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5荆轲刺秦王+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荆轲刺秦王
一、语基落实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荆卿.岂无心哉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C.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D.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思路分析:C 项,“币”,礼物。

答案:C
2.以下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偏袒扼腕而进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⑥进兵北略地⑦唯大王命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⑦
D.①②④
思路分析:①“卒”通“猝”;②“反”通“返”;④“振”通“震”。

答案:D
3.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①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 ①仆因此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因此不可者乃欲以生劫之
1 / 7
D ①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②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思路分析:A 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递进。

B 项,①介词,表被动;②动词,召见。

C 项,
都表“⋯⋯的原由”。

D 项,①连词,来;②介词,由于。

答案:C
4.以下语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能够.解燕国之患②日以.尽矣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④以.次进⑤而乃以.手共搏
之⑥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②/③⑤/⑥
思路分析:①③目的连词,来,用来;②副词,通“已”,已经;④介词,依据;⑤介词,用;⑥相当于
“而”,表顺承。

答案:B
5.对以下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②乃令秦武阳为.副③为.变徵之声④又前而为.歌曰⑤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⑥愿举国为.内臣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思路分析:①读“wéi”,表被动;②读“wéi”,动词,做,担当;③读“wéi”,动词,发出;④读“wéi”,动词,作;⑤读“wèi”,介词,替;⑥读“wéi”,动词,做。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达成第6~10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惧怕,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
曰:“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何如?”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
曰:“为之何如?”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
2 / 7
手揕其胸,然而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存心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能为力,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打劫,争夺。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信,信誉。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采。

D.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深:刻毒。

思路分析:B 项,“信”,凭信之物,信物。

答案:B
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何如”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 ①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D ①伏尸而哭极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思路分析:A 项,①介词,由于;②连词,用来。

B 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

C 项,都是助词, 的。

D 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
8.以下语句全都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⑥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思路分析:②是荆轲重申信物的重要性;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对秦王的怨恨。

清除这三句即可。

3 / 7
答案:B
9.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长驱直入,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朝夕,连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局势,衬着了紧张、紧急
的氛围。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惧怕,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委婉委婉,既
存心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敦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对秦的愤恨之心;而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
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理解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一定先靠近秦王,因此,信物就成了重点。

所选文段表现了荆轲的
侠肝义胆、勇敢勇决、善于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脑筋简单,过于轻信别人。

思路分析:D 项有误,表现了荆轲义薄云天,深思熟虑,机智沉稳;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
他的义勇刚强,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相信。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而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存心乎?
思路分析:翻译这两个语句,要注意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1)句中“忍”,忍心;“更”,改变。

第(2)句要注意被动句和疑问句的翻译。

参照答案:(1)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私仇,损害长辈的心,希望您再想一想其他方法吧!
(2)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侮辱的羞耻也除去了。

将军有没有这个情意呢?
(二)拓展延长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11~14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念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后来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
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
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
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过去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目中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
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
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
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4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