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霞》读后感
《霞》读后感1
好的写景散文往往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见识。

从这一点上说,现代人的写景散文确实要要比古人进步了很多。

当然现代也有不少写景散文一直在捡拾古人的牙慧。

比如:风景如画、水面如镜、如梦如幻、天上人间等等写法。

总都没有从本质上超越古人。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家偶尔有一些突破,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视觉和听觉融合起来,展开了一种全新的想象空间;又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将两个大洲的景物连接起来,让读者迅速感受那种空间仿佛不存在的快感。

《钵山馀霞阁记》像很多古人的散文一样,在摩景之余往往会记述一次或相约、或偶然的雅集。

也许在古人看来那种雅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顺其自然,可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仿佛高不可攀。

现代文明解放了我们的双脚,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往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地方,可去了之后呢?虽然有很多人也会发出有所得的感悟,并用各种形式秀出来,但的确少了些风雅气息。

因为大多数的我们不会在赏玩景致的时候再去思考和探讨。

因此,古人随时都在雅集,而我们却难得一次。

风景还会带给雅集参与者很多新的思考,在《钵山馀霞阁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述。

去钵山的几人包括作者梅曾亮,还有他的朋友陶子静和管同。

在欣赏完景色之后,陶子静发表高论说,写__就好像山峰穿云、江河水流,不能像对待水那样凿石引流或决堤疏导,而要会等待,在安静中等待自己情绪、兴致、神思都到了,然后一气呵成。

他的观点和苏洵在《仲兄文字甫说》中“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以及苏轼《自评文》中“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是类似的。

而作者梅曾亮则从要抓住时机的角度另行说出了一番写__的道理,他说__
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如云之物、如烟之景一般,稍不留意就会消失不见,而且很难再找回来,所以善写之人,一定不能失了机会。

通行的管同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因此在表达自己赞同陶子静的话之后,马上说“梅曾亮的话放在馀霞阁上就很是适当。

”原来,管同将梅曾亮的话和馀霞阁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

所谓“馀霞”就是残霞,就是绚丽的彩霞最后一抹明艳,极难捕捉,也自然最为美丽。

馀霞阁得名于此,而梅曾亮说好__像“云物烟景”,会在“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

恰如其分的注解了“馀霞”二字,又很巧合的让大家所在的“馀霞阁”和所讨论的话题紧密贴合。

这对于同行者来说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霞》读后感2
如果叫我写霞,散文吗?也许我会绘景抒情,若叫我深层次挖掘,恐怕只能给你一个失望了。

霞,我还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的是冰心先生的《霞》。

一段平淡的自述、摘录和讲解,作家不动声色地把我带入了她的意境,最先沏上的是一口淡茶。

《霞》的开头是一行平白直叙,但一句简单的英文摘录巧妙而深遂地切入了__的主旨,真可谓“开门见山,一点就灵”!霞可谓是美丽的景物,散文恰又是表现的最好形式,可作家并不与绘景抒情恋爱,她巧妙地利用了散文清新散漫的格调,将一个由景而孕育的深奥难述的哲理逐层剥开,给我们一独特的视角。

而这一句摘录平淡但却意外地将我们引入了这个视角。

不必挥毫泼墨一大章,轻轻一笔,不可谓妙绝?!一行讲解,紧抓摘录中的“sunset",将其由译文“黄昏”直述到本意“落霞”,这样又巧妙而自然地扣了题,并挑起了下文的戏台。

接下来便理所当然地叙叙情了。

这是第二口甜茶。

绘绘霞的美,抒抒喜爱之情,可谓悠哉,悠哉!但作家偏将笔头一直,柔情似水霎时严肃认真起来。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提璀多彩的”一名承上启下,不禁蕴含了无限意味。

于是第三口苦茶沏好了。

接下来的三段全在散文似的说理。

作家先用“快乐”与“痛苦”为例,阐述了只有快乐与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一个充满霞光的美丽的黄昏,才是一个真正充实、完整、幸福
的人生。

这一段不仅继续与前文呼应,也进一步剥开了主旨的面纱。

作家的笔触开始扎入人类的灵魂——生命。

由这个充满霞的黄昏想到个体生命的结束,再想到整个生命界——人类社会生命的长存。

再一句“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东方不亮西方亮”又一次将霞引入未文。

使一篇说理性的__始终贯穿着一个散文似的主题——霞。

“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未文一句再次吐出“霞”字,一种悲凉苍桑之情不禁涌上读者心灵。

这一句是全文感情的收笔与精华。

拓井说理的闸门,作家满怀的情思一泻千里,但这情流的太深沉,太深遂。

这也许是冰心老人家在晚年时对生命的感叹,对拭去岁月的留恋,对岁月消逝的无奈,对人生的挽留和对生命的达观。

这一情含蓄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地收住了全文的内容,但一节省略号却绵延着读者的情感与思考,延续着__的灵魂。

全文贯穿“霞”字,不仅起了视觉美好的效果,也是抒情和说理的“形象大使”。

巧妙的连结与呼应,说理抒情融一体,这也是__的高处。

但最高的还是这凡景后深遂之理,灵动之情,写的如此透彻与深刻,不得不冠一个“妙笔”啊!
《霞》读后感3
史湘云,红楼梦女三尽管戏份没有林黛玉和薛宝钗那么多,但人气依旧爆棚。

我想说的是,这大大得益于她豪迈的个性。

主要在于她说话做事、穿着“豪”。

首先,史湘云的行为非常直率。

正如有一次凤姐说一个小丑长得很像一个人,“宝钗心内也知道,却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儿不敢说。

”却只有湘云接就口道:“我知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样儿。

”贾宝玉看了她一眼,史湘云气了,收拾东西就要走,贾宝玉拦她,她还驳回去:“大正月里,少信着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歪话!你要说,你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红楼梦》里面的角色说话时非常拘谨,即使是少见的男性角色贾宝玉说话也娘里娘气的,那么,独树一帜的史湘云自然大受推崇与喜爱。

可以看出,史湘云平时言行自然是直来直去的。

其次,史湘云衣着随性,但意气风发。

这里的随性并不是指邋遢,而是随着自己的个性穿衣服典型如男装。

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的是“一件半新的靠色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这就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或者以前有时候随手拿一件新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放在那里。

谁知眼不见他就披上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条汗巾子拦腰系上,贾母还眼花将她看成了宝玉呢。

即使是
在现代也少有女孩子穿着男生的服装,而史湘云更喜欢的是新奇好玩的东西,只要是她想的,她就去做了,就是穿衣,她也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差别于其他像林黛玉的妩媚与薛宝钗的淡雅朴素,史湘云的穿衣更有一种张扬的豪气。

而正式这种差异,使得更多的读者喜爱上了史湘云。

再者,史湘云的才华亦有一种豪放的气质。

作诗自有“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的独立傲世之精神;有“龙斗阵云销”的磅礴雪景;也有“清贫怀箪瓢”的对清贫生活的描写。

而每每轮到展示自己的才华诗,她当然是毫不吝啬得全然显露出来,就像联诗时每一次的“抢道”、“笑道”,再之前海棠诗社第一次作诗限韵的时候时脑中蹦出的两首好诗,主动做东,与薛宝钗一起想菊花诗题的时候……她总是以一种豪迈的方式展现
出自己的才华,而这种洒脱却是贾府中少见的品质,让人将注意力放到这个直性子的女孩子身上。

可以说,处处都有史湘云豪放的影子,不论是她的言辞,穿衣,还是内在的才华,都将她的“豪”气显露无疑。

如果将贾府的气氛称为压抑,那么史湘云,就是一朵在如此压抑约束的气氛之下,盛开的'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