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里的“化学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世界里的“化学战”
就放出含丁硫醇的屁,敌害招架不住,它便趁机逃跑。

而猫把脸上和臀部体腺散发的气味弄在人的腿上,因此它远远就能辩明主人在那里。

黑尾鹿遇敌时常释放香味迷惑对手。

燕尾凤蝶还能利用化学武器实施集体防御。

它有一对鲜红色或桔色触角(称为丫腺),位于紧挨头部的后面。

在正常情况下,触角隐藏在囊里,受攻击时会突然伸出,喷出一股极臭的脂
肪酸分泌液。

一群燕尾凤蝶在一起飞舞时,只要外围有一只受到骚扰,这个群落就会同时喷射,在四周形成一圈化学“烟雾”,有较地抗击来犯者。

白蚁虽然不大,可是它却有多种化学防卫手段。

其中有一种叫注射法,即在咬伤对手的同时,向其伤口注入毒素或抗凝油,使之中毒或流血不止而死亡。

大白蚁或军白蚁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第二种是刷毒法,利用其上唇演变而成的“油漆刷子”,将油状毒液刷在对手身上,使之无法脱身中毒死亡。

第三种则是喷胶法,这种胶与松树脂相似,内含粘结剂、刺激剂和毒液,对手粘上此胶后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待毙。

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需要消耗能量。

有的动物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依靠窃取别的动植物的成果来武器自己。

比如,大桦斑蝶毛虫吃了马利筋属植物,会把其中称为卡烯内旨的毒物积累在体内,从而保护它从小直到羽化成蝶不被食肉动物吞食。

猴子、野猪等动物中的领袖能够发出使其它雄性动物臣服的气味,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即使没有见面也马上服服贴贴,不敢“乱说乱动”。

有一种貂熊发现小动物时立即撒尿,用尿在地上划一大圈,被圈中的动物如中魔法,费尽全力也难逃出“禁圈”。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貂熊在圈中捕食小动物时,圈外凶猛的豹和狼等,竟也不敢跨入“禁圈”去争夺。

貂熊的尿液气味使某些动物闻之发晕、发怵。

在鱼类中,章鱼受到攻击时能喷出墨汁,尤鱼能喷出发光液体,借此来迷惑天敌,自已则趁机逃之夭夭。

这些也都属于化学防卫范畴。

最有趣的是,因为鱼的嗅觉极为灵敏,有些比猎犬强千倍,很容易嗅出它们害怕(或厌恶)的气味。

水中含量为800亿分之一的一种人体分泌物──左旋羟基丙氨酸的气味,鱼也可嗅出来。

美国前总统布什最爱钓鱼,可鱼儿总是很少上他的钩。

鱼儿为什么害怕布什总统?研究者发现,布什留在钓竿上的指纹中含有这种左旋羟基丙氨酸。

鱼儿闻到了此气味,对它自然要退避三舍了。

有些动物的喷液竟然含有浓度高达20%的甲酸。

有一种蟑螂,能喷射催泪性毒气。

而有一些蛾、甲虫、千足虫,具有制造剧毒物质氰化氢的本领,还有一些昆虫会喷射酮、酚之类刺激性物质,进行自卫。

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海蜗牛,能吐出一种含盐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唾液,别说动物肌体,就是滴在岩石上也会使之冒烟气化。

因此,海中动物包括鲸、鲨、鳄都不敢去惹海蜗牛。

河豚内脏带有剧毒,还能排出带有剧毒的鱼卵。

河豚毒的毒性比化学毒品氰化钠大120倍。

倘偌海里的其它动物吞食了它或它的卵,会很快神经麻木中毒死亡。

小小的比目鱼,也能排泄出一种乳白色毒性极强的液体。

鲨鱼尽管凶猛无比,但一沾上这种液体,嘴巴就像中了魔似的立即僵硬,成了名副其实的纸老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