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灯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课
课题灯光课型略读课文1课不时间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理解“剿灭、神往、危在旦夕”等要点词语的含义。
教课
2
.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次序。
目标
3
.经过理解要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
珍
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课
抓住几个“多好啊!”领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点
教课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课方案设计企图
一、揭露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必定都很熟习,一到夜晚,每家
每户都灯烛绚烂,大家都感觉灯光没什么引人注紧扣文章题目,新课
,题目就是找寻有关语句,是意的地方。
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教课
《灯光》。
(板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文环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法之一。
针对)分钟
2.自由朗诵课文,做到正确、流畅,碰到重要的或文章篇幅较长,引
难读的词语做个标志。
导学生扣文题,勾(1)沟通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画
有关语句,使学
(豫皖苏平原、围剿战、胸墙、神往、黑魆魆、生迅速抓住文章主
危在旦夕、绚丽)要内容,这正是学
(2)找寻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法的教授。
理清课
上画出来。
文表达次序,认识
学生勾勒,同桌轮读。
倒叙写法及首尾呼
读完此后,用精华的语言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一应的特色,累积写
件什么事。
作经验。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
战友——郝副营长。
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
底放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4.理清课文表达次序:经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多好啊”这
上有什么特色?是文章的文眼。
学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此刻,中间大多数是写旧事。
课文时,依照文眼,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此刻,其他理清脉络,我们的
写的都是旧事。
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眼光便不会游离于
尾响应的特色。
)次要内容,环绕文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章要点睁开学习,
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如何的叹息?这是学习课文的又
(“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一个好方法。
2.快读课文,小组研究:【课件2】指引学生顺着
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文脉来认知文本,
各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利于学生有要点地
入想一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自读自悟。
对于高
想到什么。
我们能够从中领会到什么?年级的学生,语文
3.沟通,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教课应更多地关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夜晚,“我”闲步养,教授学文的方在天安门广场上,突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法,利于学生长久
啊!”的发展。
说这话的人或许是第一次来北京,或许是时
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漂亮,看到人民的幸
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心里的衷心赞叹。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聚焦灯光,以
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灯光”为打破口,
在电灯上念书。
直奔文本的中心。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喃喃自语。
经过理解要点词
此时,他或许想到成功此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危在旦夕”,认识
或许触景生情,暗暗下信心,为了战斗的成功,为当时紧急的状况,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百折不回,不怕牺认识“灯光”对战牲。
(板书:幸福生活)友与对郝副营长自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谈话时说的话。
己的不一样意义,理
出示:【课件3】解他是为了理想而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勇敢献身。
引领学深情地说:“赶明儿成功了,我们也能用上电灯,生多层次感悟革命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放学习,该多好先烈的献身精神,
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乌黑的夜空,完整遇到感情熏陶。
4.堕入了对将来的神往里。
5.“多好啊”是他对将来幸福生活的神往,“赶明儿成功了,我们也能用
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放学习。
”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此后,要让学拓展文路,让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孩子们和郝副营长
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领会郝副作最后的辞别,激
营长的牺牲精神。
(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发学生感情。
由直
换取)观可感的“灯光”,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升华到象征着不怕
1.学到这,能谈谈文章为何以灯光为题呢?牺牲、无私奉献的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暖和,这也是郝副营长精神,联想到诸多
对将来美好的神往。
)英豪人物,深感幸
指引:假如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
我们的福生活的来之不
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虑。
默读课文 ,易。
遇到感情的熏
再想一想这个问题。
陶。
学生默读。
教师指引:文中还有一处特别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籍,照亮后续队伍
行进的道路。
)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专心感觉这特别的“灯光”
(1)“危在旦夕”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状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
战斗的成功)
但是,火光裸露了他自己,他被仇敌的机枪
打中了。
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结果吗?这样
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绘,静
静地思虑。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
全国解放,为了让后辈过上平和生活而牺牲自
己。
)
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
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动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
别的“灯光”。
3)依据方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态,让英豪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楚。
4)四、拓展文路,深入主题
5)1.最后的辞别
【课件4】今日,我们到达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
站在英豪的墓前,回想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
来的。
我们今日能在光亮的灯光下念书学习,不会
忘掉你们的功名盖世。
我们必定不辜负你们的殷
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
发奋成才。
)
主题深入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布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豪不怕牺牲、无私奉
献的伟大精神,所以不会熄灭,势必永久闪烁在人
3.们的心中。
)
4.在那个烽火纷飞的年月,浮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
样的英豪人物。
正是他们静静地焚烧自己,才
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
你知道他们的故事
吗?同学们能够利用网络读一读英豪们的故事。
不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
忘掉今日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始的,不要忘掉那些革命先烈。
灯光
板书灯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内容火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讲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词。
一()英豪一()电灯一()火柴
一()孩子一()队伍一()画
一()树林一()战斗一()书
二、按要求填空。
1.“漫”查部首,再查画,词典里解说: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
③没有限制,没有拘束。
“闲步”的漫应选种解说。
2.“熟”查部首,再查画,词典里的解说:①食品烧煮到可吃的程
度;②成熟;③程度深;④习因常接触而知道的清楚。
“熟习”的熟应选种
解说。
三、在词语解说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状况万
分紧急。
()
3.本指集中大家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
5.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自己极为重要,也形容阵容浩荡,气概宏伟或声音响
亮。
()
四、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
)
时发出的衷心的赞叹,第二次是(第三次是()跟()在(
)讲话时说的。
)时的喃喃自语,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一说你对“这位年青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放学习他自己
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一句的理解。
【答案】
一、位盏根个支幅片场本
二、1.氵11③2.灬10④
三、1.喃喃自语2.危在旦夕3.全神贯注4.惊天动地
四、1.游人闲步郝副营长战斗前“我”郝副营长2.课文的题目《灯光》的含义:它象征
着光明和幸福生活,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期盼,也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3.他用他的生命
换来灯光,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课后反省
《灯光》是一篇回想旧事的课文。
课文经过对一件对于灯光的旧事的回想,颂扬
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表达的故事离此刻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月的磨难光阴知之甚少,因
此,在教课时可否找到打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获得本课教课成功的要点。
本课教课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睁开教课。
第一,抓住“灯光”这个要点词指引学生进行思虑,课文为何以灯光为
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惹起学生的思虑,翻开学生的思路。
环绕写到
灯光的句子,依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趁势指引,帮助学生逐层理解,逐渐深入,
一边读,一边理解。
学生初步感觉到郝副营长关怀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质量。
其次,抓要点句子认识英豪形象。
牢牢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
这一线索。
让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如何的状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虑,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多好只是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领会思虑,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与同学沟通。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前辈的思想教育。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路从战争年月拉回现实,“若是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谈谈,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前辈的教育。
此
时,我趁势让学生思虑,学生感觉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千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我以我们要切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此刻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忧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解说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议论、自主研究的时机就太少了。
在今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时机,
让他们赶快学会学习方法。
备课素材
【教材剖析】
《灯光》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旧事的回想,结尾照顾开
头,从“我”在绚丽的华灯下回想牺牲的战友,能够领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和不
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
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念书的情形。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队伍找到打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
续队伍照亮了行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成功。
他自己则由于被火光所
裸露,勇敢地牺牲。
从作者对旧事的回想中,领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
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课上的要点。
【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1991),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
人。
1944年到抗日依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
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写和记者。
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
1956年
至1966年,参加回想录《水滴石穿》的编写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
部主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一般劳动者》《踪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公民党是孙中山所创立的一其中国政党。
中国公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财产阶级政党,
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长的政党之一。
其前身最早为建立于1894年11月24日
的兴中会,尔后挨次被改组为中国联盟会、中国公民党
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
中国公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公民政府一致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
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败,
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
现为中国台湾地域政党。
课后作业
基础累积大稳固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夹着(jiājiá)冲入(chōnɡch..ònɡ)大概(yuēy.āo)打中(zhònɡzh
.ōn
ɡ)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词。
一()英豪一()电灯一()火柴
一()孩子一()队伍一()画
一()树林一()战斗一()书三、仍旧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可以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可以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这么大的风波,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趋亲密,怎能不使们感觉和蔼、舒畅呢?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莫非不是真谛吗?
阅读能力大提高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明星”上的“微尘”
有一年,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的粗心是:我读了您的《堆素数论》这本书,感觉很好。
但是经过频频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
假如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仿佛一粒“微尘”,希望能予以更正。
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提得对,真是太好了!”。
他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把它的作者一位一般的中学教题——陈景润请来参加会议。
华罗庚就是这样,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材。
1.文中的“明星”
指;
2.“微尘”
3.指。
4.简要回答陈景润给华罗庚信的主要内容。
3.
4.
5.
6.
7.
8.写出第三小段段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灯光教案 11 / 1111 判断中心,在正确的后边画“√”。
赞誉华罗庚重视他人的讲话。
()
(2)赞誉陈景润敢于提建议。
( ) 赞誉华罗庚谦逊,擅长发现人材,培育人材的美德。
()思想创新大拓展 五、在天安门绚丽的花灯下,“我”想对“我”的战友说些什么?
参照答案 一、ji ā√ch ōn ɡ√yu ē√zh òn ɡ√ 二、一( 位)英豪 一( 盏)电灯 一( 根)火柴 一( 个)孩子 一( 支)队伍 一( 幅)画 一( 片)树林 一( 场)战斗 一( 本)书 三、1.这么大的风波,那个渔民不可以驾着小船出海去。
人与山的关系日趋亲密,不可以不使我们感觉和蔼舒畅。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可以不是真谛。
四、1.华罗庚 计算错误 陈景润感觉华罗庚的书写得很好,但发现了一个错误,希望更正。
华罗庚在会上宣告了陈景润的来信并请他参加会议。
4.(3)√
五、示例:站在天安门绚丽的华灯下 ,“我”想对“我”的战友说:“看吧 ,看 吧,您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此刻,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孩子们能够在这样亮的灯光下念书、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