫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害虫。
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含义,并且熟记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3.在人体内,流经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后的血液为动脉血的有
①经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物质后的血液②经肾小球滤过后的血液③经肾小管重吸收后的血液④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⑤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的血液
A.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详解】
①经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物质后的血液,小肠的细胞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氧气,因此流经小肠后变成了含氧低、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错误。
②经肾小球滤过后的血液,由出球小动脉流出,仍然是动脉血,正确。
③经肾小管重吸收后的血液,肾脏的细胞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氧气,因此流经后变成了含氧低、含废物少的静脉血,错误。
④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刚通过肺泡交换来了丰富的氧气,因此变成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正确。
⑤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的血液,肌细胞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氧气,因此变成了含氧低的静脉血,错误。
D正确。
【点睛】
关键点: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24.已知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对白色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对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Bb、Bb
B.该对白色绵羊子代的基因组成只有Bb、bb
C.该对白色绵羊生一只黑色小羊的可能性是25%
D.该对白色绵羊再生一只白色小羊的可能性75%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已知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则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是BB 或Bb,黑色绵羊的基因组成是bb.
【详解】
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白色绵羊遗传给后代黑色(bb)小羊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亲代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是Bb。
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该对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Bb、Bb,A正确;
该对白色绵羊子代的基因组成有BB、Bb、bb,而不是只有Bb、bb,B错误;
该对白色绵羊生一只黑色小羊的可能性是25%,C正确;
该对白色绵羊再生一只白色小羊的可能性75%,D正确。
【点睛】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5.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
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A.生殖器官发达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身体呈两侧对称D.体表有角质层
【答案】A
【解析】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