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随堂基础巩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基础巩固]
1.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2.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B
3.申纪兰,这位扎根在山西西沟村的劳模,是唯一一位连任11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面对各种荣誉和机会,她固守着朴素的心愿,“我是一个农民,我的根在西沟村”。

她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的权利有()
①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投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④代表农民提出“三农”问题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①②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故③不符合史实,④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答案:A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1954年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政协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A
5.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

[探究主题]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的能力。

[探究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一发展到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什么?
(3)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探究思路]
第(1)问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有一定难度,要从代表来源的广泛性及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注意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民主性的共同特点。

[尝试答题]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性和合法性;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使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和合法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里程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3)人民性、民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