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澳洲乱世情》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电影《澳洲乱世情》评析
2019-03-08
[摘要] 《澳洲乱世情》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澳洲⼤陆上发⽣的故事。
⼀位英国⼥贵族阿什利(妮•基德曼饰),千⾥跋涉到遥远的国度,遇到粗犷不羁的当地放牧⼈(休•杰克曼饰),她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同意与他协⼒拯救她所继承的⼟地。
爱情与死亡、种族与战争、救赎与信仰,《澳洲乱世情》吸纳了我们⽂明中全部的核⼼关键字,并⽤⼀个时代来进⾏诠释,堪称澳洲版《乱世佳⼈》。
[关键词] 澳⼤利亚;妮可•基德曼;休•杰克曼
《澳洲乱世情》发⽣在20世纪30年代的澳洲⼤陆,涉及种族歧视、商业⽃争、⼟著⽂化、⼆次⼤战。
《澳洲乱世情》⽤饱满的电影镜头语⾔将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军轰炸城市的战争⼤场⾯、波澜壮阔的澳洲历史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部影⽚由著名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执导,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休•杰克曼(Hugh Jackman)等国际巨星联袂出演,被誉为澳洲版的《乱世佳⼈》。
⼀、《澳洲乱世情》与《乱世佳⼈》相似的描段
1939年由美国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是根据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切尔的《飘》改编拍摄⽽成的经典之作。
《乱世佳⼈》时代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根源就是奴⾪制问题,影⽚主⾓⾪属⽀持奴⾪制的南⽅,他们在时代转变下的⼼态是影⽚深层的揣摩;⽽《澳洲乱世情》也涉及⽩⼈与⼟著居民的⽂化冲突,⼥主⾓和她的⼟著养⼦之间的戏份,夺眼程度甚⾄超过了作为主菜的爱情。
这些深层意义的关联,⾜以让《澳洲乱世情》与《乱世佳⼈》的对⽐不再肤浅停留于表⾯。
更相似的是,《澳洲乱世情》中的阿什利就如同《乱世佳⼈》中的郝思嘉⼀样,她们对待爱情热烈、执著;对待⽣活勇敢、坚强;对待世俗反抗、背叛。
她们都具有聪明、热情、坚毅的性格特征。
两部电影都是描述⼀名原本⼿⽆缚鸡之⼒的弱⼥⼦如何在兵荒马乱、满⽬疮痍间凭⼀⼰之⼒⽽重新复兴家园,借由⾝处困境下逆流⽽上的奋⽃史⽽如实捕捉了⼥性坚忍不拔的强韧性格。
另外,两个故事有相似的讲述⽅法,运⽤单线索的叙述⽅式,故事都是发⽣在战⽕纷飞的年代,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男⼥主⼈公都是由最初的厌恶到慢慢地情不⾃禁地相互喜欢。
男⼥主⼈公⼜都有感⼈⾄深的爱情以及对美好⽣活的向往。
可以说,两部电影都成功地塑造了⼥主⼈公鲜明、⽣动、丰富、复杂的⼈物形象。
⼆、《澳洲乱世情》剧情简介
影⽚的故事发⽣在⼆次⼤战前⼣的澳洲⼤陆,优雅的英伦贵族阿什利(妮可•基德曼饰)为了追回滞留异乡的丈夫,抛开了家乡的⾹醇红茶、花团锦簇的庄园及养尊处优的⽣活习惯,带着⼤包⼩包的绸缎华服与蕾丝阳伞千⾥迢迢地来到了地球另⼀端的蛮荒之地――澳洲。
不料⾃⼰所看到的却是丈夫被他⼈谋害的⼈间惨剧,同时她也得知了此事背后的隐情,为了继续完成丈夫来到澳洲的⽬的,她毅然决定重建这个已经残破不堪的庄园。
初到澳洲,她与这⽚⼟地上的⼀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对于粗野不羁的⼈们更是没有⼀点好感。
当男⼥主⾓⼀起横越北澳洲⼤陆时,他们⼆⼈⼀路扶携相随,穿越了⼤半个澳⼤利亚,领略了迥然不同的壮丽景观,结识了众多豪放热情的居民和当地⼟著⼈。
同时,他们也开始感受到彼此内⼼冲突的转变,⼀股莫名的奇妙感觉不禁涌上⼼头。
正当他们到达⽬的地,打算开始⼀番轰轰烈烈的新⽣活时,战争却轰然⽽⾄。
1942年,⽇军轰炸澳⼤利亚达尔⽂港,莎拉的豪宅被⽕光吞噬,他们该如何⾯对接⼆连三的艰险考验与战争的威胁?这场可歌可泣的爱情与家园保护之旅能否继续下去呢?整个故事就此顺着阿什利夫⼈这条主线奔涌前进。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影⽚的故事情节也开始逐渐向着不同的⽅向发展。
从惊⼼动魄的⽜群迁徙到战争的爆发,故事也在接⼆连三地上演。
男主⼈翁休•杰克曼在⽚中出演⼀个剽悍、强硬却⼜不失柔情和理想主义的⽜仔,原本就是⼀个过着流浪⽣活的⼈,他因为曾经的痛苦封闭⾃⼰,虽然阿什利点燃了他的爱情之⽕,但他却仍旧不愿改变流浪的⽣活,害怕责任。
⽽战争的残忍,让他在经历过死亡的洗礼和失去的痛苦之后,终于唤醒⼼底最真实的感情。
唤醒他们的,不仅仅是困难、危险、战争、分离、⽣死,还有那个孩⼦,还有⾝边的⼈。
他们被唤醒的,也绝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活的激情,对⽣命的关爱。
⽣活是如此平凡,平凡得⾜以让我们忘记快乐、幸福和疼的滋味,忘记最真实的需要。
除了爱情,电影也表现了男⼥主⼈公的价值观。
阿什利所做的⼀切都在为了保卫那些⽣活在⾃⼰庄园⾥的⼈们,⽆论他们是混⾎⼉还是本地⼈,在阿什利夫⼈的眼中,⼈与⼈之间是平等的。
⽜仔的价值观也是如此,所以他可以义⽆反顾地去岛上拯救那些被抛弃的孩⼦,也可以坚定地让酒保给澳洲⼟著来⼀杯啤酒。
他们⽤⾃⼰的价值观来维护那⽚他们所⽣活着的澳洲⼤陆。
三、《澳洲乱世情》精彩之处
在电影中,男⼥主⼈公的爱情横跨了阶级、地域、⾝份等不同层次的障碍,在最后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彼此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当然,这部电影除了精彩的爱情戏,还有其他可圈可点之处:
(⼀)迷⼈的澳洲风光
澳洲特有的⼤地、黄沙有⾜够的震撼⼒和感染⼒。
澳洲的⼭脉、岩⽯、河流、沼泽、荒地、沙漠也被展现得⼀览⽆余。
⼀望⽆尽的辽阔荒原,壮丽的断崖峭壁,⾼耸瀑布冲刷之下清澈见底的湖⾯,⽜仔从牧场中的策马⽽出、⼣阳下孤独的⼤树,每⼀个镜头都如油画般诗情画意,也如史书般摄⼈⼼魄。
让观众们饱览了澳洲⼤地上的绝美奇景,不由得为造物主的⿁斧神⼯⽽赞叹不已。
整部电影深⼊澳洲北部原始⼤地,完美呈现澳洲美丽风光。
2000头野⽜横越澳⼤利亚内陆的浩⼤场⾯也是影⽚的卖点之⼀。
(⼆)对⼟著⼈的⽣动刻画
同样来⾃澳⼤利亚的⼩演员布兰登•沃特斯是影⽚的⼜⼀个亮点,他作为澳⼤利亚传统民族――⼟著⼈的代表,天真⽆邪的眼神、橄榄⾊的⽪肤、美丽的肢体语⾔在⽚中起到了⾄关重要的作⽤。
他有个名字叫“巧克⼒”,这个名字和⾝份,让他备受歧视。
不能进⼟著⼈的⼩酒馆,最终在⽜仔的坚持下,让⼟著的朋友⽤同样的玻璃杯喝了⼀杯。
正是这些被歧视的⼈们,他们⼀样⽤热忱⽣活着,并为了⾃⼰的理想努⼒着,为了救别⼈可以牺牲⾃⼰。
那个总是站在远远的⾼处⽤歌声指引他的⼦孙的⽼⼈以及其他⼟著⼈⾝上所带有的神秘异域⾊彩,贯穿影⽚的始终。
让⼈感到神秘、刺激、灵异和紧张。
(三)两种⽂化的有机融合
《澳洲乱世情》中所描述的⽂化对⽴却不仅仅是英国与澳洲――⽂明中⼼与蛮荒边境、上流贵族社会与中下阶层贩夫⾛卒,如此简单,⽚中要描述的实是⾝为外来⽂明的西⽅⽩种⼈以及肤⾊黝⿊的澳洲原住民,⼀者挟带强⼤与先进的科技与⽂明,⼀者则信奉⾃然未知⼒量的古⽼传奇咒语,两种天差地远的⽂化与信仰如何在这世界的尽头相遇,产⽣激烈的碰撞、对抗,乃⾄于最终的互相理解、包容。
(四)妮可的个⼈服装秀
毫⽆疑问,妮可•基德曼是影⽚最⼤的明星和亮点。
她扮演的⾓⾊来⾃保守的英国,初来澳洲的她提着Prada旅⾏箱、穿着Ferragamo鞋,保持着欧洲的端庄和正式。
此外,优雅的⾹奈尔式洋装、舞会上的红⾊旗袍、精⼼设计的骑马装、甚⾄精致的丝绸吊带睡⾐,都让⼈⽬不暇接。
直到在爱情的催化下,她的服装终于在阶层之间进⾏了交接,变得更为宽松和朴素。
从最初的英国华贵到流落澳洲的遗孀,从雍容华贵的打猎装到战争时期的平民装,体现由繁复到简洁、由华丽到素雅的全过程。
(五)精彩的视觉特效
《澳洲乱世情》中最⼤的战争场⾯⾮达尔⽂港遭轰炸莫属,场⾯宏⼤⽽有⽓势。
⽇军战⽃机群的轰炸场景堪⽐电影《珍珠港》。
城市被毁的景象、战⽕中⼈们焦虑胆怯的表情,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情。
巨⼤的油轮、战略司令部以及武器装备全部都经过精⼼的设计,在电脑特效的渲染下,更显逼真。
澳洲美景+浩⼤的⽜群+战争场⾯,共同构成了本⽚的⼤制作。
四、关于《澳洲乱世情》的主创⼈员
《澳洲乱世情》的导演巴兹•鲁尔曼2001年执导的《红磨坊》曾连夺两座奥斯卡⼩⾦⼈,并让妮可•基德曼在银幕上展⽰了“⾦嗓⼦”的潜质。
此次,⾝为澳⼤利亚⼈的鲁尔曼花费了1.3亿美元打造了这部澳⼤利亚式的爱情史诗电影。
他在这辽阔的画布上,挥洒绚烂⾊彩,创造出⼀个结合浪漫、戏剧、冒险与奇观的观影体验。
这个澳⼤利亚导演⾃⼩就在⽗亲开的电影院中接受电影的熏陶,⼀⽣都在追求着电影艺术,⽽⾄今在其年近50岁之际也只拍出了3部电影,可想⽽知,这三部必然是集其毕⽣功⼒的精华之作。
事实也正是如此。
就是这区区三部电影,为其在好莱坞以及世界影坛赢得了⼤⽚的好评赞誉。
妮可•基德曼⾸度吸引美国观众的⽬光,是她在1989年演出菲利普•诺斯的⼼理惊悚⽚《航越地平线》中展现的精湛演技,她以该⽚⼀鸣惊⼈,以宽⼴的戏路与才华,打开⾃⼰的巨星之路。
2002年,她凭借巴兹•鲁尔曼具开创性的⾳乐电影《红磨坊》,获得⽣平⾸座奥斯卡提名。
她同时以该⽚与另⼀部⼼理惊悚⽚《⼩岛惊魂》双双⼊围2002年⾦球奖,后来抱回⾳乐喜剧类最佳⼥主⾓⼤奖。
她第⼀次获得⾦球奖,是以精准且疯狂⽅式演绎加斯••桑特的《爱的机密》中⾛⽕⼊魔,不计任何代价也要成为电视主持⼈的⼥⼈。
2006年1⽉,她荣获澳洲的最⾼荣誉The Companion in the Order of Australia勋章;她同时也是联合国妇⼥发展基⾦会的世界亲善⼤使。
休•杰克曼在美国崭露头⾓的作品是《X战警》系列影⽚第⼀集,他后来在《X战警2》与《X战警:背⽔⼀战》再度披挂上阵,演出⾦刚狼⾓⾊。
他还主演《真爱永恒》《顶尖对决》与《遇上塔罗牌情⼈》等⽚,并为动画⽚《快乐的⼤脚》与《⿏国流浪记》配⾳。
1999年,他被澳洲电影⼤会被封为“年度之星”,2002年获得⾦球奖提名。
他在⾳乐剧The Boy From Oz中揣摩70年代创作歌⼿彼得•艾伦,获得2004年东尼奖⾳乐剧类最佳男主⾓,同时也获得剧评⼈奖、剧评联盟奖、外圈剧评⼈奖。
五、结语
当然,《澳洲乱世情》也有不⾜之处。
导演在情节衔接上的处理以及⽂化细节的描述铺陈有些凌乱破碎,显得太过于⼀厢情愿。
对于不熟悉澳洲历史和⽂化的观众来讲,难免会不得其门⽽⼊。
但⽆论怎样,《澳洲乱世情》打开了⼀扇窗户,澳洲的美丽风景、⽓势宏⼤的战争场⾯、⼟著⼈民的异调和男⼥主⼈公的乱世情缘,相信这部澳洲版《乱世佳⼈》值得您的观赏!
[参考⽂献]
[1] 林莉丽.《澳洲乱世情》:打造澳⼤利亚史上最贵电影[N].中国电影报,2009-01(009).
[2] 廖⾦英,谢太平.《澳洲乱世情》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电影⽂学,2010(02).
[3] 王龙飞.⼗年磨⼀剑,霜刃未曾试――《澳洲乱世情》[J].上海采风,2009(03).
[4] 成红舞.《澳洲乱世情》的⽂化悖论[J].当代⼩说(新诗⽂),2009(03).
[作者简介] 王旭升(1972― ),⼥,吉林辽源⼈,北京师范⼤学外⽂学院硕⼠,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向:跨⽂化交际及英语语⾔教学。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英⽂电影《澳洲乱世情》评析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