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
1.湿地的概念: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它一种广义的定义。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3.我国重要湿地分布。

1.湿地资源的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3.
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D (2)D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1.B 2.C
【解析】
3.下图中图一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二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

如今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银川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一,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

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自然原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每道试题4分,共20分
1.读某区域图,关于图中沼泽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河流有凌汛,容易泛滥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答案】D
【解析】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现象,导致两岸积水,形成沼泽;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导致积水;而蒸发弱,距太平洋和大西洋较远,降水较少。

故选D。

读图,回答2~4题。

2.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亢,气候寒凉B.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C.地表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A
3.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湿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洪及旅游等方面。

【答案】C
4.利于图中湿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有( )
A.扩大旅游业规模,迅速发展区域经济B.物尽其用,利用湖泊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保护植被,防止土地沙化D.利用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解析】旅游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容易导致区域环境恶化,不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

【答案】C
5.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 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条件。

(2)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

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答案】(1)水源充足,排水不畅;处在一定时期的沉积环境下;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2)生态平衡被破坏、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