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综合训练]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章末分层训练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7分)
戴马克松地图是第一张世界视像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面积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全球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像剥橘子一样“剥开”,可展开为12瓣像橘子瓣一样的平面地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1瓣地图的经度跨度为()
A.10°
B.20°
C.30°
D.40°
4.所有橘瓣上都有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亚洲
世界的大洲中,有的“肩并肩”完全连在一起,有的“手拉手”有运河相连,有的“冬季海峡铺冰桥”成为相互连接的捷径。

读下面五个大洲的轮廓图,回答5~7题。

①②③
④⑤
5.图中的大洲中,有的大洲“肩并肩”形成世界最大的大陆,它们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6.有的“手拉手”有运河相连接的是图中哪两个大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冬季海峡铺冰桥”,海峡连接的大洲是①和③,这一海峡是()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下图示意世界著名的滑雪场分布。

读图,回答8~9题。

8.世界著名滑雪场集中分布在()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南美洲
C.亚洲、北美洲
D.亚洲、南美洲
9.滑雪场甲位于()
A.阿尔卑斯山脉
B.落基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

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海洋中最深的地形类型是()
A.洋盆
B.海沟
C.洋中脊
D.大陆坡
11.下列美称不属于海洋的是()
A.资源的宝库
B.盐类的故乡
C.蓝色家园
D.世界屋脊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

该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

下图为大洲轮廓图和肯氏兽图片。

读图,回答12~14题。

12.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⑤⑥⑦
13.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①大洲跨纬度最广,⑦大洲跨经度最广
C.③④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D.①②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华北平原曾是一个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的一个大岛。

后来,黄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逐渐堆积,把海湾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以及其他河流的冲积,海湾内堆积的泥沙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

经过长期的搬运和堆积,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

读图,回答15~16题。

15.能正确反映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6.下面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运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17.读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示意图,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
B.亚欧板块内部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边界
D.太平洋板块内部
尼加拉瓜境内的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曾是太平洋的海湾,因火山喷发与海洋隔绝成湖,并逐渐演变为淡水湖。

读尼加拉瓜地理位置图,回答18~19题。

18.尼加拉瓜湖形成的原因是其位于()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19.若计划在尼加拉瓜修一条运河,则运河通航可以缓解_________的航运压力()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二、综合题(共43分)
20.地球表层最大的差异是陆地和海洋。

北京某校学生围绕“陆地和海洋”展开研究性学习。

读世界大洲分布图及甲、乙两大陆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任务一图说海陆格局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海陆分布格局的认识。

(5分)
任务二图析陆地地形
(2)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

结合图中甲、乙两大陆的位置和地形信息,在A、B 框中选择其一作答,完成框图内容。

(6分)
任务三辨识人海关系
(3)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多种资源。

依据人类与海洋关系示意图,将“海上运输”“降水”“矿产”填入相应的数码处。

(3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1.北极燕鸥是一种候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它们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便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一次飞行40 000多千米,这是已知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鸟。

读北极燕鸥迁徙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图中看出,北极燕鸥长途迁徙路线是沿__________上空及沿岸地区,繁殖地位于__________。

(均填大洋名称)(2分)
(2)北极燕鸥在迁徙的过程中,在甲处沿__________沿岸南飞,在乙处沿__________沿岸地区南飞,越冬地位于__________。

(均填大洲名称)(3分)
(3)当北极燕鸥飞达“越冬地”享用南极磷虾时,西宁的季节应该是_________季。

(2分)
(4)从地理学视角分析影响北极燕鸥年复一年长距离迁徙的根本原因。

(3分)
22.读大陆漂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2亿年前,地球各大洲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

(1分)
(2)大陆漂移方向:北美洲向_______________漂移,澳大利亚大陆向_______________漂移。

(2分)
(3)从图中可看出,大西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大陆漂移现象今后还会继续下去吗?(1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材料二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13时5分,墨西哥西部发生里氏7.5级地震;当地时间9月22日,墨西哥西部又发生了里氏6.7级余震。

材料三板块分布示意图。

(1)根据沈括的考察,太行山脉在古代位于海滨,甚至被海洋淹没,今天却成为内陆的山脉,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地壳运动”或“人类活动”)。

(2分)(2)下列图片展示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D板块与__________(填“C”或“E”)板块之间,这种运动被称为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

(4分)
(3)图中数码①②③所示的三个地震震中,②③位于__________地带(填火山地震带名称),①位于_______________地带(填火山地震带名称),这些地带地壳运动较活跃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4)分析墨西哥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

(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东半球大于西半球;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约占29%;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答案】A
【解析】图中甲是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乙是北美洲,丙是南美洲,丁是南极洲。

3.【答案】C
【解析】全球经度共有360°,平均分成12份,每份为30°。

4.【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只有南极洲跨所有经度,即所有橘瓣上都有分布的大洲是南极洲。

5.【答案】D
【解析】①亚洲与⑤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6.【答案】A
【解析】①亚洲与②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7.【答案】A
【解析】①亚洲与③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土耳其海峡位于①亚洲与⑤欧洲的分界线上,直布罗陀海峡是⑤欧洲与②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①亚洲与②非洲的分界线。

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著名滑雪场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

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滑雪场甲位于落基山脉。

10.【答案】B
【解析】海沟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11.【答案】D
【解析】世界屋脊指的是青藏高原。

12.【答案】C
【解析】该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中国位于图中的①大洲(亚洲),南非位于图中的②大洲(非洲),美洲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④大洲为北美洲,③
大洲为南美洲,所以能找到该化石的大洲可能是①②③④。

13.【答案】B
【解析】肯氏兽生活在陆地上,没有远涉重洋的能力,而现在肯氏兽化石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均有分布,说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曾经是一块大陆,后来出现了漂移分离,所以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大陆漂移。

14.【答案】B
【解析】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①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⑦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③南美洲和④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①亚洲和②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15.【答案】A
【解析】华北平原曾是一个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的一个大岛,对应图②;后来,黄河等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逐渐堆积,把海湾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对应图④;海湾内堆积的泥沙使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对应图③;经过长期的搬运和堆积,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对应图①。

16.【答案】C
【解析】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表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变化中。

1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的。

18.【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尼加拉瓜湖形成的原因是其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19.【答案】A
【解析】尼加拉瓜运河若开通,即可建成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可以缓解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压力。

20.【答案】(1)①陆地②海洋③多④东半球的陆地比西半球多⑤七
(2)A框:南回归线太平亚平原东西高,中部低
B框:北温北冰亚山地东西高,中部低
(3)①降水②矿产③海上运输
【解析】(1)根据计算,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约占29%。

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地球上广大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许
多大大小小的陆块,而且世界的海陆分布也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全球被划分为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

(2)甲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从东西方向看,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乙大陆为北美洲大陆,地处北半球,以北温带为主;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中部为平原,西部和东部为山地,从东西方向看,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3)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多种资源。

21.【答案】(1)大西洋北冰洋
(2)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3)冬
(4)地球的公转运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解析】(1)读图可知,北极燕鸥长途迁徙路线主要位于非洲西部、南美洲东部的海域,非洲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大西洋,故北极燕鸥长途迁徙路线位于大西洋的上空及沿岸地区。

根据材料并结合示意图可知,繁殖地位于北冰洋。

(2)读图可知,甲所在大洲位于大西洋西岸,是南美洲;乙所在大洲位于大西洋东岸,是非洲;越冬地位于南极洲。

(3)读题干可知,随着气温降低,北极燕鸥便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当北极燕鸥飞达“越冬地”享用南极磷虾时,为北半球的冬季,西宁位于我国青海省,属于北半球,故西宁的季节应是冬季。

(4)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因此北极燕鸥迁徙的原因是北半球为冬季的时候,南半球为夏季。

22.【答案】(1)连接在一起
(2)西北东北
(3)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与南、北美洲大陆分裂形成的
(4)会。

【解析】(1)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读图可知,北美洲向西北漂移,澳大利亚大陆向东北漂移。

(3)从图中可看出,大西洋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与南、北美洲大陆分裂形成的。

(4)大陆漂移现象今后还会继续下去。

23.【答案】(1)地壳运动
(2)C 张裂
(3)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它们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4)主要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

【解析】(1)太行山脉的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为板块的张裂运动,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

根据图示板块运动方向可知,D板块与C板块之间的运动是张裂运动。

(3)从地理位置上看,②③位于环太平洋地带,①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些地带地壳运动较活跃的共同原因是处于板块的交界处。

(4)由图可知,墨西哥主要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多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