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化,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在时代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家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探索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问题,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舞蹈艺术人才,成为高校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现如今,我国许多综合大学、民办高校,相继成立了舞蹈专业或舞蹈系,其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全国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在很多方面沿袭着专业院校舞蹈教育的培养模式。
与专业院校相比,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舞蹈人才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每个普通高校舞蹈系或舞蹈专业面临和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
无论从提高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来看, 还是从丰富和升华教师教育理论的需要来看, 都有必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的界定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高校舞蹈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复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及舞蹈教育者的一个重要途径,肩负培养舞蹈人才、着力艺术创作的重任,除了应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需具有创造性,继承和发扬我国舞蹈的文化和风格。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机构,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同时,其人才培养应依靠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在传递培养舞蹈人才的同时,也担负着继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任务。
合理定位培养舞蹈人才的目标,结合地区特色,具体,灵活,综合运用学习型,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使培养人才的质量得以保证,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社会对于舞蹈人才的需要有了更高的标准。
舞蹈学专业是我国建国初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的一个特色艺术专业。
经过几十年中国舞蹈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舞蹈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在对舞蹈人才的需求量上每年大幅度递增,同时也对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舞蹈专业有了一个更好的契机发展。
吕艺生教授回顾近20多年的舞蹈教育历程, 提出舞蹈教育应从专业教育的局限中走出来,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于平编写的《高校舞蹈综论》,此书以管理、学术、学科、创作、和交流五个不同的方面对高等学校舞蹈教育进行阐述,对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管理等都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王国宾出版的《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探析》教材,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与管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从文化的角度探索中国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也给我们民办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各大高校根据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充
分利用综合大学的跨学科教学资源,结合当地特色与文化,对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多种专业技能,以满足现市场的就业需求。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机构,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同时,对人才培养和教育转型发展都应有更高的要求。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①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民办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
②有助于提高舞蹈专业人才乃至整个舞蹈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
③有利于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舞蹈教育特色化发展。
④有利于本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个性的形成。
2)研究价值
①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专业特色,教学任务,构建以培养具备舞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让舞蹈学专业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本科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体现地域民族文化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充分反应出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找到“出口”,学生在毕业后的选择更大,路子更宽,在舞蹈教学、舞蹈管理、舞蹈艺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工作。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选取XXXXXXXXXX舞蹈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这所学校为孵化平台。
通过社会就业单位的需求,以结果为导向,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地方特色民间舞蹈,优化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探索培养“能编会演善组织、能教会评有专长”的应用型人才,制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培养方案,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研究内容
1)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基础理论研究。
了解学生生源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研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
2)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包括: 舞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基本素质要求、课程设置、职业指导等研究。
3)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4)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资源建设研究。
(3)研究重点
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
(4)创新之处
1)项目视角创新:本课题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对舞蹈人才需求的实际,对XXXXXXXXXX舞蹈学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从“就业需求”反推“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现有的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培养增添新内容,新角度,对未来舞蹈人才培养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2)项目成果创新:为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示范,丰富了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借鉴,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让更多的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进行借鉴与学习,从而全面的提升民办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发展。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以社会对舞蹈学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基础研究为前提。
1)确定培养目标( 包括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和结构) 。
2)确定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设计)。
3)研究、建设和配置相应的教育资源。
4)研究和实施相应的教学环节, 研究和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
5)检验和修正培养方案、教育资源、教学过程。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 整理出可资借鉴的信息。
2)调查法:每个子课题都要进行大量细致而深入的调研,主要调查社会对舞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舞蹈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舞蹈学学生的学习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
3)分析法:通过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以及视频资料,并结合自身授课中遇到的情况,并与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在理论上做出较具体的舞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4)行动研究法:实行研究与学校的专业和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边研究边实施边提高。
(3)实施步骤
1)2020年9月——2021年1月,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调研,归纳出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完成学生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调研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
2)2021年2月——2021年9月,运用上述基础理论, 研究和形成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方案,组建一个教学实验班,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
3)2021年10月——2022年9月,评价教学质量, 并相应的基本理论、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研究报告与相关教研研究论文。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1)本课题负责人XX
自2011年至今一直在民办高校从事一线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现主要负责舞蹈学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监控与质量管理工作。
1)2017年参与了XX学院舞蹈学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2)主持修订舞蹈学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编写三纲两书。
3)主笔编写了2020版舞蹈表演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4)2017年参与了在线视频课程《XXXXX民间舞蹈》的编创工作,主要负责“连厢”与“耍耍”动作编创及示范。
5)2018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XXXXXXXXX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并参与成果展演与教材编写。
6)在《艺术品鉴》、《戏剧之家》、《艺术时尚》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本课题参加者XX
从事一线舞蹈教学工作15余年,曾参与2013版和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与“三纲两书”编写工作,2017年参与了XXXXXX舞蹈学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在《文艺生活》、《魅力中国》、《大舞台》、《大众文艺》、《福建茶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3)本课题参加者XX
1)2008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XXX八宝铜铃舞的流传》。
2)2010年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XXXXXXX民间舞蹈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3)2011年参与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XXX民间舞蹈在民族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以XXXXXX为例》。
4)2017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民委课题《武陵山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5)2017年参与参与在线视频课程《XXXXX民间舞蹈》。
6)2018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XXXXXXXXX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
7)在《作家杂志》、《电影评介》、《科技信息》、《当代经济》、《芒种》、《大舞台》、《华章》、《当代经济》、《芒种》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4)本课题参加者XX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技术技巧等课程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三纲两书”的编写。
1)2013年参加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荣获作品银奖;
2)2014年参加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比赛评选获一等奖;
3)2015年获得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优秀作品奖。
(5)本课题参加者XX
主要从事芭蕾舞基训、西方舞蹈史、舞蹈鉴赏与批评、剧目排练等课程的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三纲两书”的编写,在《教育现代化》期刊发表论文1篇。
(6)本课题参加者XX
在音乐软件应用、合成器原理及应用、编曲等方面颇有研究。
曾为多个学校制作校歌并参与多个唱片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专辑制作。
1)2009年参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XX音乐在普通民族高校
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XXXXXX音乐学专业为例》。
2)2009年参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鄂西XXX原生态音乐的态律探析》。
3)2009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项目《MIDI音乐在民族院校走民族特色化教育之研究》。
4)2012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土苗地区计算机音乐特色化实践教学研究》。
5)2015年主持XXXXXX校级教研项目《陶笛在民族高校通识选修课的普及研究——以XXXXXX为例》。
6)2016年主持XXXXXX校级教研项目《应用型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XXXXXX学院为例》。
7)在《电视技术》《文艺生活》《艺术品鉴》《西部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综上所述,本课题负责人与参加者能够形成较强的团队,有信心,有能力,有时间共同完成“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为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丰富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舞蹈教育作出贡献!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王国宾.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李振东.关于新阶段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
究,2010(10):138-141.
[4]夏帆.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院报,2010(2):0046-0.
[5]贾烨.浅谈舞蹈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
[6]谢祁.如何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J]北方音乐,2019(14):233-233.
[7]李鑫.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8(5):239-240.
[8]李阳.民办高校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定位研究[D].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2019.
[9]解小歌.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
[10]钟宁.也谈舞蹈教育学制的创新[N].文艺报,2008.
[11]刘彦灵.舞蹈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12]平原.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舞蹈教育推动地方民间舞蹈发展的思考——以吉林艺术学院舞蹈教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7(23):87-88.
[13]闫杰.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四川戏剧,2014(4):165-167.
[14]赵铁春.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三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5]艾玲.民族民间文化视野下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J].大舞台,2014(12):237-238.
[16]黎麟趾.关于本科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4(05):77-77.
[17]陈晓宇.中国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499-502.
[18]谢廷正.民办院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7(04):22-25.
[19]刘丽.繁荣民族地区舞蹈教育与研究,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79-81.
[20]刘璐.新模式下独立学院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路径[J].艺术评鉴,2016(20):63-64,67.
课题编号: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