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蛇ppt精品课件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 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 君培,河北涿州人。 有诗歌《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诗集》《西郊集》 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 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 论文集《诗与遗产》等。 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 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创作灵感


一、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 归来,寄托了当时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深挚 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 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 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 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 单相思,对爱情的渴望之情。


间接表现法: “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 ──草原;草丛与姑娘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 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 比喻新奇,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热切想念。 诗情、诗意、诗趣三者兼具。
第三节——“蛇”的归来
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为 “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 “梦境”的多种理解: 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希望,她的理 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二、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点?
“蛇蝎之心” 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 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 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 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 柔情、爱、美。



艺术特色上,既有优美的意境,又在饱含 着象征性。 在格律形式方面,注重语言的整合和内在 的音节美,舒卷自如,流动着一种柔缓的 旋律。 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数大 体相近。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盛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第一节——蛇的游走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蛇的意象 第一句很突兀,以一个奇特隐喻开始,将“寂寞” 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一是具体的动 物,这个隐喻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 的意义,表达了恋人不在身边,诗人倍感“寂寞” 之情。

冯至在写于1987年的《外来的养分》一文中回忆 了此诗的缘起,他说当年见到毕亚兹莱的“一幅 黑白线条的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 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 他觉得“它那沉默的神情,象是青年人感到的寂 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 是就写了这一首短诗。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静静地没有言语 既是蛇的特点(沉寂无言,忠诚缠绕),又是寂寞 的特征(寂静)。 用“梦” 而不用“见”字,也显露了诗人的匠 心: “梦”是姑娘在想念, “见”则似乎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 “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 联的作用。
第二节——“蛇”的“相思” (乡思为相思谐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方面是暗示姑娘羞涩含蓄。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对姑娘爱慕的意愿与 企盼。 把姑娘的梦境比喻成“绯红的花朵”,则意味着姑 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 喜。
整体感知

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 相思谐音)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 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