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度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 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4)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5)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3)中央官制:郡县制
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 两级。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 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 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
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 睡
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虎 地
秦
墓
竹
简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思响考:秦朝统一后
,先秦以来的政治
高中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夏启
商汤
周武王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明太祖
康熙帝
课程 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 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重点 ①西周贵族等级分封政体。②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宗法制 ①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
③影响
a、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把血缘 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b、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c、体系:大宗与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 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 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答案 A。解析 此题时间是周初,空间是“周”和括 号中所强调的三个分封地点,因此空间布局成了这道题 的重要视角,结合周崛起于陕西,从而呈现出从西向东 的一个扩展过程。这个扩展,一方面将周文化带到了各 地,促成更大范围内的周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周的 分封者又接触到了分封地本地的文化,从而形成彼此文 化的交流,故选A。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
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 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 皇帝手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 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 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 最后由皇帝裁断。
a、保障各级贵族 “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 “家” 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
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 分封制的工具。
(3)礼乐制
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西周政体的特征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 缘关系相结合。(部族色彩、世卿世禄,贵族政治) ②神权色彩,家国一体,等级制度鲜明。 ③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④分封制下,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当堂巩固训练
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
,用岁约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
用岁约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
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
答案:C。解析: [大禹之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 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代代相传,在同一家族中绵 延接续,这正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故选C项;“封邦 建国”指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中 没有体现;“宗法制”是指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
难点 ③两汉至明清的行政体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 ⑴建立: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⑵制度创新:启继禹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内外服体制
⑴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⑵外服:王畿四周。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
外 服
外
外
服
内服 服
外 服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
4.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 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 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解析:C [题干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等关 键信息说明了民间大量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文化现象,这与宗法制有关,故选C项;A项是中 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中没 有体现;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②内容:a、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b、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 c、诸侯权利:再分封、世袭土地和权利、较大的独立性。 d、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e、贵族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f、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影响 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文化范围。 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 遭到破坏。
⑴积极: ①政治
体制发生了怎样的 重大变革?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
制度的格局。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对巩固国家的统一
3.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且外服异姓方 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商周 政治体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部落血缘色彩增多 B.国家政权的强化 C.财产地域观念淡化 D.等级制度的瓦解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商王等同于方国联盟 领袖,而西周通过大规模分封成为“天下共主”,天 子对诸侯的控制增强,故B项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从 部落制度演变而来,总趋势是血缘色彩减少、财产地 域观念增强,故排除A、C两项。D项,西周分封制体 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说的是夏商两朝的共性,没有提及“嫡长子继 承制”,排除D项。]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 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