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拔高训练第五十七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拔高训练第五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

“浪花”的主要不同主要表现在( )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苏联成立
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④十月革命爆发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是( )
A、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B、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C、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统治
D、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

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正确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比重图
材料二:“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政策因素;据图二概括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简析取得这一成就的政策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为应对“大萧条”,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本国和西方国家的影响?
根据上述示意图,指出西欧经济在G到H之间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成因,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用历史启迪思维,让历史照亮未来,中国人研究《大国法则》,探寻发展之道。

data-filtered="filtered">
data-filtered="filtered">【思想解放】data-filtered="filtered">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data-filtered="filtered">【制度创新】data-filtered="filtered">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法制】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data-filtered="filtered">【领袖引航】data-filtered="filtered">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data-filtered="filtered">
data-filtered="filtered">
data-filtered="filtered">【历史启示】data-filtered="filtered">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

19世纪,俄日为实现制度的创新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文献是什么?法国体现上述思想的文献是什么?
请写出下图两位“引路人”促进国家发展的史实。

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启发?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一一高中人教版《20 世纪战争与和平》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

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
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是因为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据材料二,观察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即可)。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情境二: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与上述对话有关的是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此理论出自他的哪一著作?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该笑话反映的是苏联哪一体制?有何特点?根据情境二说出这一体制的弊端?
【答案】:
第15题【综合题】
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深远的影响。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A、正确
B、错误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推翻了幕府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正确
B、错误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A、正确
B、错误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性质相同,体现了大国意志,带有强权色彩。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