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浦东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浦东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①表示目镜,①①表示物镜,①①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①①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为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A (控制蓝色素的形成)、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其显隐性关系是:A+>A>a(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
已知各种色素均不含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黄花植株
B. 花色基因通过直接途径控制该植物的花色
C. 某一蓝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来确定
D. 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若子代蓝花①黄花=3①1,则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
4.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氨基酸几乎不溶于水,而有的氨基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天冬氨酸的R基是-CH2-COOH,则它的分子式是C4H7O4N
C.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2条多肽链中的游离羧基数一定为n-2个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5.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 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可导致基因突变
C.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6. 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 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 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7. 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 “低温、干燥、无氧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 “轮作”是利用了不同作物根系对矿物营养元素吸收的差异,从而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8. 下列与生物细胞有关的“一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活细胞中一定都含有磷脂
B.蛋白质的合成一定要在核糖体上
C.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D.胰岛素的分泌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9.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检测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甘蔗、甜菜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
B.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C.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
10.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
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转运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度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 若A 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
11.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12. 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
B. 真核生物的所有活细胞均有染色体
C. 染色体、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13.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B细胞、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等
D.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14. 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B. 着丝粒的分裂和核DNA的加倍
C. 核膜核仁消失和纺锤体出现
D.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15.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淋巴液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 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淋巴液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 图中丙的细胞CO2浓度一定最高
17. 朱鹮是濒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 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18. 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不属于神经递质
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
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
19. 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如图为糖类的相关概念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经缩合形成的物质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①可能是纤维素
B.若经缩合形成的物质①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则①是淀粉或纤维素
C.若①中的碱基是尿嘧啶,则单糖A一定为核糖
D.若①是构成DNA的单体,则碱基可能为A、T、G、C
20.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既属于资源型又属于保护类生物的种群当规模达到K值时才适合开发利用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区别福建武夷山与大兴安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
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 b Z b×ttZ B 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 B W 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 b 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①全色羽=1①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
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科研小组欲研究改良小麦品种甲、乙光合作用的强弱,将长势相同、数目相等的甲、乙小麦分别放置于两个大小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内,给子适宜的光照,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两容器中CO2含量变化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一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大田种植甲、乙两种小麦时,种植密度能更大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影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b时35①条件下光合作用CO2利用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25①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3.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茎、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项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可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推断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则甲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甲和乙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另一植株丙分别与甲、乙进行杂交,甲、乙测交子代发生分离的性状不同,但其分离比均为____________,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4. 下面甲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丙图为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CO2释放速率。
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可以进行的过程为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2)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3)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
(4)丙图所示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试解释C点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则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O2之比是__________;剧烈运动后,人体会有酸胀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5. 先天性肌强直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可将其分为与氯离子通道蛋白有关的显性遗传的Thomsen型和隐性遗传的Becker型,两种类型均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
下图是具有该病患者的家系系谱图,已知该病致病基因不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不考虑突变。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Becker型的致病基因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干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分析系谱图,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家系的患病类型是Thomsen型还是Becker型;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C
6. D
7. B
8. C
9. D
10.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16. AD
17. BC
18. ABCD
19. ACD
20. AB
21.
(1).ZW
(2).1/4
(3).1/8
(4).TTZBZb
(5).TtZBZb×TtZbW
(6).3/16
(7).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
22.
(1).乙
(2).乙种小麦能利用更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3).温度和光照强度
(4).大于
(5).光照强度为b时,两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35①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25①条件下23.
(1).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
(2).矮茎腋花
(3).Aabb
(4).高茎腋花:高茎顶花: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1:1
(5).1:1
(6).相同
24.
(1).酒精和二氧化碳
(2).ABCD
(3).①①
(4).无氧呼吸
(5).C6H12O62C2H5OH + 2CO2+少量能量
(6).逐渐减少
(7).此时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还较弱
(8).1:1
(9).剧烈运动导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5.
(1).是
(2).Bedker型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均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3).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4).不能
(5).能
(6).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则①-2生出的①-2一定为该病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①-3患病,①-2一定为该病患者(或有女性患者存在.排除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有女孩患病而父亲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儿子患病而母亲正常,排除伴X染包体显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