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竞争法复习重点
内容:
一、填空题
1、目前我国垄断行业、垄断企业存在的原因主要有行业本身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历史原因、法定垄断、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
2、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看;被利用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商业标志主要有如下八种注册商标、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产地..
3、具有不利涉他性的有奖销售就是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不利涉他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正常竞争秩序;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当剥夺经营者的交易机会..
4、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方法包括:界定相关市场和确定企业的支配能力..
5、垄断协议的特点包括:行为人由多个独立主体构成;行为人之间存在通谋或协调;实施往往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只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 ⅹ
2、反垄断法主要是成文法;即使英美等判例法传统国家;其反垄断法也表现为成文法的形式;其判例是在成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我国竞争法对受害人损失的赔偿;既保留填平原则;又实施溢出原则.. ⅹ
4、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的“擅自使用”并不绝对反映当事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5、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仅指中央一级的协调机构:反垄断委员会.. ⅹ
6、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美国的谢尔曼法;其是被公认的现代竞争法产生的标志.. ⅹ
7、因我国反垄断法没有关于追究垄断协议的刑事责任的规定;所以违反反垄断法的垄断协议行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ⅹ
8、商业贿赂的目的包括两方面:获取交易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更优惠的条件推销商品或服务..√
三、简答题
1、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审查经营者集中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2、简述美国竞争法的本身违法原则及合理原则..
答:美国法院在适用谢尔曼法时;判断一行为是否为反竞争行为的重要原则即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本身违法原则是指某些反竞争的行为其本身就是违法的;不需要再通过其他因素加以考虑和判断..而合理原则是指某些对竞争的限制比较模糊的行为否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在慎重考察企业行为意图、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后果后等因素后;才能作出判断..只有在企业存在谋求垄断的意图;并通过不属于“工业发展的正常方法”实现了目的;造成对竞争的实质性限制的情况下;其行为才构成违法行为;否则就是合理行为..
3、佣金有可能成为变相的商业贿赂;这句话对吗请说明原因..
答:正确..佣金是指经营者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我国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中间
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中间人接受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判决佣金合法与非法的标准是:佣金是劳务报酬;支付佣金条件同等..
四、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试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危害及其规制..
无标准答案;重点要结合我国实际..
2、结合我国实际;试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危害..
无标准答案;重点要结合我国实际..
五、案例题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油漆的企业;2011年开发研究出房屋外墙用油漆的工艺..王某是该公司的开发部门的助理实验员;在公司的内部管理条例中;有“未经许可不得向他人披露技术资料”的条款..其后王某离开甲公司;进入了一家与甲公司竞争的乙公司;在技术开发部门工作..乙公司曾努力若干年;试图开发与甲公司相同的工艺;一直未获成功..该公司知道王某是该工艺的主要技术人员;安排其继续开发..王某进入乙公司一个月后;提交了与甲公司油漆相同工艺流程的报告;乙公司马上实施了该工艺并向市场推广..甲公司得知此事后;将王某与乙公司一并诉至法院..
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试分析:
1、什么是竞争法所称的商业秘密
2、本案中甲公司对新研发的油漆工艺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请说明理由..
3、法院应对王某与乙公司的行为分别如何定性请说明理由..
答:1、竞争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判断相关商业秘密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只要权利人提出了保密的要求;商业秘密权利人的职工或商业秘密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他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存在商业秘密;即为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本案中在甲公司的内部管理条例中;有“未经许可不得向他人披露技术资料”的条款;甲公司已表明了保密的意愿;即可认定其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3、法院应认定:王某为未经许可披露商业秘密的行为;乙公司为恶意获取商业秘密的第三人..因为王某作为原甲公司的技术人员;承担有保密义务;而乙公司明知王某承担了保密义务;以获取有关技术秘密为目的故意聘用王某;以恶意获取技术秘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