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分析化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01第一章 绪论 《流体力学(第4版)》罗惕乾(电子课件)

01第一章 绪论 《流体力学(第4版)》罗惕乾(电子课件)
体积弹性模量定义为产生单位相对体积变化所需的压强增高:
E dp dv v
其中E为体积弹性模量,v为流体体积,负号是因为当受压时dp>0体 积减小dv<0,考虑到一定质量的流体 m=ρv = 常数, 其密度与体积成 反比:
dv vd 0, 即 dv d v
体积弹性模量可写为: E ddp(N /mddp2)
dt
d
dt
其中比例系数μ是反映粘性大小的物性参数,称为流体的粘性系数或粘度。
考虑如上图的流体元变形,因为Δ=(u+du)dt-udt=dudt,
又Δ= dytgdθ=dydθ,所以单位时间内的角变形 d等于速度梯度
dt
dd。uy
从而得到著名的牛顿粘性公式:
du
dy
其中τ的单位是帕:N/m2,流体粘性系数μ的单位是:N.s/m2
(3)表面张力σ(N/m) 液体表面由于分子引力大于斥力而在表层沿表面方向
产生的拉力, 单位长度上的这种拉力称为表面拉力。
2、毛细现象
(1)内聚力,附着力
液体分子间相互制约,形成一体的吸引力。
(2)毛细压强
由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强称为毛细压强
3.毛细管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高度
d cos( ) 1 d 2hg
慢的趋势,而快层对慢层有向前的牵扯使其有变快的趋势
Δ
u+du τ
dy
d
u
t
t+dt
流体相邻层间存在着抵抗层间相互错动的趋势,这一特性称为流
体的粘性,层间的这一抵抗力即摩擦力或剪切力,单位面积上的剪
切力称为剪切应力τ
牛顿提出,流体内部的剪切力τ与流体的角变形率 成d正比(注
意对于固体而言,τ 与θ 成正比)

01第一章 KUKA机器人绪论

01第一章 KUKA机器人绪论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嵌入式与物联网电子信息工程工业机器人入门第一章绪论目录contents1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111发展简史112产品分类与应用113主要生产企业12工业机器人展望121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现状122世界机器人发展现状123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124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125各国的机器人发展计划111发展简史1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发展简史工业机器人定义
后来居上,并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上及机器人制造业上很快超过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才感到形势紧迫,政府和企业界才开始真正重视机器人。制定和采取了相应 的政策和措施,一方面鼓励工业界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制订计划、提高投资,增加机器人的研究经费, 把机器人看成美国再次工业化的特征,使美国的机器人迅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大厂家应用机器人的
1.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
(1)直角坐标系
-- 产品分类与应用
直角坐标系机器人模型
直角坐标系机器人实体
直角坐标机器人 具有空间上相互垂直的多个直线移动轴,通过直角坐标方向的3个独立自由度确定其手部 的空间位置,其动作空间为一长方体。
1.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
(2)柱面坐标系
-- 产品分类与应用
1.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
2 、按机器人的机构特征划分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
-- 产品分类与应用
按机器人结构坐标系特点方式 1)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
直角轴线的移动来实现机器人 手部空间位置的改变。 2)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通过两个移动和一个转动实现位置的改变。 3)极坐标型机器人 运动由一个直线运动和两个转动组成。 4)关节型机器人 运动由前后的俯仰及立柱的回转组成。

社会医学 01第一章 绪论(卢祖洵)

社会医学 01第一章  绪论(卢祖洵)
和健康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并且
深入到公共卫生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各国社会
医学的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三、 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及精 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现存最早的医书《黄 帝内经》中就有气候改变、饮食起居及精神 因素等与疾病有关的论点。西周初期我国就 建立了社会医事组织。汉朝设立了为贫民看 病的机构。南宋元嘉20年(公元443年)设 “医学”,臵太医博士及助教,是我国最早 设臵的医学学校。
• 81年同济在全国率先开课 • 84、85、86年连续三期全国社会医学高师班 • 85年《医学百科全书》设“社会医学与卫生 管理学”分 册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 业管理”学科(学位) • 95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第一个博士点 • 近10年来,社会医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及中等 卫生学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及卫生管理干 部培训的选修课或必修课
第二节 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社会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形成 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 法。然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是学科发展 的重要特点,社会医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 必然与许多学科之间互相关联,诸如与基础 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社会学、 卫生管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医 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均有密切关系。
近代西洋医学从19世纪传入中国。 1910年东北鼠疫流行,伍连德医师在山 海关设立检疫所实行卫生检疫,这是我国自 己举办的卫生防疫机构。1905年清政府在警 政部警保司下设卫生科,次年改属内政部, 第三年改称卫生司,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央 卫生行政机构。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 海公共租界工商部卫生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 地方卫生行政机构。
运作、实施 解决问题 卫生管理学 两者是姊妹学科或一个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 系(学位点) 国外:health policy an学(community medicine)

急诊与灾难医学-01 第一章 绪论

急诊与灾难医学-01 第一章 绪论
1.能在繁乱复杂的急诊环境中,敏锐地把握威胁生命、瞬息变化的病情;关注到来自医院环境之外 社会、心理的问题和需求。
2.要培养快速采集伤病员病史信息的能力,如简要询问发病、受伤的情况,既往病史,针对相关的 伤病部位进行查体。根据伤病情决定应做哪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对获得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于病情判断和急诊救治上的能力。
2.灾难救援“先抢后救”的原则
在灾难环境中,强调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灾难至少要与急救紧密 衔接,使之更有效发挥EMSS的作用。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
二、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1. 危重复杂性 急症和创伤通常是突然发生的,病情危重程度及进展难以预料,伤病机体急性期应激 反应强,以致快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危重复杂性应视为急危重病症及伤情 急诊救治的重点。 2. 时限急迫性 由于伤病危重、病情发展变化快,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必须 尽可能早地阻止伤病情的恶化。急诊强调救治“时间窗”的概念,在时间窗内实现早期目标治疗,可获 得更好的救治效果 3. 病机可逆性 急症及伤害导致的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如早期有效纠正功能紊乱和失调状态,在病理 变化的可逆阶段,尽可能使器官功能障碍得到控制,最终能使其逐步恢复正常。
第二节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发展阶段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
一、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成立急诊科,主要以急诊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来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 2. 第二阶段 急诊学科逐渐形成,主要围绕急诊发展的需求形成自主型发展模式,着手解决
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能对急危重症、创伤做好初期评估和处理,能进行危重症监 护和生命、器官功能支持。急诊专业人员队伍稳定、不断壮大,开展急诊教学、科研,但 人员多未经过急诊专业学习和培训。 3. 第三阶段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课程,建立急诊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急诊专业能够解决临床涉及的急诊问题,成 为跨专科、综合性强的临床医学专业。

专插本《市场营销学》第七版 01第一章 绪论

专插本《市场营销学》第七版 01第一章  绪论
• 其基本任务和目的,是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思路和方法,提 高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及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和竞争力,促 进企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7
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选择、简答)
• 全程性
• 已突破传统的商品流通领域,上延至生产领域的产前活动,下伸到消费 领域的售后服务;既要研究、加强内部营销管理,又要分析、适应外部 市场环境。
• 20年代已有若干市场营销学教科书问世,初步建立了本学科理论体系。
• 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西方国家市场明显呈现供过于求。企业界广泛关心的首要问题 已经不是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而是把产品销售出去。
• 为了争夺市场,解决商品价值实现问题,企业开始重视市场调查,提出“创造需求”, 致力于扩大销路,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 微观与宏观的区别不仅在于前者与小规模的个别企业、生产者和经营 者有关,后者与一个国家、地区的总体有关,关键还在于营销活动的福利 焦点不同。
• 一般说来,微观营销活动面向的是企业福利,宏观营销活动面向的是 社会福利。(单选)
• 宏观市场营销学与以企业为营销者的或微观析市场营销。
• 即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营销研究的基础上,为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现实和潜 在的需要,所实施的以产品(product)、分销(place)、定价(price)、促 销(promotion)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
• 本课程学习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 属于微观市场营销学。
• 综合性
• “营销学的父亲是经济学,其母亲是行为科学;数学乃营销学的祖父, 哲学乃营销学的祖母。”(菲利普·科特勒)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
程序: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的集合,这些指令序列描述了计算
机求解某一问题的工作步骤。



程序设计: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
计 基

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
( 第

二进制编码 01010011 00110110 10001100 …
编译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 第 版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Page 14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助记符 MOV ADD SHL

推动力:抽象的更高要求,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支持







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标识符的构成遵循不同的规则,C语言中标识
计 基 础

பைடு நூலகம்
符的构成规则如下:


(1)以字母(大写或小写)或下划线“_”开始;


(2)由字母(大/小写)、下划线“_”或数字(0~9)组成;
华 大 学

(3)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标识符。
版 社
A,P_o,P-o,from,_123,temp,int,6day,program, ok?
Page 10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为什么要写程序?程序有什么用呢?
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问题是丰富多彩的 人具有思维
可以解决问题的计算机

01生理学-绪论

01生理学-绪论



Harvey 在不同动物解剖中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他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血液由心脏“ 泵”出,经由动脉血管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他把这 一发现写成了《心与血的运动》一书,正式提 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为了使读者信服他 的理论,他在书中写道:推理和实验都表明血 液是由于心室的跳动而穿过肺脏和心脏的,由 心脏送出而分布于全身,在流到动脉和肌肉的 细孔后通过静脉由外围各方流向中心,由较小 的静脉流向较大的静脉,最后流入右心室。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生产出与自己相似个体的过程。
意义:繁衍后代、延续种系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
概念:机体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脑脊液、房水、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40%
主要成分:类似海水
水、电解质
渗透压: 细胞内、外液相等
(二)正反馈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 活动的调节方式。 eg.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病理情况下的 恶性循环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并迅速完成。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 特点:控制部分活动不断加强,直到完成 包括: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包括:普遍存在
国人将“探路者”号送上了火星,它 发现上面只有石头和沙子。金星上有 生命吗?金星的表层是一层浓浓的硫 酸汽,生命当然不能存在。 幸运二:成为人 幸运概率:1/30000000地球的年龄:46
亿年,人在地球上出现:200万年,有文 字的人类历史:五千年。 幸运三:成为你 幸运概率:1/600亿 母亲从15岁到50岁总共产生约450个卵 子,去掉结婚前10年,约产生300个卵 子,每个卵子都有2亿个精子与它竞争 结合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1 第一章 绪论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1  第一章 绪论

闲暇(leisure)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
游憩(recreation)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
研究对象—闲暇、游憩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Leiper模型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社区旅游
9.新兴旅游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1.旅游规划
学科关系—旅游研究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
3T HIRD
学科关系—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01 第一章 绪论

医学细胞生物学01 第一章 绪论

1983 年 , 美 国 人 K.B.Mullis发明PCR仪, 于 1993 年 获 诺 贝 尔 化 学 奖 。 1988 年 美 国 Cetus公司获PCR技术 专 利 , 1990 年 其 诊 断 试剂盒和仪器的销售额 达2600万美元。
研究内容-----(三个水平) 细胞水平(显微水平)----光学显微镜技术 亚细胞水平(亚显微水平)----电子显微镜技术 分子水平----生物物理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研究方式
从细胞的表型特征入手,探索隐藏在其背后 的分子机制。
从基因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入手,了解其 对细胞功能或行为的影响,因此细胞生物学也 被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四、亚显微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形成阶段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形成和发展时期
1933年:RusKa制造第一台透射电镜
1940年,美、德制造出分辨力为0.2nm的商品电镜。
TEM
( 扫描电பைடு நூலகம்)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细胞的形态学研究深入到亚显微 水平。
➢ 发现了过去在光镜下看不到的细胞器,如内质网、 溶酶体等。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细胞社会学 膜生物学 细胞生理学 细胞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的新兴领域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细胞组学
二、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 ➢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以及最为
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概念: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来 研究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江汉湖第三版 食品微生物学01第一章绪论

江汉湖第三版  食品微生物学01第一章绪论
2011-2-26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 除了高等植物、 除了高等植物、动 物等生物以外的一 个十分庞杂的生物 类群。 类群。微生物不是 生物分类学中的名 词,而是一群形体 微小,结构简单, 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或电 子显微镜才能看清 其外形的一类微小 生物的统称
7
1、2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 microbial systematic 、 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status ) 1)Whittaker(魏特克)的五界系统 Whittaker(魏特克) 2)Whittaker与王大耜的六界系统 Whittaker与王大耜的六界系统 1969
2011-2-26
21
2011-2-26
22
19世纪末 2) 生理学时期 :19世纪末
200年未有大突破的原因:显微镜技术和微生 年未有大突破的原因: 年未有大突破的原因 物研究基本技术的局限。 物研究基本技术的局限。 19世纪 个问题的争论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世纪2个问题的争论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世纪 个问题的争论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微生物能否自发产生 ? 传染病的本质是什么?
2011-2-26
15
2、3微生物的重要性 ( Microbial Essentiality ) 、 微生物的重要性
1)环境: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降解有毒物质。 )环境: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降解有毒物质。 2)医学:抗生素;辅酶Ⅰ、辅酶Ⅱ等药品;疫苗。 )医学:抗生素;辅酶Ⅰ 辅酶Ⅱ等药品;疫苗。 3)食品:酿酒、醋、制酱等调味品、面包、奶酪。 )食品:酿酒、 制酱等调味品、面包、奶酪。 4)工业:酶制剂、有机酸及其他代谢产物。 )工业:酶制剂、有机酸及其他代谢产物。 5)农业:杀虫菌 (BT、白僵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 )农业: 、白僵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6)生物工程等研究 基因克隆入微生物细胞,使大量繁殖。如 )生物工程等研究:基因克隆入微生物细胞 使大量繁殖。 基因克隆入微生物细胞, 干扰素、胰岛素、超级细菌。 干扰素、胰岛素、超级细菌。利用易生长和易纯化的特点 进行生化和遗传研究。 进行生化和遗传研究。

01病理学绪论解析

01病理学绪论解析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名词解释】1.疾病2.病因3.完全康复4.脑死亡【是非题】1.生物性因素致病的特点之一为机体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它们才能发挥作用。

2.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进一步发展中它们本身不再继续起作用。

3.化学性致病因素大多数对机体组织器官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4.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

5.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单项选择题】1.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液为A.20%甲醛B.40%甲醛C.10%福尔马林D.20%福尔马林E.75%酒精2.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A.苏木素染色B.伊红染色C.瑞氏染色D.巴氏染色E.苏木素一伊红染色3.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障碍E. 病理表现4.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E.有自我保健意识5.疾病的概念是A.病因作用下,躯体、精神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病因的作用下,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6.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C.一种疾病引起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D.稳态破坏引起的内环境紊乱不一定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7.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内因E.疾病的外因8.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9.疾病的本质是指机体A.结构、功能、代谢异常B.心理状态不良C.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D.社会适应能力差E.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10.疾病时机体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是A.损伤性变化的表现B.抗损伤性变化的表现C.损伤和抗损伤性变化的共同表现D.所有疾病的临床表现E.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1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是A.有一定的入侵门户B.引起的疾病往往有一定的特异性C.有一定的潜伏期D.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E.以上都对12.物理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是A.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间才致病B.参于疾病的发展C.对机体有选择性的损害作用D.有一定的潜伏期E.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13.脑死亡的主要指征不包括A.自主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脑干反射消失D.脑电波消失E.脑血管灌流停止14.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无意义A.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B.大脑功能停止,脑电波消失C.心跳呼吸停止D.脑电波消失E.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15.死亡是指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性消失D.脑电波零电位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16.死亡的标志是A.脑死亡B.脑电波零电位C.瞳孔散大D.反射消失E.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多项选择题】1.不完全康复是指A.损害性变化得到控制B.体内仍有某些病理变化C.主要症状已经消失D.可因代偿失调而致疾病再现E.可留有后遗症2.对脑死亡的正确认识是A.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B.在一定时间内脑以外的器官仍有血液供应C.意味着人的临床死亡D.意味着人的社会死亡E.意味着法律上已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3.判断脑死亡的根据有A.大脑无反应性和不可逆的昏迷B.呼吸停止C.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D.心跳停止E.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行为的良好状态。

01-第一章-软件工程绪论-软件工程教案-海南大学(共15章)

01-第一章-软件工程绪论-软件工程教案-海南大学(共15章)

5. 项目经理岗位能力规定
年龄范围: 28岁以上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或专科并有 计算机相关技术证书 专业要求: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工作经历要求:1.有项目经理经历两年以上 2.同时有日本工作经验一年以上 3.通过公司内部试用期 日语水平:1.日语一级 2.熟悉各种计算机开发语言
录 用 员 工 条 件
中国向印度学习——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中国目前外包业务与市场分析
中国目前80%的外包业务来自日、韩等亚洲国家 印度的外包业务主要来自于美国 中国和印度的不同(文化、语言、软件工程意识)
软件工程教育的定位
我国软件工程的专业教育与软件人才的链之 间的关系可描述为如下图:
架构设计师 产品经理 研究生教育 项目管理者 系统分析师 系统设计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 程序员 本科教育 大专教育 中专教育
工作经历要求:1.有从事软件编程一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历 2.通过公司内部试用期 录 用 员 工 条 件 日语水平:1.相当三级 2.或者有4级证书 3.能理解日语仕样书,熟悉日语开发环境达一年 技术水平:1.熟悉运用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 2.熟悉运用VC、C++或Java编程 3.能带一个实习生 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2.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品质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岗 位 工 作 描 述 1.能按时按质完成软件项目中的编码工作 2.能完成详细设计的任务 3.能完成综合测试任务 4.能协助公司独立担当带好新手的任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8:编码与调试
16
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 软件与理论、信息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 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软件设计与开发以及各 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本科培 养目标——软件系统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 的必备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 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 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对提升 同学们的能力、素质、道德修养、团队精神等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精讲01 第1章 绪论-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细胞生物学》名师精讲课件

精讲01 第1章 绪论-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细胞生物学》名师精讲课件
动物和植物的细胞具类 似的机构, 提出:一切 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 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 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魏尔肖(Rudolf Virchow) (1821-1902)
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
细胞理论的另 一条重要原理: 细胞来自细胞
1/16.绪论 1.1.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 1.1.3 从经典细胞学到实验细胞学时期
1. 1665年 Robert Hooke(英国物理学家) cellulae
胡克(R. Hooke) 英国学者
自制显微镜 (40-140 倍)
1665 年《显微图谱》
cellar——发现细胞
“当我一看到这些形像时,我就认为这是我的发现。因为这的确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微
小空洞,可能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发现。显然,这使我理解了软木为什么这么轻的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已经成为21 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和改 变人一性与多样性 1.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中心体(1883);线粒体(1894);高尔基体(1898)
1/16.绪论
1.1.细胞学与细三胞生、物细学胞学的经典时期
1.1.3 从经典细胞学到实验细胞学时期 1. 经典细胞学时期的主要进展
德国胚胎学家、解剖学家O.Hertwig于1892年发表了《Zelle und Gewebe》 (细胞与组织),认为:“生物变化过程是细胞变化过程的反映”,标志着细胞学( Cytology)作为一门独立的生物学科的建立;
美国生物学家Wilson E.B.于1896年发表了《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y》(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把细胞学、遗传学和胚胎发育结合起来 ,成为细胞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细胞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动控制系统 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负反馈信息
功能活动 功能活动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 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 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 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 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血管可相应 地收缩或舒张,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 究?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以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气温、气压、 光照等。 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 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通路
控制部分
指令
快捷通路前馈信息
受控部分
控制特点:
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 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②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如 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
生理意义: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 来的具有保护意义的调节机制。如一些毒素能直 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高热。
调节机制恢复平衡。 一旦机体不能恢复这种平衡,疾病就产生了。 治疗疾病就是帮助机体恢复这种平衡。
第四节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中枢神经 系统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应答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效应器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与生具有,较为固定,如:抱握反 射。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 上。如:“望梅止渴”。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Body internal envioment) 一、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谢谢大家!
2007-5-8
44
2.警戒色
如毒蛾的幼虫多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误 食这种幼虫的小鸟常被毒毛损伤口腔粘膜, 以后这种易于识别的色彩和斑纹就成为小鸟 的警戒色。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 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 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 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 的花纹等。
(二)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 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其 机制。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 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 验方法。
2.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分别为: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
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 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 兴奋的时期(ab段)。
相对不应期:是指在绝对不应期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须给予大于 该组织阈值的较强刺激才能引起 反应的时期(bc段) 。
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只 要用阈下刺激就能够引起细胞或 组织再兴奋,表明细胞的兴奋性 高于正常水平(cd段)。
抑制(inhibition): 由运动转为相 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 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 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 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
三、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细胞外液(成分非常接近于海水) 内环境的作用: 1)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 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2)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
(二)稳态(homeostasis)—— 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 机体的代谢活动不断地破坏平衡,机体又依靠各种
反馈调节: 1)负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控制系统的作用相反,即
对控制系统起抑制作用。如体温调节。 生理意义: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经。 2)正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控制系统的作用相同,即
对控制系统起加强,促进的作用。如排尿,分娩,血液凝 固等过程。
生理意义:有助于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的完成。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
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其长短反映了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几个重要概念:
1)阈强度,阈刺激,阈值
2)阈下刺激

3)可兴奋组织
激 强
4)生物电反应

基强度 时值
刺激时间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低常期:是指在超常期之后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 低于正常水平,需要用阈上刺激 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de段)。
刺激的三要素: (1) 强度 1) 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 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 4)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 (2)持续刺激时间 时值—以二倍于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
(二)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慢而持续,定位 不准,影响部位较广泛。
(三)体液调节的生理意义:对机体的快速变 化不能起及时的调节作用。但是对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等功能的最重要的调节机制。
三、自身调节
(一)自身调节的基本方式: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而起 的调节作用。
(二)自身调节的特点:作用非常局限。
(三)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心,肾,脑等重要脏 器的功能维持上有重要意义。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中枢 B.突触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 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冲动 D.电位变化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值 B.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 D.阈电位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照 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机
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
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生或形成 与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
(1)在体实验:在麻醉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 露出要观察的器官并进行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2)离体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
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某种细
胞,将它们置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
人工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
正常的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
活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
控制方式:单向性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特点: 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 ②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 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
例 如: 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
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 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
包括两个过程:1.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 产生的变化。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 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 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 由弱变强。
2.器官和系统水平 (1)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 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 的影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2)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称为器官生理学。 3.整体水平 就是要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 境条件和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 相协调,以及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各种反应的规律。
(二)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快而短暂,定位准 确,影响部位局限。
(三)神经调节的生理意义:最经常起作用的调 节机制,也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
二、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调节方式: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